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资讯








姓名:梁永标
公司:广州森杰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师简介:中国高级室内设计师,中国高级室内建筑师,雕塑家,中国建筑学会室内分会广州专业委员会委员,2006年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专家组成员。著《中国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师——梁永标的装饰世界》一书。
9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95年创办广州森杰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设计师,2006年就读清华大学建筑工程与设计高级研修班。以自然、环保、个性化为设计宗旨,擅长空间规划和色彩调配,把最能表达自己艺术语言的版画、雕塑艺术天份融入自己的装饰设计之中,极大的提升了空间设计的艺术效果,直接反映使用者的生活本体和品味,让使用者得到应有的满足感。
所获荣誉:
1994年——作品《惠阳市政府大楼》获鲁班奖。
2006年——“羊城十大新锐设计师”
2006年——广州十杰设计名家
2006年——《影响广州室内二十年二十人》
2007年——作品《岭湖山庄度假宾馆》荣获INTERIOR DESIGN CHINA酒店设计奖
2007年11月——“金羊奖2007年度中国十大设计师(南部区)”
2008年——中国国际设计艺术观摩展“十大新锐设计师”。
2009年入选《广东设计三十年》
作品《广东美的集团美的工业设计公司写字楼及展示厅》荣获广州室内设计大奖赛办公类唯一金奖。
梁永标被称为自然主义者。
他的“自然”包涵许多内容,不是追求原始,而是因地制宜达成人与环境、空间的和谐;不是听天由命,而是竭尽全力之后的顺其自然;不是随波逐流,而是设计自我平衡写意人生。所以他一直坚持生态设计,并为业内津津乐道;所以他喜欢老子《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不去刻意追逐名利;所以他看穿自己的设计之路,明白优秀设计师都要懂得生活。
这样的梁永标能不能让你读懂生活,读懂设计,读懂家?
记者:很多采访报道都说梁老师您是自然主义者,注重生态设计,您现在是否仍然坚持这一点?在建筑设计当中,您觉得生态环保包含哪些因素?
梁永标:是的,这些年我做的项目都偏向于生态这个方向。
其实,中国很多旧建筑在这方面的考虑是比较周全的。比如以前的河涌两岸铺的是麻石,中间有很多空隙、泥沙,下大雨的时候水经河岸渗透四周,又经过滤再进河道,既可自动排洪又非常清洁;干旱的时候,四周吸收的水又可流进河道缓解旱情。水体与周围环境达到自我调节,不需要后期人为干预就可形成自然循环的可持续状态,这种系统就是一种生态。
另外,以前没有空调、电灯这么方便,所以旧建筑在通风、采光、隔热、保暖方面一般都很有讲究,每个地域都形成了最适合当地的建筑体系。而现在有些开发商则为求噱头乱出招,在广东做些北欧风格的房子,其实那是不适合的。还有就是为了短期利益,开发商不愿划出中庭的空间以供合理的通风设计,所以很多办公楼冬天冷夏天闷;为求时尚又弄出许多玻璃幕墙,太阳一晒热气全都集中过去;这样就要一天到晚开着空调,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形成恶性循环。我觉得现在的室内装饰也应该像从前那样,基础硬件简单实用,结构和通风、采光、电力等隐蔽因素都要规范合理,不需要后期的过多干预。可以说,室内装饰的生态主要在于节约资源和能量,以简为准,省略不必要的硬装修,避免后期的能耗。
记者:不过,也有很多设计师觉得设计中的生态环保非常局限,一是成本通常都会因此增加,二是客户的要求往往不在于此,您在这方面是怎么协调的?
梁永标:的确,这是有所矛盾的,所以要通过设计师来与客户协调,前提是设计师自身有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这个时候设计师的话语权在协调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很多客户有一种心理,觉得你在这个方面比较权威,他就会认可你的想法。我这几年有机会接触到这一类的项目,做完以后自己较有成就感,社会的反应也很好,就坚持往这方面发展。长时间下来经验相对丰富,大家在这方面又为我宣传较多,就才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不过有时候涉及预算和时间等问题,实施起来非常困难,只能是折衷,作出一些让步。
记者:对于很多人来说,一直坚持自然、环保的理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是什么原因让您坚持了这么多年?
梁永标:首先是喜欢这个职业,然后是从中找到了乐趣,这样即使再麻烦也不会放弃。我一年不会做太多项目,设计的时候却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这样出来的作品,往往会给自己很大的收获,也会留下好的口碑。在认可和成就感中找到了乐趣就能一直坚持,形成良性循环。
所以,我觉得只要用心做好设计,不用刻意去追求什么,如果所求太多,走着走着就会把自己的路封死。“无欲则刚”这句话一点没错,自然而然,也是我坚持的自然主义。
记者:您有一些作品是整体建筑和室内设计一起完成的,但事实上中国大部分的建筑室外与室内是分开设计的,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梁永标:这种现象其实不是很好,室内外不能很好地结合对整体设计效果有所影响。不过,这个现状慢慢有所改变,近几年有些建筑设计师会去做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师也做建筑设计,大家向同一个方向走,差距就越来越小了。而且从前的建筑师太容易接到项目,追求量产化的时候不会想到精益求精,不合理的地方比较多。而近十年来建筑设计也在竞争当中愈加趋向合理化,不会像从前一样装修的首要工作就是拆墙,现在的一些精装房在这方面做得尤为不错。
记者:其实,除了您刚才提到的精装房,现在市场上还有厨房、卫生间等部分空间带装修的商品房,据说是要兼顾成本和个性化需求,您更为认同哪种方式呢?
梁永标:我还是比较认同全部装修的方式,那就是一种环保。一方面开发商通过大批量采购和系统施工可以节省一些资源,另一方面,作为材料供应商的大客户,开发商有很大的话语权,可以针对材料提出许多环保、性能等方面的要求,从而保证质量。而且以前很多带装修商品房的装饰都不能用,一进去就有浓重的化学味道扑面而来,现在的开发商则开始打造健康人居,选用的材料更注重健康环保。此外,近来兴起的软装设计又可以做出完全不同的装饰效果,解决个性化的需求。
记者:您做设计已近二十年,那有没有发现现在的业主跟以前相比有哪些变化?
梁永标:变化的确挺大,大家都认同的一点是宁缺毋滥,他们现在都很舍得买一些好的材料,但是不必跟以前一样做得太复杂、花哨。而且他们对健康环保也关注更多,经常会有朋友打电话问我哪些石材或者地砖有辐射、怎么装修才健康环保之类的问题。
不过我在设计当中用得更多的是木材,我的办公室就是一个例子。能够使用旧木当然最好,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他们觉得不知道从哪里拆下来的木头用着不放心。
记者:可是,在广东这样的南方地区木材容易受潮招来白蚁,其中的限制应该也很大吧?
梁永标:做好防潮工作就可以,而且其中涉及很多知识的运用。比如广东的回潮天,很多人白天会打开窗户通风防潮,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因为,这个时候室内外温差较大,打开门窗后室外的潮热空气遇到室内温度较低的器具就会形成许多水珠,所以有些人住在三十几楼还照样潮湿。正确的方法是白天关闭或尽量少开门窗,到晚上温差缩小的时候再对流通风。
记者:使用木材的话那些森林岂不是要遭受巨大的伤害?
梁永标:这并不矛盾,树木是可再生资源,只是中国这些年砍伐得太厉害,又没有种回去才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在丹麦、挪威、瑞士、加拿大等地很多建筑都是木头的,但也不能说它们不环保,只是要砍一棵种回好几棵才能算得上可持续发展。反倒是破坏植被去过度挖掘矿产比较麻烦,因为那些是不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很不环保。
其实竹子也是一种很好的材料,它生长很快,也很有特色,只是竹子的防腐、防虫等技术在国内发展较慢,尚未推广开来,所以用途有限。
记者:这么多年,您又是怎样保持对设计的新鲜感和激情?
梁永标:作为一个设计师,要多出去走走,对生活、对周围的环境或者朋友之间的交流保持一种敏锐和触动,绝不能只会工作不懂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知道一个家、一个公共建筑需要什么。
之前,我也不太懂得享受生活。02年开始走出国门,看到欧洲人的写意人生,看到异域的别样建筑,突然悟出我这样做设计是没有出路的。回来后的半年时间就一直思考这个问题,最后得出,做设计首先要学会设计自己,设计自己以后的路。
一个人有没有智慧,是看对生活有没有触动,能不能发现什么东西值得自己改变。如果你是麻木的,那最好不要做设计师。
记者:目前有哪个作品是您比较满意的?
梁永标:其实都不是最满意的,每一次设计或多或少都有些遗憾。如果非要从中选择一个,我觉得雅郡花园相对较好,主要是因为业主给的空间比较大,其中很多环节的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存在,作为一个作品它比较到位,后期使用过程中也没有遭到破坏。
记者:什么工作都会有约束,关键是每一次创作都要比之前有所创新,梁老师,在这方面您是如何突破自己的?
梁永标:其实再大的创新也不可能完全颠覆从前,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发展的轨迹,只能循序渐进,视觉效果、灯光设计,家具使用,或者材料运用,每次都有些许突破,这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设计理念:
本案为雅郡花园雅别墅。其空间的定位是现代与传统的糅合,既富有现代感,充满创造的激情,又能在激情中寻觅属于自然与历史的沉积。在东方神韵中融入现代元素,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寻找激情。
入口屏风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窗棂造型装饰,使空间充满了灵性与禅意。
别墅首层是中空的大厅,运用镜面不锈钢把原来有两条大梁裹住,把室外的树影引入屋里,与实木屏风相互映衬。
为客厅设计订造的一座屏风,主材是老柚木和哑光不锈钢。把古老、原始的木头,与现代、工业化的金属对接,碰撞出特有的意蕴,这座屏风是整座房子设计理念的代表。
房子的木梯有意把榫头凸显,更显传统意蕴。
二楼楼梯间设了一个茶室。为家人提供了一个交流谈心的地方,茶室的背景同样以老泰柚实木拼贴而成,落地玻璃外做了一个水台,把屋外的景色倒映在水面。
整个空间设计最大的主旨是营造宁静悠长的意境,一个现代禅意空间的诞生,是传统与现代激情碰撞的结果。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