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循守旧的员工可能成为负资产

来源:中国陶瓷网 2019-06-21
阅读量:5079

    招人难,招优秀的人更难,这是很多企业的苦恼,也是大家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尤其是在市场的调整期和企业的增长乏力期。

    2019年,从年初开始很多城市就进入了抢人大战,人口的流动为城市注入了活力和新的机遇,也带来了高增长,比如这几年的深圳和西安,尤其是西安。同样,作为一个企业也是如此,能否抢到人决定着企业的命脉,这里说的人包括:员工、消费者、合作伙伴以及协助者。以前评价一个企业成功的标准,从最初的产品领先,到后来的品牌为王,再到平台和资产集优,未来可能是人的质量,尤其稀缺人才和创造人才的多少。

    今天市场的困局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发展模式提质换挡、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消费升级以及自然灾害,让很多领域感到前景的不确定性。而6.18的年中大促,无论是京东、苏宁,还是其它平台都有大的突破。就京东而言:6月19日凌晨,京东方面宣布6.18全球年中购物节从2019年6月1日0点到6月18日24点,累计下单金额达2015亿元。此次6.18期间,高品质、大品牌、绿色环保、智能等商品受到热捧。

    无论是消费结构,还是人才供应,目前都存在一个升级迭代的矛盾,一方面供大于求,另一方面供应不足,各产业在数量足够消费,而很多质量与需求不匹配又造成了缺口。就如缺人一样:每年900万多的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而很多企业又抱怨人才匮乏,造成这一矛盾主因是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教育模式问题,企业是无法解决的,而大多企业又缺乏培养的耐心和储备干部机制,使这一供求矛盾更加激化。

    其实,市场是不缺人才的,缺的是企业自己需要的人才。就如最近大家提出的人才精英化,什么是精英?大多企业缺乏一个评价体系和成长机制。对于人才,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内涵和使命,在销售增长期,能杀能打的销售楷模就是精英,在市场常态化时期,能有系统运营能力的人才是精英。精英,不是可以从课本上复制出来的,一定是要被市场和社会磨练出来的,在岗位设置上基本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缺少必要的储备干部制度,等公司需要提拔时感觉都可选范围有限,外部空降很多水土不服,也就凸显人才的稀缺和紧迫。尤其在以销售至上的行业,今天这种模式受到了挑战,也是对销售老总的考验,因为原有的销售方法和手段已经失灵,新的适应市场的运行体系又没有建立,销售老总的压力显得格外大。未来的销售,不再只是销售方法的创新,有没有系统性的思维,可能取决的是人的经历,不单纯是能力。不知道有多少人经历过轮岗培训,除了销售工作,是否干过人力资源、生产、管理等工作。

    环境变了,经营准入门槛和难度大了,一个领域过多的企业需要整合,才能释放该产业的产能、品质和效率。同样,对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也变了,人才也开始两极分化。对人的机制也需要重新评价和创新,从德到才机制的转变是一次升华,安分就会守旧,创新一定是不拘一格,越是有才的越有自我主张,个性不代表不一定无德,可能是没有所谓传统拘束的 “德”。

    市场又到了一个新的困难期,能创造的人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因循守旧的人可能是未来的一个负资产。

作者:张念超

责任编辑:刘思桃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