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资讯








这次陶瓷行业真的要变天了!
近期,随着12月1日新国标GB/T 45817-2025《消费品质量分级 陶瓷砖》实施的日期越来越近,陶瓷行业的关注度和讨论度也持续高涨。据了解,不少陶企早已规划布局,以应对新标准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例如升级技改生产线、提高生产标准,满足5A瓷砖的质量要求。
东莞市工商联主席、马可波罗控股董事长黄建平在L&D唯美陶瓷2025年中总裁峰会上表示,“打造5A级产品,铸就国际领先地位。要以5A级的产品加5星级的服务,为消费者提供完美的价值”。
L&D唯美陶瓷年中新品发布
东鹏控股制造与技术中心副总裁兼技术工艺中心总经理徐登翔在2025中国陶瓷产区G50峰会暨高安建陶产业发展论坛上透露,东鹏已提前规划应对路径,在生产、工艺、设备、检验等方面都进行了升级。
新明珠集团董事长叶德林参观考察康立泰数码技术研究院时,与国瓷康立泰高层管理团队深入探讨了瓷砖5A标准等相关议题。
华硕控股集团召开专题研讨会,宣布全方位践行5A新国标,目前已对5条精品小窑进行技改,优选原材料、升级生产技术、引进检测设备等;计划在广东恩平基地投建两条5A生产条件的小窑;还将推出5A级品牌——大唐合盛瓷砖,新品牌以全系列5A产品为基调。
华硕集团新品品鉴
瑞阳陶瓷推出5A超平釉瓷砖,宣传称对标新国标5A标准,平整度小于0.18mm。
宝罗拉瓷砖首推新国标4A/5A瓷砖,还承诺“辊棒印/R角大于0.18mm,包退货”。
临沂沂州建陶升级改造一条窑炉生产高端产品“超白超厚超硬超平釉系列”,该产品遵循国家5A级标准。
…………
虽然大部分陶企依然沿用之前的惯例将陶瓷砖产品划分为优等品、一级品、合格品,但现行的国标即GB/T 4100-2015《陶瓷砖》中并没有关于产品等级的划分;而新国标的发布,意味着产品从此以后有了3A、4A、5A三个质量分级标准,A数量越多,代表质量要求越高。
《消费品质量分级 陶瓷砖》室内用陶瓷地砖的分级要求
问题来了,新国标为何引发行业高度关注?
答案在于,GB/T 45817-2025《消费品质量分级 陶瓷砖》不仅仅是一次技术参数的升级,更是一场行业游戏规则的深刻变革。它的核心意义在于,为“好瓷砖”树立了清晰、量化、高阶的标尺。
在GB/T 4100-2015《陶瓷砖》之前的“优等品、一级品、合格品”体系下,所谓的“优等品”门槛相对宽泛,且不同陶企之间的“优等品”可能在实际的耐磨度、平整度、坯体品质等关键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这导致了市场上鱼龙混杂,一些陶企得以用“擦边球”产品以次充好,挤压了真正专注品质的陶企的生存空间。
新国标带来的变化是是深刻且多维的:
首先,优质企业抢占市场高地。对于一直坚持高标准生产的实力陶企而言,5A标准是其产品力的最佳“官方认证”。它们可以凭借技术、研发和生产的先发优势,迅速将产品对标5A,借此在营销和品牌层面构筑起难以逾越的“品质护城河”,名正言顺地抢占高端市场。
其次,落后陶企加速淘汰出清。新国标叠加此前出台的能耗限额标准,显著提升了行业的合规成本和准入门槛。对于许多技术薄弱、依靠低价竞争的中小陶企来说,要想达到3A级及以上标准,可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生产线技改、设备升级和工艺优化。这无疑是一场严峻的生存考验。新国标的实施很可能进一步加速市场洗牌进程,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
最后,驱动行业全面价值提升。新国标将驱动陶企质量管理全面跃升,推动资源向高价值领域汇聚。企业竞争不再局限于价格,而是扩展到耐磨、防滑、防污、尺寸精度等关键性能指标的综合比拼,以及绿色生产、节能减排等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有助于遏制恶性价格战,引导行业回归产品价值提升的良性发展轨道。
简而言之,新国标实施后,陶瓷行业的竞争将从“价格战”更多地转向“价值战”。消费者在选购瓷砖时,将不再被模糊的“优等品”概念迷惑,而是可以直观地通过“3A、4A、5A”的等级标签,判断产品的内在价值。
然而,有一个现实的问题是,新国标是推荐性国标,而非强制性国标。这意味着,未来它的执行会不会打折扣?消费者又是否愿意为此买单?
前景无疑是正向的。
新国标将是优秀陶企展现自身实力、提升品牌形象、摆脱同质化竞争的重要机遇,前文列举的众多陶企积极布局的行动已经表明陶瓷行业对新国标实施十分认可,主动执行。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网络信息的透明化,即使在标准实施前,已有不少消费者开始关注并试图理解新国标。
此前,有消费者在一家瓷砖店购买了53片单价为380元/片的900×1800mm瓷砖,购买时,他误解了商家的销售话术,坚信这是“最好的”“定制款”瓷砖,收货后却质疑为何耐磨性只是4A级别。在他看来,最好的瓷砖质量等级应该是5A级才对。(详情回顾点击一瓷砖商家被消费者索赔20万!只因瓷砖不是5A等级)
这一事件表明,部分消费者已经开始将“5A”视为高品质的代名词,试图用这一标准来检验商家的宣传合理性,维护自身的权益。从当下层出不穷的瓷砖消费投诉来看,消费者对高品质瓷砖的需求日益增强,新国标的实施可以说恰逢其时。
此外,新国标的实施可能会彻底颠覆消费认知,明白真正的“好瓷砖”需要付出的代价。
在当下的瓷砖市场中,许多消费者往往抱着“既要品质最好,又要价格最低”的不切实际的想法,试图用低价买到高品质产品。由于强制性国标GB/T 4100-2015《陶瓷砖》对很多性能标准的规定相对宽泛,客观上让部分陶企和商家有了浑水摸鱼的空间。
新国标引入了辊棒印、吸水率均匀性、耐污染持久性等一系列具体、严苛的参数指标,明确定义了不同等级(3A、4A、5A)之间的质量差距。要达到这些更高的标准,尤其是5A级,陶企必然需要在原料、工艺、设备、质检等各个环节投入更多成本。
例如,为了将辊棒印控制在≤0.18mm以内,可能需要改进设备、优化烧成工艺甚至降低窑速;为了保证耐污染持久性,釉料配方和烧成制度都需要升级……而这些技术优化举措都会推高生产成本。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一条生产线为了满足5A标准,其生产成本每日可能增加超过15万元,年成本增长预计高达4000万元。
一旦生产成本推高了,瓷砖的市场售价必然不会过低。因此,新国标实施后,瓷砖市场会逐渐形成一个共识:不同质量等级的产品,理应对应不同的价格区间。消费者将更清晰地认识到,一块真正的5A级高品质瓷砖,其背后是实打实的技术和成本支撑,无法用低价购得。
这将促使消费观念趋于理性,推动瓷砖市场形成“优质优价”的良性环境,让真正投入研发、坚守品质的陶企获得应有的回报,最终推动整个陶瓷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一家之言,欢迎拍砖!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