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山东淄博建陶行业再现“招工难”现象

来源:中国陶瓷网 2011-02-16
阅读量:3925

    

 这样的招聘单页在杨寨建陶工业园附近随处可见  

    中国陶瓷网讯(驻山东记者 董文娟) 据中国陶瓷网报道,目前淄博大多数陶瓷企业已点火温窑,开始恢复生产。温窑之余,招工难却成为淄博建陶厂开工的一大阻力。“用工荒”已经成为不少陶企不得不面对而又亟需解决的头等大事。 

山东统一陶瓷科技有限公司门前的招工报名处  

    早在年初四,很多工厂门口已摆起了“招聘摊位”。工厂空缺的职位可谓五花八门,检选、打包、原料车间、煤气发生炉、维修等等岗位均在寻觅人才。某企业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仅外来务工者,就连当地人也前来咨询报名,即便如此,极大的招工缺口还是无法填补。“据闻有一家公司员工缺口甚至超百人。”有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 

    周边新兴产区崛起加剧用工荒 

    淄川杨寨建陶工业园附近的小屯村,一直是外来打工者选择租房居住的地方,曾一度出现租房难现象。但近日记者在走访中却发现,村落里贴出了不少租赁启事,很多房子都空着,难以外租。 

    据了解,淄博建陶企业接近30%—40%是外来打工者,这些员工大都来自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然而,2010年全国各地大上生产线,河南、河北等地尤为突出,在薪资待遇差不多的情况下,就使得很多当地的务工人员选择留在当地就业,不愿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使得全国建陶行业产能过剩的同时,还让原本就招工难的建陶企业雪上加霜。 

峰霞陶瓷公司门前前来报名的员工 

 

    陶企打工不如在家种山药 

    “往年春节假期回来时,返回工人得用三辆车才能装得下,今年一个车就足够,而且还没坐满。”来自济宁市泗水县的一名打工者说。相差如此之大,原因出在哪里?这位工人举了个鲜活的例子。2010年,在某陶企工作的外地员工帮助其妻在老家承包了一大块地,用来种植山药。结果一年下来,妻子在家种山药赚的钱比他在外打工赚的还要多。这个事例透露了一个信息:除了新兴产区削弱外地务工的数量外,国家政策也在加强 “用工荒”的程度。 

    最近几年,国家一直在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使得农副产品的利润空间不断增大,尤其去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出提高粮食收购价,其意图是加强宏观调控,稳定市场价格,保护农民利益。因为农副产品利润的持续走高,让没有外出打工的农民有了可观的收入。这也是令外出打工者选择留在农村、留在当地重操旧业的原因。受此影响,淄博建陶企业纷纷陷入用工“饥渴”的泥沼。 
 
 

某公司门前的招工报名处 

    物价上涨快过工资涨幅致员工生存艰难 

    据业内人士分析,去年淄博政府对建陶行业的整合致工厂先后停产数次,有一、两个月处于歇业状态,使得工人赚不到钱回家过节。钱赚不到,不断上涨的物价又频频来袭,打工族感到压力重重,更不愿意呆在异乡。 

    “什么都涨,只有工资没涨”,这是2010年打工族里最流行的一句话。新博建陶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王铎在接受采访时无奈地解释说,针对员工待遇问题企业一直在努力。其实建陶企业每年都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资,增加员工的薪资待遇。可是,员工流失情况还是避免不了。这得归因为物价过快的上涨,物价上涨幅度过大与工资涨幅不平衡,员工一旦承受不了压力,就会选择留在当地。 

    注:凡注明“中国陶瓷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中国陶瓷网(0757-825321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杨慧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