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资讯








“从‘建陶大国’跃升为‘建陶强国’”,这是中国建陶产业产量做到世界第一之后的最大梦想,也是这两年行业喊得最响亮的口号。但是,我们凭什么成为建陶强国?
对于这个问题,我只想扯点儿应景的闲话。
在西班牙观展期间,恰逢有一个周末,我们一行人去参观了比毕加索博物馆人气更旺的巴萨博物馆,并有幸碰上了一场巴萨的比赛。
巴萨从1899年由十几个足球发烧友组建的一支球队,发展为今天世界最强的“宇宙队”,自有其独特的历程(不赘述,可百度)。百年的磨砺和沉淀,不仅让巴萨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赢得世界球迷包括对手在内的尊重乃至崇拜,而且还凭借其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早在2010年,仅巴萨博物馆的门票收益就超过了2000万欧元,周边豪华宾馆、高档写字楼、体育馆、高级餐厅、购物中心和会议中心等配套的逐步完善,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经济中心。
将“精神享受”变现,在众人的仰望中赚钱。这,就是“强”。
当然,做瓷砖跟经营球队不一样,瓷砖是实实在在的产品;不过,其实也一样,将“精神”融入瓷砖之中,也可以变现,在被人仰望中赚钱,就更不是说梦话了。参观西班牙瓷砖巨头宝路莎(Porce-lanosa)的时候,就感受到了他们受人仰望的“强大”气场。
宝路莎的工厂、仓储物流中心,代表的自然是国际顶尖水平。工厂干净、人少,90%的自动化;仓储物流中心99%自动化,各种自动化机器,在18层高的仓储架间忙碌,进货、出货,有条不紊。带我们参观工厂的工作人员说,需要出货的话,在电脑上输入数据,十分钟后,这批货就可以运出去了。曾一度让我们震撼的泰国Boonthavarn的自动化仓储物流中心,就是从他们这里取的经。
西班牙排名第一的瓷砖企业,牛,那是自然的。在名气不怎么响亮的企业,我们也感受到了“资本主义的强大”。在一家被亚洲企业全资收购的西班牙瓷砖企业,其自动化程度、清洁生产水平也相当高。此外,他们还有一间进行色彩调配的“密室”,自己开发色料,做跟别家不一样的东西。
来自亚洲的企业家在跟我们聊天时也感慨,虽然受经济危机冲击,西班牙不少投资经营不善的瓷砖企业都破产或正面临破产,但他们所树立起来的品牌美誉度,他们对在创新研发方面的执着精神,令人钦佩。也正是这种美誉度和创新精神,为西班牙品牌产品带来了高附加值,在国际市场上能够卖出好的价格。这位企业家说,若中国的企业到西班牙买一家工厂贴牌,生产同样的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价格立马可以翻好几番。这,就是建陶强国的品牌力量。
去年10月,从意大利博洛尼亚观展归来,我写了一篇《最最遥远的路程》,感慨中国与意大利建陶产业之间的差距。西班牙归来,“遥远”的感觉更为强烈。无论是意大利还是西班牙,他们建陶产业那种让人仰望的“强”,不止是在产品本身,更多的,是融入到产品中的一种精神。
在参观色釉料企业菲特(Fritta)的时候,他们的研发部经理说了一句:“在我们这里,追求的,就是做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你绝对不会发现我们的产品跟别人家的像兄弟。”菲特企业很清楚自己的竞争对手是哪几家,更清楚与他的竞争对手相比,他们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慢了很多拍。但他们不急着去追跑在前面的对手,而是踏实地把自己的长项做得更扎实,并且相信,能够凭借自己的创新和个性,逐步开拓并占领市场。
与老外相比,中国建陶行业,缺的不是披星戴月的勤奋,而是持续披荆斩棘开创新道路的韧劲。老外慢悠悠,可以将一件事做到极致,而中国建陶行业大部分人,都快速地往前冲,像掰玉米的猴子一样,顾此失彼,最终所获寥寥(当然,沾时代的光,赚钱不少)。
想起最近看的一条微信《年少正好读杂书》,说的是,一些看似“无用”的书,读过之后,恰似清泉一样,能够给人以滋润,因为一些永恒的精神往往存在于“无用”之中。而一些看似“有用”,目的性很强的书,却是最没营养,容易速朽的。
联想到了行业的发展。花时间、金钱、精力去为品牌积累精神内涵,似乎没有直奔主题去赚钱有用。但长远去看,谁能成为行业的“宇宙队”,谁能带领行业在国际舞台发出最强音,需要的,应该还是一些看似“无用”的缓慢沉淀。
再次,走向建陶强国,我们路还很长。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