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资讯










9月29日,以“粤联四海 商创未来”为主题的2025世界粤商大会在广州举行,汇聚全球粤商力量,共促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蒙娜丽莎集团董事长、总裁萧礼标(右二)接受颁奖
蒙娜丽莎集团凭借技术创新的深耕和社会责任的长期践行,荣获“广东省光彩事业贡献奖”殊荣,成为广东制造企业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标杆,向世界展现新时代粤商的使命担当。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
立于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前沿地,蒙娜丽莎集团传承粤商“创新”精神,把企业ESG实践与当前产业升级、谋求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紧密结合,竞逐新赛道,以更开阔的视野走向全球市场,开启新一轮发展征程。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进行,绿色低碳产业逐渐成为大国竞争的新领域新赛道。
肩负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蒙娜丽莎集团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投身“百千万工程”等新战略坐标,不断开拓建陶工业领域的“绿色试验田”。
引领世界建陶技术创新 做陶瓷大板的国际领跑者
2024年9月,蒙娜丽莎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成功投产,验证了氨氢融合新能源技术推广应用到大生产、连续性工业窑炉的可行性。
在全球无先例的前提下,蒙娜丽莎成功攻克了生产技术路径重构、窑炉结构燃烧系统改造、氨气燃料安全和稳定供应等难题。
按照150万㎡年产量测算,该量产线通过辊道窑100%纯氨燃烧可减碳5200吨/年,推广至全国建材行业可直接减碳8亿吨/年。
作为“百千万工程”中,佛山南海氢能和氢氨融合装备制造千亿产业集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中国乃至世界陶瓷行业与高温燃烧行业零碳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标准和示范,引领全球高温制造业零碳转型。
每一次“技术突围”,都是蒙娜丽莎科技创新与现代化制造实力的集中展现,更彰显蒙娜丽莎推动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的企业担当。
2025年,该生产车间全面覆盖光伏发电,标志着蒙娜丽莎绿色清洁能源综合应用与“零碳工厂”建设实践的更进一步。
同时,蒙娜丽莎集团四大生产基地均被工信部认定为“绿色工厂”,以一体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提升绿色科研创新水平,深化低碳技改、环境治理等关键节点,辐射、带动各产区产业升级、绿色转型。
建筑陶瓷工业智能化生产体系与新型绿色低碳技术深度融合的“蒙娜丽莎方案”,为推动广东产业升级,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厚积薄发,行稳致远。
多年深耕智能化、绿色化建设,蒙娜丽莎不仅打破了传统陶瓷行业的“三高”形象,更探索出建陶企业推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协同增长的可持续发展新范式。
依托自身国家级科研平台体系,蒙娜丽莎不断提升陶瓷薄板产品研发水平和制造技术,在降低资源消耗的同时,攻克高精尖技术实现产品透光、抗菌、止滑等性能提升,拓展产品应用边界,引领建陶市场产品结构升级。
随着蒙娜丽莎氨氢零碳燃烧陶瓷板、集成墙板&装配式快捷交付系统、绿色辅材产品体系在市场上进一步推广,蒙娜丽莎搭建起了覆盖绿色产品、绿色应用、绿色交付全链条的“旧房改造”解决方案,适应当前消费模式与政策的新形态以及高品质绿色人居需求。
2025年,蒙娜丽莎产品凭借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碳足迹管理,获得“香港产品碳足迹标签”认证,成为陶瓷行业首家粤港碳标签互认获证企业。
通过智能化绿色低碳技术的成功实践,深度打通粤港地区与国际贸易市场,为广东传统制造业品牌适应国际绿色贸易壁垒规则,锻造国际竞争力,探索出了绿色出海新路径。
突破行业减碳的传统路径,蒙娜丽莎正在探索从生产制造端延伸至产品开发、生产、应用、回收的“全链低碳”跨越,推动产业新业态的形成。
蒙娜丽莎的绿色生产力,正在转化为推动经济效益的新增长点,形成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互支撑、相互转化的可持续发展新范式。
在深耕环境效益与经营韧性的同时,蒙娜丽莎把“社会责任”作为ESG实践的重要维度,践行“精准公益、长效赋能”理念,构建“企业 - 社会 - 行业”的价值共生生态。
多年来,持续开展慰问捐助残疾人、孤寡老人等公益活动,在河南水灾、西藏地震等突发灾害中,以“第一时间、精准驰援”为原则迅速捐赠资金物资支持救援重建,将突发危机救援与长效系统性帮扶行动深度融合,展现新时代民企的担当与温度。
同时,2021年起以“产业赋能+基建提质+消费反哺”多维度模式,结对帮扶贵州从江县,构建跨区域协同发展的责任生态,助力乡村振兴。
此外,专注教育公益,定向援助贫困地区和学校升级硬件设施,改善办学条件;与华南理工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校企”紧密合作关系,设立奖学金,推动国家科创项目,多元路径助力人才培育,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战略实施贡献力量。
焕新启程,勇立潮头。
蒙娜丽莎在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探索、公益慈善等领域持续投入,用行动彰显敢为人先的闯劲、务实诚信的韧劲、未来开放的眼界与回报社会的担当。
未来,蒙娜丽莎将继续以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弘扬粤商的开拓精神与责任担当,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助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广东实践的生动注脚。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