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资讯




![宏宇陶瓷[年轻攻势]四重奏燃启,构建品牌跨越式发展新引擎!](https://img1.ceramicschina.com//Upfiles/2025-05-16/2025051608501375974.jpg)



记者走访了多家当地陶瓷企业,老板们一致认为,要在市场亮相,只有拿出创意新、质量佳的东西才不会“走投无路”。但是,深入了解晋江陶瓷企业生产现状,不难发现企业在生产中跟风现象严重,一家生产就会有一大群跟随者。比如说前年有一家企业开发出一种连体的琉璃瓦系列产品,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当地只要生产琉璃瓦的企业全部跟着生产这种连体瓦,价格一下子就降了大半。在整个晋江陶瓷业,跟风生产和价格竞争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
世隆面砖厂的老板吴明家认为,陶瓷业的发展要立足本地特色,晋江陶瓷在外墙砖和硫璃瓦两大品种上占有绝对优势,本地的大多数企业都是靠这两大类产品起家的。上世纪末,受广东省陶瓷业生产地板砖的影响,当地很多知名企业跟着引进设备转型生产地砖。但是由于受到技术和规模的限制,晋江企业生产的地板砖在质量上不如广东生产的,成本倒比别人高许多,所以得不偿失,到现在为止,晋江市所有的陶瓷企业没有一家可以规模生产出大规格地砖。晋江陶瓷要做大,只有扬长避短,做强做大自己的特色产品。
“汇源集团就是跟风广东陶瓷企业生产地板砖,投入过多,对产品市场定位不准确,最终导致产品销路受阻。”原汇源集团杨副总分析道:“目前,新增加一条生产线就意味着1000多万人民币的投入,但是陶瓷行业的特点是成本回收的过程较长。一旦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对企业资金的运作肯定是一大考验,现在看来盲目扩产就像是一场赌博。”
这种分析不无道理,上个世纪末,晋江陶瓷一下从外墙砖转型为地板砖的生产,规格从最初的0.3平方米发展到后来的0.5平方米,最后是1平方米的大规格地砖,生产厂家包括本地最有名气的汇源、东方、万通、中辉等数十家集团公司。但是这些在当时辉煌一时的生产厂家均已宣告破产。前面垮下来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过于追求产品结构的多元化,别人有的产品我都得有,好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企业的能耐,到头来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幸免于价格战,而使整个晋江陶瓷业受到重创。
一家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市场的供求关系虽然有规律性,但实际上目前供不应求的局面能持续多久,没人能预测得到。再加上众多企业纷纷扩产,有可能导致产量激增而供过于求,进而形成新一轮的价格战。
找准站位赢得商机
晋江陶瓷是全国陶瓷业四大生产基地之一,年生产陶瓷4亿平方米,其中外墙砖占全国生产量的2/3。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房地产建设热潮激活了陶瓷业,使低迷了很长时
间的晋江陶瓷得以复苏。由于晋江陶瓷业在外墙砖的制作方面有独到之处,所以销售一路看好,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从去年新增的都是外墙砖生产线来看,晋江陶瓷厂家的投资已经回归理性,新目标是把外墙砖做强做大。
记者在晋江市“中国陶瓷城”展示中心看到,外墙砖在这里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规格和花色数以百计,价格从高到低。陶瓷城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生产厂家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对企业资源也进行了整合,企业的市场营销手段不断丰富,促使陶瓷行业实现多元化经营。现在当地生产企业加大对外墙砖的开发力度,不管是质量还是花色品种,相对前几年来讲,提高了好几个档次。这几年来,随着全国各地小城镇建设力度的加强,给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晋江一些陶瓷企业主攻国内农村市场开始取得成效,产品销售网络覆盖到各地农村市场。
如今晋江陶瓷厂家已经注重在产品的销售中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营销大军已遍布全国。同时,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成都、西安、昆明、南京、营口等城市投资建设陶瓷市场。去年底北京奥运会场馆首期价值约2亿元的外墙砖,全部采用晋江厂家生产的,这说明晋江陶瓷产品的市场知名度正在进一步扩大。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