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旗康分享“中意陶瓷产业差距”心得

来源:中国陶瓷网 2014-10-16
阅读量:2090

    中国陶瓷网讯  “中国和意大利之间的差距,根本上是发展理念的不同”。10月15日,在一次公开的讲座上,广东蒙娜丽莎新型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张旗康发出如此感慨。

 

现场,有许多陶瓷行业从业者前来听讲

    2014年10月15日下午2点30分,由佛山市建材协会主办的“2014意大利国际陶瓷展产品设计及技术创新动向”讲座在中国陶瓷剧场3楼会议厅精彩开讲,担任本次开讲主讲人的是来自蒙娜丽莎集团的董事张旗康。

    本次讲座的缘起是由于博洛尼亚展,张旗康表示,近年来,中国同仁前往博洛尼亚“朝圣”似乎成了大势所趋,从观摩人数、产区、产业链,到人员结构、参展企业,都呈递增趋势。那么,中意陶瓷产业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哪些呢?

 

张旗康在分享考察心得

    张旗康结合蒙娜丽莎集团德意考察一行15人在2014年9月13日至28日对10家不同企业的实地考察,总结出以下16点差距——

    1,设计差距:设计是中国与意大利之间的最大差距,包括在产品设计、空间设计、工业设计、设计水平、设计人才、设计大师、设计氛围、设计传统、设计资源整合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距。

    2,应用差距:意大利敢于打破规格、品类、色彩、空间的局限,往往能够出其不意,而国内更多是简单的规格拼贴搭配,“传统规格”“铺地上墙”的局限性严重。

    3,展示差距:意大利企业的工厂、卖场展示相对简单,但展会展示一流,注重艺术与生活,而国内公司总部展厅、卖场旗舰店装修设计豪华,但展会展示缺乏创意。

    4,系统差距:单纯地看某一片砖,中意之间的差距并不大,如果看一面墙,看一个空间,就会看出差距还是很大。

    5,美学差距:国内陶业同仁更注重成本、效率和市场业绩,意大利陶瓷美学则彰显独特、个性、艺术,体现出较高的专业素养。

    6,生态差距:意大利企业可以把田园风光搬进展位,可以在瓷砖墙面种花种草,使冰冷的瓷砖有了生命和情趣。

    7,细节差距:国内企业“差不多就行了”和意大利企业在质感、色彩、图案、纹理等细微处精益求精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8,色彩差距:国内企业局限于传统的米黄、灰白,意大利企业瓷砖表面则图案大胆、绚烂、热烈,非常丰富。

    9,标准化差距:在意大利,生产瓷砖的企业通常不生产原料,而是由专门的原料、色釉料公司供应,由于原料实现了标准化,连续球磨机得以普及,浆料稳定,产品品质容易控制,国内原材料无标准化,传统球磨的原料导致品质波动大。

    10,环保差距:意大利环保法严厉,企业普遍重视环保,且采用清洁燃料,环保压力不大,国内企业环保欠账多,政府一刀切,前期招商引资,后期谈陶色变,缺乏长远战略规划,环保标准严,佛山成立环保警察。

    11,自动化/智能化差距:国内企业部分工序实现自动化,用工人普遍较多,意大利企业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非常高,生产线用工较少。

    12,关键设备的差距:意大利压机10000T、33000T、50000T;喷墨、喷釉、喷头领先,而国内压机最大10000T,墨水实现国产,喷头完全进口,喷釉等设备靠引进。

    13,参展数量/形式的差距:国内参展数量少,企业各自为政,缺乏统一形象,难以体现中国陶瓷的地位和影响,意大利数百家参展企业由协会组织,统一形象,抱团参展。

    14,展会功能的差距: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展具有订货功能,诸多全球经销商都会在展会期间下单订货,而国内形形色色的陶瓷展会侧重于品牌展示和招商,订货功能极小。

    15,出口价格的差距:意大利2013年出口瓷砖3.03亿平方米,平均单价12.8欧元/平方米,中国在2013年出口瓷砖11.48亿平方米,但平均出口单价只有5.2欧元/平方米,相差一倍还多。

    16,理念差距:发展理念的差距是中意之间差距的根本原因,意大利企业崇尚创新领先、个性领先、品质领先,对应的是高附加值,而国内企业追求成本领先、效率领先、规模领先,对应的是低附加值。(记者 杨章程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