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博洛尼亚展凸显“薄板、仿石、喷墨打印”三大亮点

来源:中国陶瓷网 2010-10-12
阅读量:4057
    中国陶瓷网讯(记者 楚才 尔东 郑建 张琳 左国兰9月29日-10月2日,被誉为“未来陶瓷产品流行趋势风向标”的博洛尼亚陶瓷博览会(CERSAIE)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如期举行。受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ICE)、意大利陶瓷设备制造商协会(ACIMAC)、意大利Rimini Feira展览集团的邀请,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政府、高安市民营企业局及各地企业代表在内近40人的代表团赴欧洲参观考察,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政府还在展会上对佛山陶瓷做了整体推介。本届展会,鹰牌陶瓷依然作为中国唯一参展商参展,这是鹰牌陶瓷连续13年代表中国陶瓷行业参与该项世界陶瓷顶级盛会,其他企业依然无缘入围。但是,包括新中源、新明珠、宏宇、马可波罗、东鹏、金意陶、格仕陶、简一、道格拉斯、安蒙、宝丽瑞嘉、威臣企业、居道等陶瓷企业主要负责人均飞赴意大利观展,形成了中国知名建陶卫浴品牌群起“朝圣”的独特风景线。
 
 
SACMI的展品引起参展商关注
 
    喷墨打印、全抛技术为本届展会最大亮点
 
    意大利博洛尼亚陶瓷博览会(cersaie)是目前陶瓷行业最具规模的成品展与技术设备展。今年的cersaie展依然是国际陶瓷界关注的焦点和未来陶瓷产品流行趋势的风向标,来自全球不同国家的参展商使出浑身解数在这世界陶瓷顶级盛会上争奇斗艳,使本届展会也充满亮点。
 
    “这次展会上的确展出了一些新的技术设备,主要是喷墨打印、全抛技术和全自动包装设备这三个方面。各个厂家在展会上都推出了最拿手的喷墨设备,并且在外形、功能、使用材料、墨水和价格等方面差异性较大” 佛山市宝嘉陶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马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全抛技术的展出也是一个亮点,例如抛光应用磨头,展示的企业较多。”
 
    “满眼尽是喷墨打印。”金意陶国际营销中心总经理白宏林这样跟记者形容展会现场,他也惊叹喷墨打印技术在国际市场上的火热程度。同时他还表示,全抛釉产品近几年都高调参展,长期的市场培育和人气累积,今年在展会上的全抛釉产品也显得比较热门。   
 
 
博洛尼亚陶瓷博览会现场
 
 
科达展厅世博中国馆风格设计
 
 
科信达展厅内
 
    陶瓷薄板引领潮流 瓷砖仿真度越来越高
 
    上一届的博洛尼亚展的产品主要以仿古砖、瓷片为主流,而本届展会的参展产品有所变化,大量的仿石材、仿天然石的登台亮相,成为这次展会的主流展品。
 
    记者了解到,本次展会上,欧洲很多一线陶瓷品牌都展示了薄砖、薄板产品。在瓷砖厚度上,可以看出“薄形化”趋势明显。白宏林认为,这是欧洲一线陶瓷品牌已经将环保节能意识融入到产品研发当中,主推环保产品也将获得市场的认可。白宏林还介绍:“全抛釉产品在博洛尼亚陶展会已摆了几年,目前还是比较热。同时在展出产品的设计上,可以看出仿真度越来越高,仿什么像什么。在整个展会上,抛光砖的比例越来越少”。
 
 
博洛尼亚陶瓷博览会现场
 
    环保卫浴受宠  DIY产品或成趋势
 
    安蒙卫浴出口部经理李俊告诉记者,本届展会上许多卫浴产品也使用了新型的节能、环保材料。“有这么一款龙头,外表是白色的,虽然内部仍然是铜质材料,但是外部白色的材质使用的是一种新型材料,但是这已然说明国外在技术、材料等方面的领先优势,也凸显国外企业在环保方面的努力。”
 
    李俊认为,许多企业都展示了这么一两款高科技产品,虽然消费者不一定会选择购买,但是集成化、智能化已经是卫浴产品的必然趋势。在展会上,DIY产品占了相当大的份额。这跟国外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有关,空余时间较多,喜欢自己动手,将东西买回家去自己动手DIY。
 
 
金刚企业展厅内
 
[NextPage]
喷墨打印和全抛技术将成未来发展趋势
——访佛山市宝嘉陶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马晖
 
 
中国陶瓷网记者采访马总
 
    记者:马总,您此行去意大利主要目的是什么?
 
    马晖:此次去意大利,主要是想了解欧洲陶瓷产品的发展趋势,看看有哪些创新的技术设备,然后顺便拜访了一些客户,和我们在意大利的合作商谈了有关合作的事情。
 
    喷墨打印全抛技术是亮点  简约后现代风格或成未来趋势
 
    记者:这次展会上有哪些创新的技术设备?
 
    马晖:这次展会上的确展出了一些新的技术设备,主要是喷墨打印、全抛技术和全自动包装设备这三个方面。喷墨打印是一个很大的亮点。各个厂家在展会上都推出了最拿手的喷墨设备,并且在外形、功能、使用材料、墨水和价格等方面差异性较大。全抛技术的展出也是一个亮点,例如抛光应用磨头,展示的企业较多。还有全自动包装设备,很多大企业都在推,这种设备在欧洲应用是比较广泛的。它不仅能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避免破损,我认为它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宝丽瑞嘉计划在明年上半年引进喷墨打印技术,不仅会应用在墙砖,还有地砖,我认为应用在地砖上更能显示出喷墨技术的优势。
 
    记者:博洛尼亚展会被誉为“未来陶瓷产品流行趋势的风向标”, 通过这次展会,可以看到未来陶瓷产品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马晖:通过这次展会,我觉得未来的陶瓷产品的发展趋势会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规格上,从小规格向大规格发展。本次展会上展出了很多900mm×900mm、1.2m×1.2m的仿古砖,以及300mm×900mm、450mm×900mm的瓷片,这在往年的展会上是比较少见的。并且在形状上,未来修长形的瓷片可能会越来越受欢迎。
 
    其次,在风格上,从古典、自然的风格向经典、简约、后现代风格转变。这种风格的转变使仿古砖的兼容性更强,对消费者的适应面更广。
 
    第三,在色彩上,更加偏向多样化,以前纯色的如米白、米黄、浅灰色和深灰色较多,而今年展会上则更加丰富多彩。
 
    另外,在表面的质感上,倾向于一石多面,一块石头有麻面、平面、粗糙面、凹凸面等等。
 
    最后,本次展会上,欧洲很多大品牌都展示了薄砖产品。在厚度上,可以看出“薄形化”趋势明显。
 
 
博洛尼亚陶瓷博览会现场
 
    国外陶企逐渐接纳中国企业  没有研发能力拿图册也没用
 
    记者:我们了解到很多中国陶企都想在展会上收集外国企业的产品图册,您对此怎么看?
 
    马晖:我认为图册不是最关键的,产品的研发才是最重要的。没有研发能力,你拿到图册也没用。我觉得,企业研发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把握好趋势和方向。很多企业想在意大利拿图册,找素材,其实没有必要。中国不缺乏素材,很多素材不光在意大利,在国内也能找到。
 
    第二,研发需要一定的技术设备作支撑。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技术设备,即使拿了图册也研发不出产品。
 
    第三,研发需把握国内消费需求,否则拿了图册也不一定有用。外国的产品不一定适合中国的市场,这也是我们常说的“适销对路”。
 
    第四,研发需注重品牌。企业产品的研发一定要有规划,包括产品的技术、销售、风格、使用群体、定价区分等都应该有一个规划,而不是看到什么东西好就研发什么。
接下来,我会沉下心来想宝丽瑞嘉明年研发的重点和方向,包括产品的技术、风格、品味等。这些问题将在这2个月内确定下来。
 
    记者:有一些观展回来的陶瓷企业反应说中国企业在展会上想拿到产品图册比较困难,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马晖:其实这2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展比往年已经开放多了,他们开始慢慢地接纳中国企业。事实上,现在意大利国内陶瓷市场并不景气,很多陶瓷品牌并不排斥中国企业,都在寻找对外合作的对象。
 
    记者:通过这次展会,您认为中国陶企与世界品牌相比有哪些差距?应该做哪些方面的努力?
 
    马晖:我觉得从产品的品质上来说,差别不大,但是从设计和设备上来看,中国陶企是比较欠缺的。国外的陶瓷产品设计比中国要好,设备也比中国先进。设计可以通过人才来弥补,而设备需要技术作支撑。意大利的设计公司很多,设计人才也是很高端的,而且很多设计公司都非常重视设计素材的收集,选择范围很广,如石头、石材、木纹、布,等等,设计人员的视野也更加开阔。除此之外,他们对设计对象的分类也很清晰,国外有很多公司就专门设计石材的,或者专门设计木纹砖的。而国内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自己的素材库。
 
    设计源于生活。我认为做设计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灵感,有原创。模仿永远不能超越别人,而只有模仿加创意才能够超过别人。
 
    所以,从设计来说,最重要有三点:首先,把握原创,这需要国内陶企转变意识和观念,告别模仿;其次,重视设计人员的培养,包括提高设计人员的待遇、对设计人员进行培训等;最后,在设计的投入上,要建立素材库。
 
    至于设备的差距,我就不多说了,大家都很清楚了。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这种设计和设备的差距会越来越小。
 
    记者:近年来反倾销越来越多,通过这次展会对中国陶企有没有什么启发?
 
    马晖:目前,反倾销对进出口贸易公司和出口额较大的公司影响较大。反倾销从近看不好,从长远看其实是好事。国内一些企业过分依赖价格来占据市场,其实是不能长久的。企业要想长久发展,必须有一套合理的价格体系。只有找准产品的定位、合适的价格策略,注重品牌的发展,找到一种长远的市场竞争机制,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记者:本次展会最值得宝丽瑞嘉吸收和学习的元素有哪些?
 
    马晖:参加这次展会对我和宝丽瑞嘉来说都有很大收获,也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明年,宝丽瑞嘉的产品将重视两条线:首先,在规格上,我们会拓宽规格范围,将大规格产品延伸。我们也会生产900mm×900mm、1.2m×1.2m的仿古砖。第二,在技术上,会应用喷墨和全抛技术。我们会将喷墨和石材结合,应用喷墨技术,往石材的设计和风格上走。仿古砖也将结合全抛技术来生产。
 
    我认为,喷墨打印和全抛技术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其实宝丽瑞嘉一直都想走这样的路线,但我们不知道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这次展会正好印证了我们的思路,使企业路线走得更坚定。
 
    宝丽瑞嘉将把握“哑铃的两头”——研发和终端市场不放松,研发包括设计、技术、设备和人才,而市场包括布局、推广等。只有把握好研发和市场,才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左国兰)
 
[NextPage]
这次观展看到了行业未来走向和仿古砖发展趋势
——访佛山市居道陶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于在松
 
 
博洛尼亚陶瓷博览会现场
 
    记者:意大利博洛尼亚陶瓷卫浴博览会每年举办一届,是世界陶瓷技术产业、建筑材料产业及卫生洁具产业领先盛会。您这次前赴意大利博洛尼亚展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通过本届会展,于总又有哪些启发?
 
    于在松:此次去意大利博洛尼亚参展主要是了解国际陶瓷产品的一个发展方向。因为我们居道主要是做仿古砖,所以本次去意大利展会我们主要也是在关注仿古砖。中国的仿古砖可以说是刚刚起步,而意大利仿古砖在国际上领先于中国,与世界接轨。通过这次展会,让我看到了陶瓷行业未来的一个走向和仿古砖的发展趋势。
 
    记者:您参加展会是通过组团的方式吗?
 
    于在松:不是的,我们没有组团。居道在意大利有经销商,我们是接到他们的出口邀请,他们帮办的相关手续。我们居道是将产品放在经销商那里做展览。事实上,本次中国陶瓷企业的参展,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企业很少以中国的名义去参展。
 
    记者:本次展会推出了哪些新技术、新产品?
 
    于在松:主要有喷墨打印技术,这个在展会上很多企业都有展示。但喷墨打印在国内应用的还是比较少,目前也只有金牌亚洲陶瓷等一两家企业运用这个技术而已。此外,展会上,网板设计也是比较吸引眼球的。
 
    记者:参加这次展会,您认为我国陶企与世界品牌在那些方面需要加强?我国又该如何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调整和加强?
 
    于在松:主要在研发、自我创新上面有待加强,我国已成为世界建筑陶瓷生产的大国,但还不是强国,从博洛尼亚陶瓷卫浴展可以看出,中国陶瓷企业的设计水平与意大利企业之间的差距还是存在的,国内的陶瓷业还缺乏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中国陶瓷现在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前景很大。我国在技术方面要达到国际水平还有待提高,中国的设计师要更多的有自主、独立的设计空间。
 
    记者:目前居道陶瓷主要以出口为主还是内销为主?
 
    于在松:居道陶瓷的出口和内销差不多各占一半比例。我们是希望先在国内打好基础。接下来,我们也会更加重视品牌的打造,“居道”:“居家之道”,这个品牌其实内涵很多,可以阐述的文化也很多。我认为“居道”这个品牌与我们的国情是吻合的,居道在发展中,国情也是在发展中。
 
    记者:近年来反倾销越来越多,通过这次展会对中国陶企有没有什么启发?
 
    于在松:其实,我们所说的“反倾销”主要是外国通过加税等方式对我们的陶瓷产品进行抵制。中国的陶瓷产品有价格优势,比国外市场低很多,国外为了保护他们的企业,必然采取抵制措施。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反倾销可以促使我们加强自主研发能力,不再是一味去模仿,一味的低价。(张琳)
 
[NextPage]
中国陶瓷与欧洲陶瓷的距离越来越近
——访广东佛山宏宇集团出口部总经理 伍剑锋
 
 
博洛尼亚陶瓷博览会现场
 
    记者:伍总,您此次赴意大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有何收获?
 
    伍剑锋:这次我们去意大利,主要是参加这一届的博洛尼亚国际陶瓷卫浴博览会,了解欧洲陶瓷行业以及产品的发展趋势,看看有哪些新产品、新技术。
 
    博洛尼亚展作为世界陶瓷行业的顶级展会之一,全方位的展示了当前全球陶瓷行业最为流行的产品与技术,同时也为全球各地企业提供了一个高规格的、专业的商贸平台,因此每年都会吸引来自全球各地的专业观众前来观展,看看有哪些产品技术革新,未来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我们宏宇每年也会安排人员过来参观学习,以便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
 
    通过这次展会,我对中国陶瓷行业的未来前景非常看好,对未来的发展也更有信心。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与欧洲陶瓷相比,我国陶瓷行业已经在产品研发设计方面已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差距也在不断的缩小,相信我们中国陶企会做的更好,走的更远。
 
    记者:博洛尼亚展会向来被誉为“未来陶瓷产品流行趋势的风向标”,那么本次展会上有哪些新的亮点?
 
    伍剑锋:与往年展会相比,这次展会上所展示的产品在材料应用上有较大改进,在仿古砖的研发方面更是有所突破。欧洲消费者的审美观与我国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他们更偏向于厚重、典雅、古旧的色彩和斑驳迷离外观,因此欧洲陶企针对市场需求和消费着的偏好,在仿古砖的款式和规格上做出了较大努力,在产品设计方面更是不遗余力。
 
    据我观察,在这届的博洛尼亚展会上,仿天然、仿石材的设计风格是最为流行,在仿古砖上也有自己独到的设计和工艺。
 
    记者:通过这次展会,您认为中国陶企与欧洲品牌的差距体现在哪里,应该该做哪些方面的努力?在您看来,我国陶瓷相比欧洲又有哪方面的优势?
 
    伍剑锋:这次参加博洛尼亚展会,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陶瓷与欧洲陶瓷的差距越来越小,在材料应用、研发设计、细节等方面还要多向欧洲陶企学习,注重产品的研发设计,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赋予瓷砖新的生命与活力,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
 
    相对而言,我国在自主研发的产品应用方面比欧洲做的要好,比如3D瓷片和抛光砖,就拿宏宇来讲,宏宇抛光砖(完全玻化石)汇聚了国内最新、最优秀的产品,拥有金玉满堂、硅化木玉石、龙尊石、玉麒麟、金砂岩、凤凰石、冰肌石等十多个系列几百种花色,规格也囊括了600X600、800X800、1000X1000、600X1200、1200X1200mm等市面上所有的主流规格,产品也多以其砖面亮丽、花色新颖、低吸水率、耐磨抗污、质量稳定而深受国内外客户青睐。
 
    记者:那么本次展会有哪些方面最值得我国陶瓷产业学习?对宏宇有什么启发?
 
    伍剑锋:目前,我国的陶瓷产业正在不断的调整产业结构,行业也在不断的优化升级,出口产品的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中国的陶瓷产业最终将摆脱凌乱、无序的布局,实现积极、健康、规范的发展,进而实现浓厚的产品文化氛围。
 
    通过这次展会,也给我们宏宇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思路和努力方向,要不断的向更高水平挑战,向世界领先水平看齐。面对挑战,宏宇将积极推进以产品质量为核心的品牌战略,用品质和服务打造国际建筑陶瓷知名品牌。(张琳
 
[NextPage]
集成化、智能化将是卫浴产品的发展趋势
——访安蒙卫浴出口部经理李俊
 
 
安蒙卫浴出口部经理李俊
 
   集成化、智能化是卫浴产品的发展趋势,DIY产品受欢迎
 
   中国陶瓷网:李经理,您此行去意大利参观博洛尼亚国际建筑卫浴陶瓷展览会,看到了哪些亮点?有哪些方面值得安蒙卫浴借鉴和学习?
 
    李俊:在本届展会上,我主要关注的是卫浴产品。从本届展会可以看出集成化、智能化的卫浴产品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很多企业都有展出一两款高科技的智能卫浴产品,例如,高仪有一款全新的触摸水龙头,能显示温度、流量,还跟浴缸一样带音乐播放功能,十分吸引眼球。许多产品都集电子、感应、触摸以及音乐功能于一身,传统产品的升级也在向这个方向努力。我认为,在目前这个阶段,智能卫浴产品消费者不一定会选择购买,但它已然是一种趋势。
 
    另外,展会上许多产品使用了新型的节能、环保材料。很多企业都展示了一款外表为白色的水龙头,水龙头内部仍为铜质材料,但外部白色的材质使用的是一种新型材料,他们在卫浴产品的技术、材料等方面领先于我们。同时,他们展出的用环保材料做成的卫浴产品,也凸显出国外企业在环保方面的努力。
 
    在展会上,家居DIY产品占了相当大的份额。这自然与欧洲人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有关,在欧洲,人们喜欢发挥自己的创意,自己动手DIY。
 
    这次展会对我们来说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首先是产品的研发设计方面,会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思路和方向,其次是市场推广方面,会推出更多适应消费者需求的DIY产品。在国外,除了传统五金,DIY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市场。在欧洲,有钱人多住在郊区,穷人才住市中心,随着市中心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增多,人们更愿意够买方便快捷的DIY产品进行安装。在国内也一样,高房价使人们对商品房望而却步,政府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增加必然带来家装市场的繁荣,安装快捷方便的DIY产品将会大受欢迎,因此我们会在DIY产品上做出自己的努力。
 
    提高创新能力,掌握细节,推进品牌化进程
 
    中国陶瓷网:通过这次展会,能否看出中国企业与世界品牌的差距体现在哪些方面?国内企业应该做哪些方面的努力?
 
    李俊: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能制造几乎所有的东西,这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但是中国企业在设计、创新以及细节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中国企业要发展,必须提高自己的设计创新能力,这是中国企业的必经之路。行走在意大利的街头巷尾,店名、LOGO都非常有特色,独特的风格,简约的设计,加上一些简单的辅料就变的非常有品位,简约而不简单,看上去并不低档。创新就需要不断的看、不断的学习,通过发散思维,推动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的企业也可以做的很好。
 
    其次是细节方面的掌握。国外产品在细节的处理上远远超过了国内,这就要求管理者在标准化管理方面下足功夫,做到细节的完美。
 
    第三是推进品牌化进程。前段时间在与营销大师米尔顿·科特勒的交流中,也指出中国企业在做好产品的同时,必须做好自己的品牌,推进品牌化进程。在出口这一块,很多企业都是简单的加工企业,贴牌生产,没有自己的品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郑建)


   注:凡注明“中国陶瓷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中国陶瓷网(0757-825321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张琳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