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揭开中国保障房的面纱

来源:《产经评论》 2012-12-09
阅读量:1349

    现在全国都在搞保障房“大跃进”,地方政府似乎觉得当务之急就是盖房,其实是我们搞错了。“中国式保障房”的关键在于排队而非盖房。我们很多地方的保障房价格竟然是市价的80% ,也就是说是浮动的,而不是固定的,所以,我们老百姓永远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买得起保障房。同时又因为是随机摇号的,所以也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香港政府把老百姓的收入、人口数量等条件换算成相应的分数,然后计算出一个总分,老百姓可以通过查看榜单的方式,看看自己大概还有几年能拿到房子。也就是说,建立一个排队秩序。有这样一个程序的存在,老百姓心里就安稳了,也就不会着急买房子了。而政府也能给自己赢得更多建造保障房的时间。老百姓要的不是明天就得到现房,而是一个稳定的排队预期。

    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大家充分讨论之后,确定了年收入24万和资产50万就是分界线,在此之上的就没有资格申请保障房,在此之下的就一定能在5年内等到保障房,这样,老百姓就有了稳定的预期,分界线下的安心等待,分界线上的努力攒钱。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让房地产开发商有稳定的预期,让房地产商安心地排队。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参照一下美国的做法,在美国一个地产商拍下一块地就必须在所要建的楼盘里面开发至少三分之一的廉租房,地产商要不就承担这个廉租房的任务,要不就拿不到地。

    这个条件一旦成了规矩,地产开发商也就认命了,囤地是不可能的,捂盘惜售更是没有意义。所以,我们必须在保障一般老百姓有房住的同时,也要保障给这些保障房提供财政支持的非保障房市场实现繁荣昌盛。

责任编辑: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