“西南陶瓷王”落幕!法院已裁定终结破产程序

来源:中国陶瓷网 2025-10-29
阅读量:1879

近日,多家陶企申请破产清算或进行破产债权清算程序等案件有了新进展。

 

拥有22年发展历史的陶企落幕

曾被誉为“西南陶瓷王”

10月24日,根据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公告,陶瓷行业一起历时多年且备受关注的破产案件迎来结局:四川威远县人民法院已于2025年10月13日裁定终结四川白塔新联兴陶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四川白塔陶瓷集团”)等十一家关联公司的破产程序。至此,该起历时约529天,涉及职工维稳压力大、债权债务金额高、法律关系复杂的破产案件终结。

 

公开资料显示,四川白塔陶瓷集团成立于2003年(其前身可追溯至1979年),曾是西南地区的大型陶瓷企业,巅峰时期拥有10多条生产线,品牌价值显著。

经法院查明与裁定,该公司严重资不抵债,符合破产清算条件。截至2022年9月30日,其资产总额约1.58亿元,但负债总额高达约6.24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394.79%,已完全丧失清偿能力。

由于四川白塔陶瓷集团与另外10家关联公司在财产、财务、人事、经营等方面存在高度混同,已无法区分各自财产,因此,法院于2024年7月11日裁定11家公司进行实质合并破产清算。在破产程序中,最终经确认的债权总额约为5.2亿元,涉及207笔债权。管理人在清算过程中优先保障了职工权益,职工债权的清偿率超过了90%。

在所有法定程序完成后,法院于近日正式裁定终结了该案的破产程序。这意味着这家曾有“西南陶瓷王”之称且有22年发展历史的陶企正式落幕。

 

江西一陶企被执行标的超过7285万元

首开破产清算债权人会议

10月24日上午,江西欧美*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欧美*陶瓷”)破产清算案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在江西省萍乡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庭正式召开。

来源:江西尚颂律所

根据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发布的公告,8月29日,欧美*陶瓷申请了破产清算,江西省萍乡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25年9月10日作出(2025)03破申1号民事裁定书,裁定受理申请人欧美*陶瓷的破产清算申请,并于2025年9月11日作出(2025)赣03破1号决定书,指定江西尚颂律师事务所担任欧美*陶瓷破产清算一案的管理人。

经法院调查,欧美*陶瓷破产的主要原因是资不抵债。目前该公司作为被执行人涉及25起执行案件,被执行标的超过72,858,845.54元。而其名下资产包括:坐落于萍乡市湘东区下埠镇的国有土地使用权4宗及地上附着物、坐落于萍乡市湘东区下埠镇杞木村陶瓷产业基地的房屋所有权13户及附属设施、165项机器设备等土地、房产、设备,经评估财产价值达100,613,535元。经法院委托拍卖、变卖,买受人江西省星*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62,914.460元的最高价竞得上述财产及地上附着物附属设施,拍卖资产仍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符合《企业破产法》规定的破产清算条件。

公开资料显示,欧美*陶瓷成立于2010年10月20日,注册地位于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产业园A区1-240,法定代表人为张旺明,注册资本3000万元人民币,企业类型为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资或控股),主要从事建筑陶瓷系列产品的制造、生产及销售,所属行业为其他陶瓷制品制造(C3079)。公司股东张旺明持股90%,黄冬生持股10%,主要人员包括董事长张国君、董事肖花连等。

10月23日,福建省闽清金*陶瓷有限公司被申请破产。据悉,该公司位于闽清白樟云渡工业区,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公司员工150人,拥有先进生产线,是一家专业生产内墙砖系列的陶企。 

除此之外,近日,还有宜都市鑫*陶瓷有限公司、福建省闽清*隆陶瓷厂、 福建省闽清*辉陶瓷有限公司、白银华*陶瓷有限公司、中山市陶瓷*厂等陶企被申请破产或被宣告破产。

…………

这些陶企的破产清算,不仅意味着多家陶企即将消亡,也是当前中国陶瓷制造业乃至传统制造业面临严峻挑战的一个缩影。这些陶企的破产情况集中反映了当前陶瓷行业在市场需求变化、竞争加剧等因素下的深度调整:

一是深度洗牌持续:根据相关媒体数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国超7家陶企破产。而从更长周期看,自2019年至今,全国已有超过170家陶企宣告破产,这表明行业的淘汰升级一直在持续。

二是供需失衡与成本压力:陶企破产的背后,是行业近几年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有数据显示,当前陶瓷行业的产能闲置率可能接近一半。同时,下游房地产市场需求不足甚至萎缩,以及原材料、能源成本上升和环保政策收紧 ,多重压力叠加导致许多竞争力不足的陶企难以为继。

三是陶企对“联营工厂”等新模式进行探索:面对挑战,许多陶企不再轻易自建工厂或投资新生产线,而是更倾向于寻找条件合适的工厂进行深度合作,即“联营工厂”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整合资源、降低风险,是行业在变革期的一种积极尝试。

总的来看,陶瓷行业正经历一场痛苦的但也是必要的“挤泡沫”和“强身健体”的过程。这场变革的最终导向是一个更健康、更可持续的产业新生态:市场机构优化,从“散、乱、弱”走向“集中化、龙头化”;竞争模式升级,从“价格战”走向“价值战”,比拼的是技术、品牌、效率和绿色可持续性;产业形态革新,从“大而全”的全能工厂,走向“专业分工、协同共生”的产业网络。

对于仍在行业内的陶企而言,当下的严峻挑战也正是破除旧路径、构建新能力的战略机遇期。这也是一个强烈的警示:谁能率先完成从“制造”到“智造”、从“产品”到“品牌+服务”的转型,谁就能在行业洗牌后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责任编辑:刘思桃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