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资讯








实体经济遭遇的困难,随着上市公司披露的各份年报,更加显像化。
4月10日,重庆钢铁发布公告称,2012年3月份公司钢材产量40.95万吨,同比下降15.39%。重庆钢铁2011年巨亏14.7亿,仅次于鞍钢股份的21.46亿元,韶钢松山和*ST广钢分别亏损11.38亿元和6.89亿元。不只是钢铁行业。相对于2010年,预期亏损的上市公司正在变多,汽车、机械行业几乎都在亏损。
担忧的声音称,当前国内实体经济存在多重矛盾,拉动内需必须重启房地产和汽车消费。但中国却不能再回到过去用房地产拉动经济的老路。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是近10年来首次把经济增速目标定在8%以下。实体经济下滑实属必然。从前年第四季度到去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分别是9.8%、9.7%、9.5%、9.1%、8.9%,连续五个季度下降;而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从去年第一季度的14.4%到今年1、2月的11.4%,也一直处于下行状态。经济放缓后,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就明显减少了。正在遭遇寒冬的房地产行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很多行业的发展,上游可以影响到钢铁、建材、水泥等行业,下游可以影响到家电、家具甚至纺织业等多个行业。基础性投资增速的大幅回落,也影响了很多国内实体经济。从中短期看,政策方面难以出台更严厉的措施,随着房地产投资的下滑,地方财政的紧缩以及房地产企业即将面临的信贷风险,调控或有进一步放松的可能。有些地方政府已开始变相放松调控,地方政府比开发商更着急。今年一季度,全国300个城市共成交土地5452宗,环比减少32%,同比减少24%;成交面积23053万平方米,环比减少33%,同比减少30%。从我们佛山取消限购又旋即叫停,到中山低调提高限价标准,都表明地方政府仍然抱有房地产调控放松的幻想。
从信贷数据来看,3月以来货币供应或将显著增加,这也被市场解读为信贷放松的信号。房价已经开始下跌。但假如调控政策的风向稍微改变,不仅会打断房价向下滑行的趋势,还将影响整个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布局。中国经济面临的不只是局部房价过高的问题,而是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转型。中国必须忍受“阵痛”,完成产业转型。靠高房价模式驱动经济,必然会带来投机。高房价下的房地产业不仅无法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而且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复兴的最大障碍。高房价造就严重的社会分化,影响消费扩张和经济可持续增长。从楼市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来看,高房价的挤出效应,影响到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消费行为,已成为制约消费启动的最大阻力。而保障房寻租严重,难以依靠保障房来实现低房价循环。
民间资本的流动或投资与投资环境密切相关,如果投资环境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多数资本便会通过各种渠道直接或间接地流入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等。反之,则会更多地在实体经济体外流动,或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寻找投机机会,在流通领域、各种投资(机)市场上折腾,以取得可观的利益回报,例如收藏品市场、部分农产品、贵金属、外汇、房地产、矿产资源以及高利贷等等。二是民间资本由多种所有权人所有控制,不同的资本所有权人的风险偏好不同,因而始终有一部分资本会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寻找保值增值的机会,这是正常的现象,不必奇怪,但要加强监管。三是解决民间资本出路问题,关键在于营造平等、公平的竞争环境,消除所有制歧视,平等地开放投资领域,公平地进行市场竞争,而不是提供特殊的政策。以浙江的制造业为例,基本自那时开始,多数行业的多数经济指标便已经出现增长疲软或下降的现象,只不过人们当时不愿意去面对而已。现在回头来看,这个问题就看得比较清楚。从前几年的炒房、炒煤、炒矿产等,到2011年的炒作部分农产品、炒酒、炒文化艺术品和“炒钱”等,都不过是国外经济环境和国内投资环境更加恶化背景下的反映而已。实体经济经营困难加大,投机市场却有暴利。当然,这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既助长了投机炒作之风,又加剧了国内经济矛盾,使得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企业成本增加,金融风险加大等等。
中国现阶段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推动产业升级。但这种升级并非是可以仅凭主观愿望就能实现的。事实上,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或者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的提出已经有许多年了,改变粗放增长或经济增长方式和结构调整等的提法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就已经提出,并一直强调至今。总体看有效果但不明显。其原因就在于各级政府过于急于求成和措施失当,或者不得要领!现在仍然如此。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