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资讯









近有几则新闻令人颇为惊讶:一是声名远播的哈药集团居然成了污染的典型,一家能在央视投放三~五个亿广告费用的大型企业,却在环保治理上完全不作为,导致周围民众怨声载道、苦不堪言,而有关政府部门也长期不闻不问,监管不力。二是位于佛山南庄的某陶瓷污泥处理加工厂,头顶优秀环保企业的光环多年,却偷偷将未经加工处理的污泥直接倒到附近的山村中,那些外表光鲜的环保加工设备平时究竟能开多久,只有天知道。三是台湾、欧洲的食品安全危机蔓延,也是相当闹心的坏消息,搞得两岸三地以及整个欧盟的消费者对不少食品都望而生畏。四是极端恶劣天气频频光临,某些地区前一阵子还是烈日当头、干旱严重,一转身又是雷雨连连,洪涝已至,损失惨重。眼下各类灾害性气候反复无常,全球各地都深受其害,应该与环境受到破坏、地球气候变暖有脱不了的干系。
中国建陶如此庞大的产能,2~3千条窑炉,天天都在冒烟,大多数烧煤制气,其碳排放数量是惊人的天文数字,对大气环保的破坏力不容低估。因此,笔者呼吁,为了人类自身的幸福,为了子孙后代的安宁,是否该尽快调整控制建陶产品的生产产能,或让一部分漠视环保的陶企趁早关门大吉。一味地为了GDP增长,一味地为了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一味地为了老板个人财富的积累,如此有恃无恐地盲目扩张产能,也许赚取了可观的利润,但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
就像哈药集团一样,虽然为当地政府贡献了巨大的财税收入,表面风风光光,但反而为社会带来了无尽的伤害,获取的利润还不一定足够支付治污费用,最后又变成了由政府部门出手买单。这样的企业究竟有多少存在的价值呢?记得上几个月,去恩平陶瓷产区考察,真的看到了不想看到的那一幕,扪心自问,总会涌起一种莫名的悲凉,建陶产业的转移升级难道就是产能简单的扩张吗?照此模式走下去,建陶产业的发展道路仍然充满了变数。单纯只考虑企业或政府的利益,而不顾社会、大众的福祉,这样的发展模式是不可能持续,也必将走不出过几年就被逼迁的怪圈。
经营之神稻盛和夫曾说“心纯见真”,一个人只有内心纯净,没有充满欲望的时候,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直接方法。如果我们的建陶卫浴企业,凡事都以利字当头,不考虑敬天爱人,或有一点成绩就自以为是,高高在上,那注定还是会走向失败。(文/罗青)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