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洞石之争"告终 东鹏维权路暴行业维权难题

来源:中国陶瓷网 2011-11-18
阅读量:2500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陶瓷网报道  日前,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驳回佛山某陶瓷企业上诉,最终判决东鹏陶瓷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申请的洞石实用新型专利及洞石发明专利“稳定有效”。11月16日,东鹏召开“洞石专利维权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这一消息。至此,其持续时间长达4年、涉案企业最多“洞石之争”专利大战,最终以东鹏陶瓷胜诉而告终。这场号称建陶史上最大规模的维权行动,因为被侵权方的获胜,引发了业界对知识产权维护的思考,也极大的鼓舞了陶瓷企业维权的信心。

    “洞石之争”——建陶业史上最大规模维权行动

    新闻发布会上,东鹏洞石创新、专利维权的历程成为媒体关注的兴趣点。据东鹏公司副总裁助理高级工程师钟保民介绍,早在2002年就开始对仿天然石材领域进行摸索尝试,经过四年的研发,终于在2006年,正式推出行业史上真正意义的人工洞石,并大规模投产。随后,在2006年底和2007年初,东鹏先后分别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一种立体孔洞装饰陶瓷砖》(即洞石实用新型专利)与《一种立体孔洞装饰陶瓷砖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洞石的发明专利)。

东鹏洞石

    而洞石产品面市后,市场反应并不乐观。在经过东鹏一年多的推广,到2007年下半年,东鹏仿洞石抛光砖以320元/片的价格,为东鹏带来上亿的销售额。据相关统计,当时国内洞石市场容量已接近10亿,十亿蛋糕引发了整个陶瓷行业的“抢食”行动,顿时在全国范围不断有企业冒出开始生产“洞石”。同行的大面积侵权,严重拖累洞石产品的市场价格。同时,严重拖累东鹏的销售:2008年企业销售比原计划下降100万平方米,出口销售价格也从2007年的每平方米14美元下降到9美元。

    2008年,东鹏陶瓷针对市场上大量仿冒其专利产品洞石宣布全面启动维权行动后,竟然在陶瓷业界引起强烈的反弹,牵涉其中的约十家陶企竟联手谋划反维权,被业界称之为“洞石之争”。随着“洞石”研发技术的“普及”,侵权陶瓷企业越来越多,从东鹏启动维权行动至今的四年时间里,涉及企业近二十家,大多为佛山企业。东鹏不知不觉中掀起一场建陶史上最大规模维权行动的大风浪。

    跌宕起伏 佛山陶企三巨头领衔主演“洞石之争”大片

    山重水复疑无路

    记者了解到,启动维权之后,东鹏通过一系列不同的措施,与相当一部分涉案企业达成和解。而东鹏最终提起诉讼的三家企业,除山东淄博的华岳公司以外,另外两家分别为佛山著名陶企鹰牌与嘉俊。嘉俊认为,自己企业生产的洞石砖与东鹏陶瓷生产洞石砖的工艺完全不一样,并申请了自己的技术专利。   

    据代理东鹏专利诉讼案的广东三环汇华律师事务所律师、暨南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温旭介绍,2008年1月至10月,东鹏先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华岳、嘉俊、鹰牌三家公司停止侵犯洞石实用新型专利并赔偿损失。而嘉俊、鹰牌也分别针对洞石实用新型专利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的无效宣告请求。最终法院判决结果下来,华岳被认定侵权,而专利复审委员会审查判定东鹏洞石实用新型专利权全部无效,嘉俊和鹰牌胜诉。2009年11月,东莞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东鹏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此后,东鹏三次上诉各级法院,均以失败告终,维权之路一度陷入死胡同。

东鹏陶瓷公司副总裁林红接受媒体采访

    柳暗花明又一村

    转机发生在2010年10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受理了东鹏对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判决提出的上述。12月,北京高院做出918号行政判决,撤销了北京市第一人民法院行政判决,撤销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决定。局势立刻风云突变,形势逐渐向东鹏利好方向偏转。

    随后,在2011年2月,东鹏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华岳、东莞鹰牌侵犯洞石实用新型专利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就东鹏与华岳、鹰牌洞石实用新型专利案两案再审,中止原判决。6月,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嘉俊侵权成立。东鹏维权获得实质性进展。

    6月,佛山鹰牌与东鹏达成和解协议,双方握手言和,对垒双方成了东鹏与嘉俊之间的直接PK了。10月21日,广东身高级人民法院最终判决,驳回佛山嘉俊企业的上诉,认定东鹏陶瓷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申请的洞石实用新型专利及洞石发明专利“稳定有效”。东鹏在一波三折、坚持不懈之后,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孤军奋战 东鹏维权历程暴行业维权难题

    东鹏屡败屡战并最终获胜的维权历程让行业人士赞叹不已,同时也引发了各界对陶瓷企业维护知识产权的思考与争论。

    东鹏维权行动得到了各界的肯定,禅城区经促局常务副局长李钜镇表示:“东鹏洞石维权获胜,将为陶瓷等传统产业发挥巨大的示范作用。”佛山市陶瓷协会秘书长尹虹博士对东鹏对维权历程中出现的行业自律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尊重原创就是尊重自己,重要是看到东鹏最终通过法律的程序解决了洞石的知识产权的纠纷”。广东知识产权保护协会秘书长顾奇志也指出,洞石维权在为行业树立榜样的同时,也敲响了警钟,或引导更多的人、更多的企业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温旭向媒体讲述东鹏维权历程

    而,东鹏维权遇到的种种挫折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温旭教授给东鹏维权案算了一笔账,他说,东鹏在维权诉讼方面的四年花费高达几百万,而法院最终判赔三家侵权公司给东鹏的赔偿总共不到100万。四年下来,东鹏为赢得这场官司,耗费巨资。这也让东鹏公司党委书记王思平直呼成本太高。

    对于行业的知识产权维护问题,尹虹大发感慨,“陶瓷行业的知识产权的纠纷一直都有,这个行业,10多年前大纠纷是人本增加,雨花石、还有镀金抛玉砖到这次的洞石,很多知识产权维护都没有走到诉讼阶段”。他认为,我国知识产权纠纷造成的这种局面,特别是陶瓷行业本身有它的特点,一方面知识产权诉讼可判决难度非常大,因为陶瓷是非标产品,相对的唯一性比较差。而造成我国现在的局面的原因还是就是我国长期不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或者是对侵权者的判罚过轻,法律层面没有任何的威慑力量。

    一周前,佛山陶瓷协会发起召开“佛山市陶瓷行业品牌侵权问题研讨会”,众多维权企业向协会、专家和媒体大倒苦水,纷纷表示企业品牌频遭侵权,但是维权之路很艰难。由于侵权成本太低,导致双方不愿和解,而很多被侵权企业因为高额的诉讼费用,以及缺少政府部门和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很多知识产权维护没到诉讼阶段就不得已放弃。这次东鹏维权案例,像王思平所说:“东鹏的洞石维权成功将成为行业维权的一个转折点,希望在东鹏洞石维权成功的鼓舞下,能形成保护知识产权、尊重知识产权的风气,形成行业自主创新机制。”

    而据温旭透露,在模仿成风的行业氛围下,目前全国仍有上百家陶瓷企业依然在盗用东鹏技术生产洞石,很多企业甚至建立了反维权联盟。在搬掉鹰牌、嘉俊两块“巨石”后,“孤军奋战”的东鹏,维权路依然漫长。(文/中国陶瓷网记者 尔东 图/林飞雄)

    相关报道

    “洞石是非”维权案以东鹏胜诉告终 四年花了百万元

    “洞石侵权”案东鹏胜诉逆转关键系法官意识到技术创新性

    注:凡注明“中国陶瓷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中国陶瓷网(0757-825321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尔东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