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思敏:名师与学生的相互了解 双向选择

来源:居无忧网 2011-06-11
阅读量:1486

 

广州市思哲设计有限公司总设计师 罗思敏

    记者:请问您在专业技能、才艺、人品和文化修养等方面对弟子有什么具体要求?

    罗思敏:因为参加活动的大部分是学生,没有什么社会工作经验,很难说在技能才艺上有什么突出之处,所以我更看重他们的人品和心态,至于修养在一两天的时间内是看不出来的。

    记者:您会通过哪些方式考察选手?

    罗思敏:到活动那天我会在现场布置一个大环境,刚开始由我先介绍公司的情况,让他们知道如果来到我们公司他们会面对怎么样一个环境,我先要把自己敞开让他们有所了解。然后让选手们一个个介绍自己,通过自我介绍能把他们的演讲与设计能力展示出来。最后再出一些题目,让家对话题发表意见,看他们对生活和设计的态度,因为技能是可以学的,世界观是不容易改变的。

    记者:您通常是怎么培养弟子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有的可能非常有天份,但性格比较孤傲,有的可能资质一般,但是非常勤奋。

    罗思敏:我们公司有一套生产流水线,分有很多不同的工种,比如有人做设计方案,有人做施工图,有人做设计管理,有人做工程管理,有人做预结算。进入我们公司的人大部分都是学设计的,但不一定每个人都只能做设计。对不同性格的人我会安排不同的工作,通常我会花一年的时间观察这个人,看他的性格怎么样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但他在这一年时间里一定要每个工种都练习一次,这样他才能什么都明白。从事设计行业一定要掌握很多知识,可是不一定要精通,一个人只要精通一两样就可以了。

    记者:您对现在80后的设计师是怎么看的,您认为他们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和上一代的设计师有什么不同?90后的呢,90后现在已经走进大学校园,很快将踏入社会。

    罗思敏:我认为这个不同不在于80后或90后本身,而在于我们社会的教育问题。60、70年代的设计师很多一开始并不是做设计的,而是做其他行业然后转型的,他们有其他工作的社会经验。80后的是直接从学校出来的,他们很少经历过社会锻炼,缺少实践经验。他们不缺设计方面的知识,缺的是社会常识。特别是生活体验比较少,如果要让他们设计厨房,但是可能他们自己都没做过饭,要设计厨房就不知道应该注意什么,他们需要补一些生活经验。不过80后的学习的吸收能力较好,他们读书比较顺畅,学历高些,起点也比较高,走向国际化他们有优势。

    相比六七十年代的人,80后的带着社会的很大压力,从考上大学那天开始,无论社会还是家庭对他寄以的期望太大,他出来要完成的事情太多,需要在短时间内就回报社会,回报家庭,但他们的能力并不是一年半载能达到的,所以他们坐不住,心里压力比较大,比较累。六七十年代的人就没有那么大压力,没人对六七十年代的人有什么要求,他们也没念过什么大学,也不指望做出什么成绩,所以他们是在轻松的心态下做设计的。

    90后又不同,他们是在甜水中长大的,家里觉得你有一份工作好好做就行了,也不期望太多。他们也没什么工作压力,只要自己活得好就行了,这样给他们工作也带来一定方便。不过90后熬苦的能力比80后差一点,所以每一代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

    记者:您认为现在国内设计与国外设计存在哪些差异?

    罗思敏:从外表形式看我们的设计与国外是没什么区别的,国际潮流上该有的我们都有,而且还有自己的特色。比如中式的设计,东方印象的一些东西,中国风的东西。但是从本质上看是有区别的,像在德国无论哪个公共厕所的门关起来都没有什么声音,一点松动都没有,但我们公共厕所的门一关就框框的响,又锁不了。我们与国外的主要区别在于技术上,尤其是工业技术,比如我们五金件品种少,质量也不好。越是基础的产品区别越大,细节做工上有很大差距。我觉得我们国内的设计者首先要静下心来解决问题,而不光是追求形式上的光鲜,先在原有的基础上把细节问题完善好。

    记者:设计师应该怎么样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提升设计的文化档次?

    罗思敏:多走多看,看万卷书,才能走万里路。很多人在学校读完书工作后都不想看书,你不看万卷书就无法提高修养。所谓专业是由无数的非专业集合而成的,一个设计师无论做哪方面的设计都必须了解相应的行业,他如果要设计茶室就要对茶文化了解,要设计酒店就要对酒店经营了解,一个好的设计师需要了解各行各业的知识。

    记者:刚走上职场的设计师难免为了生存而挣扎,可能他们也想做好的设计,但有时面对现实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愿。遇到这种情况他们应该怎么处理?

    罗思敏:大部分设计师认为做了一个好的设计,如果得不到别人的认同很难过。但是你要这么想,既然人家出钱做设计,标准不是你定的,是出钱的人定的。一个人赚了钱想做个好梦,请你来帮他圆一个梦,但你把自己的梦给了人家,那不是人家的梦。设计师应该帮助客户做个好梦,所以设计师是个服务员,他服务于客户,帮他圆梦。我们的设计核心是客户的需求,而不是自己的想法。我们在瑞士读书的时候,老师常说一句话,放弃立场,注重利益。人家告诉你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个解决的问题就是利益所在,如果你带着固有的立场去做是会和利益产生冲突的。你必须放弃你的立场,设计师不要把自己当成主角,客户才是主角,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存在设计师违不违背意愿的问题了,也不会做得那么难受。

    设计师一旦改变了这个想法,就会很轻松。不要总想着为自己设计,而不是为别人设计。先放弃立场,注重客户和社会的利益,先把这件事做好。当你做到很熟练的时候,做到自己世界观成熟的时候才能有自己的立场,如果你光有想法却没有能力是很痛苦的事。

    记者:您对名师选弟子这个活动怎么看,有什么期待或建议?

    罗思敏:我认为名师招弟子活动办得很好,通过这个活动能让设计师与学生相互了解,学生提前了解设计师这个职业有什么要求,设计师也可以了解现在学生的情况。社会上所谓的设计师成千上万,但是不是谁都能够叫做设计师呢?名师具有代表性,是得到社会认同的,他说出来的东西才能代表行业观点。另外现在的学生出来找工作时会陷入一个误区,他们不知道业内有哪些公司是好的,常会去那些广告做得很大其实水平很差的公司,觉得这样的公司听着有名气就是好的。因为双方信息不对称就导致好的公司挑不到好员工,优秀的学生反而进入了一些不入流的公司。

    举办名师选择弟子的活动就能让学生知道业内有哪些好的设计师和装饰公司,学生与设计师面对面,缩短了名师与学生的距离。设计师与学生可以相互了解,相互挑选,从而找到最合适的。

 

责任编辑:杭州站记者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