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家居卖场将面临新一轮洗牌

来源:腾讯网亚太家居 2013-06-18
阅读量:1657

    “五一”期间,全国各地的家具市场,都传来了“回暖”的消息,但在辽宁沈阳,此前东方家园3个店倒闭的阴霾似乎仍未散去,令人感觉不到市场的“暖意”。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房地产调控政策继续实施的大背景下,沈阳家居卖场继2012年出现市场“洗牌”之后,或因以下四大因素,面临新一轮“洗牌”。

    因素之一:

    家居卖场面积“过剩”——淘汰

    虽然前不久东方家园在沈阳的3家店倒闭了,但目前沈阳市区仍有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香江家居、中国家具城、盛源大地、宜家家居、北京十里河灯具城、张士灯具城、东北陶瓷城、东北装饰城等大中型家居卖场40多家,经营面积达200万平方米,超出沈阳市场容量50%之多。由于卖场面积过剩,产品销售不畅,各卖场的商户均“吃不饱吃不好”,十分“受伤”,有的经销商因“赔”不起而只好撤店。如某大型连锁店之分店红木馆原有二三十个品牌入驻,如今只剩下寥寥几家。市场之手是无形的,卖场“过剩”的结果,只能是有人被淘汰,别无选择。

    因素之二:

    家居卖场布局“扎堆”——火拼

    按照一般的商业理论,卖场选址需要经过多个方面的考量才能决定,不仅要计算区域内人口的数量、密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还要研究区域内的交通状况和周边商圈的定位及竞争力如何。但沈阳家居建材卖场的布局显然没有经过科学考量,面积“过剩”的现象日趋严重,而且“扎堆”布局,呈不合理状态。如铁西区兴顺地区,仅仅300米范围内,就聚集了中国家具城、领秀家居、九路市场、维华家具城等多家家居建材卖场。在新开发的浑南新区,这一问题同样存在,如居然之家浑南店与红星美凯龙浑南商场,分别占据浑南西路东端、浑南中路西端,南北相望,相距仅1000余米。

    卖场“扎堆”,经营模式、入场品牌也雷同。如红星美凯龙与居然之家经营的二三十个洁具、卫浴品牌中,就有十多个是雷同的。每逢节假日,几大全国连锁卖场之间相互“火拼”,大有群雄争霸之势。而那些中小本土卖场,只能苦苦挣扎。如此经营格局之下,竞争势必愈演愈烈,行业状况着实令人堪忧。有卖场被淘汰亦在意料之中。

    因素之三:

    “新综合体”强势入驻——挤压

    2011年6月,80万平方米的沈阳五洲城建材广场开工建设,将打造成为“第六代专业市场”;2012年6月,200多万平方米的沈阳·金马凯旋家居CBD也开工建设,该项目定位为以“家”为主题的新都市综合体。

    五洲城、金马凯旋两大项目的强势入沈,必将颠覆沈阳家居市场的流通模式,并“挤压”家居建材大卖场的市场空间。

    业内人士认为,五洲城、金马凯旋,加上红星、居然这些“大佬”实力雄厚,抗风险能力强,被“洗牌”的将是那些2万平方米以下、经营产品没有特色的中小卖场。

    因素之四:

    “精准营销”横空出世——冲击

    近几年,卖场扩张加大了经销商的经营成本,也增加了消费者的采购成本,人们呼唤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于是,“精准营销”模式在沈阳横空出世。在这种模式下,家具品牌与精装修住宅工程商强强联手,走整体家居之路,锁定目标客户,推行“精准营销”。

    据了解,推行“精准营销”的商家,直接上门对目标客户进行对接,提供咨询服务,根据客户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整体家居设计方案,最终使客户完成套房家具、门窗、地板、陶瓷、卫浴、洁具、电器、灯具、软装等各品类的一站式采购。

    “精准营销”项目从生产企业直接采购产品,提供实实在在的“工厂价”,又是一对一的全程服务,给家居卖场的经销商带来极大的市场冲击。

    虽然沈阳家居卖场面临再“洗牌”,但业内人士指出,从行业发展和市场健康运行方面看,是利大于弊,对节省社会和公共资源,减少企业经营和市民消费成本,促进行业规范经营、良性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责任编辑: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