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做国内前三甲 打造世界级品牌
来源:搜房网
2006-08-09
阅读量:3177
记者:从我们对马可波罗的观察,驼队的形象出现在很多地方,我对图案的理解是探索、开拓、新天地、新世界,从唯美这个角度、从您这个角度是怎样解读这个图案的?
黄董:当年,我们花了23万,买下了“瀚海行”这幅图作为我们品牌的标识。通过这个图案可以从两方面解答,一、从品牌文化背景说起。丝绸之路是马可波罗等先人开辟出来的。它代表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而我们要表现马可波罗品牌这种悠久的文化底蕴和融汇中西方文化、艺术的平台。二、图案中的主角——骆驼,也代表着我们企业文化的一些特点。骆驼的品性是深沉、坚毅、体贴,这个可以用在我们的企业建设中,深沉表现我们投入、专注的做企业的理念、坚毅代表我们对企业发展的决心,骆驼对主人的忠诚、体贴表现我们的客户观。
记者:马可波罗可以说是中西方文化的使者。“意大利文化年”在国内掀起了一次“意大利热”,更为国人带来一场丰富的意大利文化盛宴。在这场盛宴中,马可波罗品牌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马可波罗有没有想通过这次机会借机放大自己在市场营销方面的动作,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黄董:这个是必然的。有这么好的机遇,一定要抓住。借助这个事件去提升品牌知名度,让意大利的文化艺术通过我们的品牌,让众多国人去了解。这个可以说是提升客户对品牌的认知度。我们的企业是做瓷砖,室内装饰材料,这个必然要透过家居文化,最后展现在消费者面前。所以在这个中意文化年,我们举办设计师沙龙,邀请了意大利有名建筑师和设计师,在邀请国内的设计师,通过中西方设计师的交流,让我们国内的设计师去感受中西文化碰撞出来的东西。
记者:就是说马可波罗在对两国设计方面,起到了一个交流平台的作用。马可波罗陶瓷博物馆,是国内最大最全展现陶瓷发展史的博物馆,博物馆也可以看作是文化的传承。作为一家陶瓷企业去做这样博物馆,您的动机和出发点是什么?
黄董:动机是明显的。在改革开放前,没有人不承认中国经济的陈旧。事实上中国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
经济的陈旧导致了商品在市场上获取非常低的价值。原因是我们没有世界级的品牌。这里我们就要探讨一个深沉的问题,国货为什么卖不出高价。中国在经济强势的时代,如唐朝、元朝,那时中国的文化是强势文化,而今天我们的文化不是,我们都在学欧美。只有文化强势,这个国家的品牌才得到承认。找到这个根源,我们才要作强势文化。温总理去外国,他到一些贵族人的家里发现有一个摆设品是祖传的青花瓷。青花瓷为什么会成为贵族的象征?因为那时候的中国拥有强势的文化。这个事例其实就告诉了我们,需要在中国5千年文化中去寻求民族自信、找回我们的强势文化。所以我们做这个博物馆。在我们建筑陶瓷强的时候,外国还没有。我们把中国以前的工艺,用现代的手段表现出来,让国民找回民族自豪感、文化自豪感,那么我们强势的文化就逐渐累积出来了。
去年广州卖得最好的,一个是番禺的清华坊,一个是深圳的第五园。这说明:高层次文化消费这个时代已经来临。因此我们就紧紧抓住这个文化的演变,通过博物馆找到这种自信。提前透露个消息,马可波罗07年将发布“中国印象”系列产品,他将给中国消费者带来极强的民族自信心、文化自豪感。
记者:在8年前,唯美陶瓷是被判了死刑的集体企业。后来唯美推出马可波罗品牌,从而拯救了企业。我们都知道,马可波罗是中世纪意大利最伟大的探险家。那么,您可以谈谈马可波罗品牌在树立之初是有怎样的考量和期许?是不是把它当成企业发展之路上的关键一步?在马可波罗品牌确立之后,在品牌与公司的企业文化共同建设之中,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呼应?
黄董: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这个问题。一个企业的发展必须跟时代的节奏和脉络相吻合。在品牌建设初期,拍广告就行,我们当时想法很简单。那时还处在崇洋媚外的阶段,你只要搞个洋商标就行。然后我们通过建立品牌连锁专卖店,打造一个强大的营销通路,然后慢慢积累到成功。所谓成功,就是把我的产品卖得比我的竞争对手要贵。当时的“太阳神”也好,什么也罢,通过短期内运作赢利的案例不少。但是现在在用这个招数就不行。我们先打造品牌的型,然后去凝聚它的“神”,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形神兼备。这是一步步做到的。
记者:可以透露一下马可波罗是描述今后的发展目标的吗?
黄董:我们即将推出“中国印象”产品系列,它将承载更多的传统文化和民族信息,它带给消费者的是寻回文化的自信。而我们的下一个目标,并不是做中国仿古瓷砖第一,而是世界知名品牌。中国就是 china ,china就是陶瓷,“中国印象”就是要改变中国陶瓷落后的品牌形象、产品形象,超越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等等这些国家的陶瓷品牌。唯美、马可波罗就是担任这样的使命。
以前国外人来我们的博物馆看,在第一层说我们中国的模仿力强,在第二第三层时,他们就露出佩服的眼光。我相信我们找回了立脚点,就要做回陶瓷强国。我很自豪的告诉你,“中国印象”一定比意大利的陶瓷卖得还要高。
记者:马可波罗品牌在中国的设计师圈内拥有巨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与马可波罗瓷砖合作的设计师高达百万之多。同时,我们了解到,马可波罗刚在七月底举办“中意高端设计论坛”,也斥资举办过马可波罗设计师大赛,这些活动都围绕着设计师。那么,这么多年马可波罗长期关注设计师,长期开拓、服务设计师渠道的结果是什么?
黄董:我们曾让一些高端设计师看到我们对瓷砖、陶瓷的演绎,他们非常兴奋。因为他们看到了以前他们不曾看到的兴奋点,他们得到了设计的灵感或者元素,进而会成为我们品牌的传播者、使用者者。我曾跟经销商说:你能把当地设计师邀请来参加一下我们的博物馆,我相信他们肯定跑不掉。
记者:就是说马可波罗能成为设计师的灵感,元素。
黄董:可以这么说。我们国内的陶瓷竞争更多还在在工艺水平,设计还不尽然,而陶瓷制造传统中还有手工工艺。“中国印象”就即将导入手工工艺,用一个长的制作周期手绘,为设计师找到一个独一无二的发挥平台。设计师提出的理念可以用手工表现出来。
记者:面对如今越来越多的品牌都在主攻设计师渠道,马可波罗是怎么看的?如何应对?
黄董:同行注意到设计,是行业的一个进步。这个不是竞争,是一个规定动作。前段时间我们更多的是给设计师提供设计,这是班门弄斧。给设计师更重要的是产品,不是设计。我们的利益点最终还是落在产品工艺上面。
记者:工艺,设计,营销渠道在马可波罗的品牌市场占有中是怎样一个排序呢?
黄董:非要排序还是挺难排的。它们必须同时存在。非要排的话,我是一个制造家厂商,跟设计师合作是必要,但是唯一自己能够左右的就是产品,其他的都是与设计师合作、与经销商合作出来的。
记者:我们回到广东。针对广东这个大本营,您是如何看待广州市场的?马可波罗要如何捕捉广州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从而使广州市场成为马可波罗销售环节重要一环的?
黄董:简单来说,广东在全国而言,不是一个文化底蕴很深的地方,广东人很实在,品牌意识不强。所以我们马可波罗卖得最好的不是广东。马可波罗真正有非常好的土壤不在广东,广东人对价格很敏感。在广东不能表达马可波罗在全国的全貌。
记者:我们参加了在成都的设计师论坛,马可波罗借“中国印象”这个产品的推出,在全国作大的布局和调整?
黄董:我们主要的动作就是在推出“中国印象”的下一个周期,在全国专卖店的店内装饰聚焦会有一定的变化。围绕着“中国印象”的变化。
记者:推出极具中国特色的“中国印象”产品系列,可以说这样马可波罗离世界级品牌更近。那第二步要做的是什么呢?
黄董:我们可以说我们的“中国印象”在国外市场会大有作为。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展会、在世界布局,这个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的战略目标在在08年做国内前三甲。通过品牌赢利,不断做大做强。
记者:您对中国印象这个产品还有什么补充的?
黄董:不能透露太具体,现在在过程中。
记者:最后以无比热忱的心期待中国印象的面世。
责任编辑:海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