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县:正在崛起的“川南新瓷都”

来源:《陶瓷信息》 2011-10-07
阅读量:3351

珙县余箐工业园内打出的“建设川南新瓷都”的大幅标语

    随着陶瓷行业的不断发展,区域陶瓷产区的也正在逐步兴起。近年来,拥有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利资源以及区域位优势的宜宾珙县一直在全力打造川南建陶生产基地,并迅速崛起,有望成为“川南新瓷都”。

    正在兴起的川南陶瓷产业基地

    珙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行政隶属宜宾市,与云、贵省交界,是川、滇、贵结合部的交通枢纽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全县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据政府有关部门统计已探明无烟煤12.45亿吨,优质陶瓷矿产储3亿吨,石英砂4475吨、石灰石100亿吨以上,煤炭采掘、建材、化工三大产业已经成为珙县经济的支柱产业,更是四川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建材基地以及化工基地。

    近年来,由于国内陶瓷产业飞速的发展,各地产区纷纷的兴起,对着陶瓷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长。目前,国内几大陶瓷生产基地都在面临优质陶瓷资源日渐枯竭的问题。然而拥有陶土资源储量大、品种多、品质好,且能满足高、中、低档陶瓷生产要求的四川省珙县陶瓷产业在逆境中顺势崛起,其中高岭土、石英砂、铝钒土、绿豆岩、红页岩、白沙岩等陶瓷生产的主要陶瓷资源,不仅品质好,而且储量丰富。在整个行业处于低迷时期,新兴建陶生产基地的建设将为中国陶瓷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对陶瓷行业的发展有着战略性的重大意义。

   早在2003年,珙县就开始有打造陶瓷生产基地的思路,对县内的陶瓷资源进行多次查探、矿产采集、分析化验。并通过小范围的试点,在2004~2006年间,委托宜宾蜀山实业有限公司利用珙县的陶瓷资源分别在夹江、威远等地的陶瓷生产企业进行实验性生产。据结果显示,生产出多种类型不同档次的抛光砖。

    据悉,为了把珙县打造成西部重要的建陶生产基地,当地政府投资50亿,现已委托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完成陶瓷生产基地的设计规划,预计新建100条大型陶瓷生产。并采取“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引进国内一流的建陶生产企业入驻珙县余箐工业园。

    丰富的资源乃立足之本

    随着陶瓷资源的日益枯竭,优质的陶瓷资源已经成为行业产区兴起的首选要素。同时,最近在业内流行一句话“哪里拥有丰富的优质陶瓷资源,就拥有产区发展的话语权”可想而知陶瓷企业对优质陶瓷资源重视程度。“万丈高楼平地起”陶瓷资源就好比是产业发展兴起的基石,有了优质、充足的资源作保证才是产区发展兴起的立足之本。

    珙县曾经被誉为“优质陶瓷资源之都”。当地除地壳表层外部分金属矿物体和非金属矿物体外,其它岩石(土)都可以作为陶瓷生产的原料。据关有部门实验检测它们都有用相同的或类似的化学物质,如SiO2、AI2O3、FeO、CaO、MgO、TiO2、K2O、SO2等,只是不同物质体所含的各种化学物质多少不同而已,从而显示出形状各异,种类繁多的矿物体。作为陶瓷生产原料,不仅要考虑技术上可用,而且要根据目标产品的要求,考虑到原料的来源、配比、加工、烧结成型的经济性、合理性、环保性等综合考虑。

    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的同时,还具有便利的开发条件,这也是珙县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的一个重要条件。当地的陶土原料品种繁多,常见的有:高岭土、砂岩、高温石英岩、黄沙岩、绿豆岩、白泥、碗泥等。在余箐陶瓷工业园对外十公里内,就能找到陶瓷生产所需要的陶土原料,而且品质优质、便于开发。为了便于陶土资源的开发,政府在所有的矿区都修建了公路。其中,巡场地区粘土矿区至陶瓷生产基地公路在5km以内,珙泉矿区20km,洞底矿区35km均可以在近期开发利用。此外,周边区县还有大量塑性粘土,如兴文、高县、长宁等总储量达亿吨以上,可露天开采的就达上千吨。

    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

    作为云、贵、川三省得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珙县拥有便捷的交通。叙(永)高(县)、川云、宜(宾)威(信)分别是沟通三省的主要公路,其中成都—珙县、金沙湾—筠连县两条铁路干线穿境而过。此外,还拥有便捷的水路和航空交通,北距宜宾市、成都海关宜宾办事处46公里,距宜宾机场、长江货运码头、内宜高速公路等均50公里。形成完善的水、路、空全方位的交通网络布局,为珙县陶瓷产业的发展提供便捷的交通网路。

    与此同时,目前正在规划的宜宾——毕节(贵)和宜宾——昭通(云)高速、成贵高速铁路以及对外的公路等交通网工程正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部分项目在近期已经开始动工。项目建成后,珙县将会实现“成渝3小时经济圈、云贵6小时经济圈”。

    大力发展陶瓷配套产业

    为了确保珙县陶瓷产业的稳定与发展,当地政府引进天然气供气指标,在余箐工业园区新建日供气100万立方米工业用气配电站,并安装供气管以及相关的供气设备设施。对此,当地政府表示,“政府投巨资引进天然气项目,一是地形地质条件,余箐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地形好、容易开挖、是以项目工程开发;二是为了确保陶瓷产业发展,给企业提供充足的能源资源;三是为了完善园区陶瓷产业基础设施,解决企业能源难题,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与此同时,还在工业园区附近新建了大型的供电站,确保工业生产用电充足供给。境内还拥有国家级发电集团建设的华电珙县电厂,一期工程装机2×600MW,总投资50亿,新建的两条机组已经全部投入使用;二期工程2×1000MW,2015年投入使用。

    目前,由于陶瓷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阻碍。为了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当地政府在大力引进陶瓷企业的同时也积极的引进与之相关的配套产业。据了解,近期为了满足即将竣工投产的四川欧冠陶瓷有限公司对色釉料的生产需求,将在余箐工业园内引进一条2万吨/年的陶瓷化工色釉料生产线,以扶持新建陶瓷企业的发展。同时按照园区陶瓷产业的总体规划布局,珙县将在未来10年内引进100条陶瓷生产线。因此在珙县投资与陶瓷相关的配套产业,不仅正当其时,而且可以抢占设备、色釉料供应市场,获得丰厚的利润。

    鉴于目前国内陶瓷产区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政府对于川南新瓷都的建设要求十分严格。一是引进的企业都必须是大型的陶瓷企业,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丰富的陶瓷生产经验;二是打造公园式的工业园区,入驻工业区的企业必须按照园区规划的要求在企业内部与道路两旁修建绿化带,实现企业与环境和谐共处。(记者/龙财金)

责任编辑:罗丽明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