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资讯










三年磨一剑。
始于2009年的杭州老旧住宅区物业管理改善工程,已经悄然收官。与背街小巷改善、庭院改善等“旧貌换新颜”式的民心工程不同,物业管理改善工程是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改变。生活于年代较老小区的居民,已经能够在日常社区生活里感受到了点点滴滴的变化:楼道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有了照明灯,一楼单元门口多了一道安全门了,下水道堵了马上有人来修了,楼下的垃圾没有以前多了,小区里时不时能看见保洁阿姨的身影了……
三年来,物业管理改善工程肩负着百姓的期待坚实推进,不仅直接惠及了老旧小区25余万户家庭,也以创新实践的“杭州模式”赢得了国内各大城市的广泛褒奖,并助力提升着杭州这座城市的生活品质。
“准物业”细微服务浸润人心
市民对工程满意度超越九成
8月的一个夜晚,正值酷暑,西湖区九莲新村52幢的邱先生一家准备入睡,突然断电了。已经是10点多的深夜,附近的家政公司早已下班,一时没有解决的办法。酷夏之夜一家人闷在屋里,80多岁的老人还有小孩都汗流浃背。情急之下,邱先生想到了社区准物业管理应急维修处的值班电话。打通电话并说明情况后,正在值班的社区书记很快便带着电工赶到了邱先生家,经过检修,给电闸换上了保险丝,立刻为邱先生一家老小送来了光明与清凉。“冒着酷暑,忘记疲劳,居民都已经入睡了,书记和电工师傅仍在值班操劳,社区准物业真是我们的贴心人,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事情。”邱先生感慨地说。
对于居民这样的好评,九莲社区物管处主任朱亚军已经不止听到过一次。当然,物业维修上的方便服务只是准物业整套服务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朱亚军谈起了以前最受居民困扰的停车问题,由于附近大型市场比较多,九莲社区的交通非常繁杂,“通过准物业的管理呢,我们制定了车辆管理方案,主要是对大货车进行限路,对路边停车进行有效的管理,还有对小区内的仓库进行平板车的分流,停车混乱的局面有了很大改观。”
在一些老旧小区,垃圾处置曾经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楼道这一公共部位,说大不大,但却容易碰到乱扔垃圾的情况,缺乏人员的管理。准物业进驻老旧小区后,小区楼道的卫生受到了重视。除了派专门的保洁员每天清扫外,准物业还会每家每户地进行宣传,争取让每位居民都能够重视楼道的卫生问题,促进邻里间的和睦关系。
“不止清洁,还要做到负责,”下城区王马社区准物业管理处对于楼道保洁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王马社区除了道路、绿化带等处要求每天保洁外,楼道也每天有保洁员清扫。在楼道的保洁上,采取了“保洁员签到,社区监督”的方式来促进保洁工作的开展。管理处在每个单元楼道的最高层贴一张工作表,每天保洁员到顶楼打扫卫生的时候都需要签名,管理处工作人员会不定时检查。如果发现保洁员有少签、多签、代签等现象,就属于敷衍与失职,管理处会进行处罚。
以前,邻里间为了楼道卫生问题争吵的事情时有发生,自从准物业管理处成立以来,乱扔垃圾的现象是越来越少了。王马社区主任俞红说:“准物业工作的开展,使得我们小区的面貌得以大大的改观,同时,我们的社区居民参与我们社区的管理的这种主人翁的精神,这种意识也是大大地提升。”
为了更好地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老旧住宅区物业管理改善工程坚持“以人为本”,认真推行“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做到“四问四权”,即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绩于民,落实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三年来,共征求居民意见3543条,按照“条条有回应”的要求,接受采纳2817条。
进行了物业管理改善的这些老旧住宅小区里,大约居住着87.5万的居民,这样一个巨大的工程要做到让大家广泛好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一份专门的抽样调查显示,杭州市民对物业管理改善工程综合满意度高达93.27%。很多居民通过写信、致电等形式表达对物改工程的赞誉,其中,居住在闸弄口新村的居民沈阿根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我几十年都不知道物业管理是一个啥概念的老人,没想到暮年却享受到了方便快捷的物业服务,真的是非常感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