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朝:为之,难者亦易

来源:《陶瓷信息》 2013-08-13
阅读量:1337

    按灭一支刚吸了两口的烟,陈健朝笑着对记者解释,其实他以前抽烟是比较多的,但现在为了保持最佳状态迎接下一轮挑战,不得不自我克制。

    “男人的黄金职业生涯很短,只有从大学毕业到40岁这不到20年的时间,30岁则是跨过学习期、开始经营个人事业的重要节点”,陈健朝如此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而他正处于这个关键点:澳斯曼卫浴于2013年紧锣密鼓的推出了一系列助力品牌提升的措施,对于担任市场总监一职的他来说,意味着他在即将迈入而立之年时,站到了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点,也是他事业的新起点——塑造品牌新形象、新高度。

    自2006年入行至今,陈健朝亲历了卫浴行业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过渡,这期间,他由销售走向市场部,对于挑战,他不怕失败,只怕不去做;在职业轨迹发生转折的同时,对于工作,陈健朝也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理论。

    陈健朝将叙述他的从业领悟,他自认不是有天赋的人,所能凭借的只是勤奋。

 

职场精英 陈健朝

    “任何问题,我是一切的根源。任何事情没办法成功,并不在于外部的条件和困难,主要原因肯定在于自己。”

    “没有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做好就去做其他,任何事情都不会有好的成果,只有把前一件事情干好,才有可能做好后面的事情。”

    “从业7年,确实会感觉累,但是很充实,因为有目标!在长远目标的指引下,每天给自己制定一个小目标,第二天就会充满斗志。”

    “袋鼠马桶”事件

    2006年,彼时刚刚大学毕业的陈健朝进入卫浴行业某著名品牌企业,经过系统的培训之后进入销售市场。当时市场环境较好,他依稀还能感受到残留的“卖方市场”的气息,作为业务员,他们的工作就是偶尔外出与经销商老板聊天、谈市场。

  “与现在系统化运作的公司模式不同的是,那时候整个公司的工作重心仍停留在基本的市场开拓和维护层面,在营销方面涉及的非常少”。得益于这样的市场运作模式,“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陈健朝如鱼得水,对于市场和个人前景都表现得信心十足,现在回忆起来,他仍十分怀念那段岁月。

    引发陈健朝对“品牌”产生思考的,也在于那些年他所经历的那些事。

    2009年,陈健朝出差行至东北某城市,在澳斯曼卫浴的专卖店中,他碰到了一位前来寻找当时澳斯曼推出的一款贴有袋鼠标签马桶的消费者,那位消费者几乎走遍了建材市场里所有的专卖店,就为了寻找“袋鼠马桶”。

    “你们这有没有袋鼠马桶?”陈健朝表示,那天他听到客户问这句话时,心情很复杂。“既开心,又无奈”,他如此描述当时的感受,“很高兴我们的产品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遗憾的是消费者并未记住‘澳斯曼’这个品牌名称。”

    “袋鼠马桶”事件带给了陈健朝很大的触动,他开始对“品牌”有所思考:品牌到底是什么?打造企业品牌的重要性在哪里?怎样才能成功塑造一个品牌,而不是让消费者记住类似于“袋鼠”这样的品牌元素?……
带着这样的思考,陈健朝开始审视市场,逐渐认识到了品牌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一点一点累积了个人对品牌的认知。在后来一次与公司高层领导的沟通中,陈健朝阐述了他做销售以来领悟到的关于品牌的一些观点,获得了领导的认可。

    2010年,澳斯曼卫浴原市场部负责人离职,陈健朝被举荐,成为市场部新总监。

    也就在那一时期,由于产能过剩引发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波及卫浴行业,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之下,市场环境骤变。彼时,与品牌诉求越来越高的市场呼声相悖的是众企业对品牌的普遍忽视。卫浴行业此前所奉行的简单粗犷的运作模式在这时表现出了摇摆的姿态,很多企业对此叫苦不迭。

    “任何问题,我是一切的根源。”陈健朝持这样的观点,因此对于当时行业遭遇的危机,他认为房地产调控只不过是外部诱因,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企业自身对市场营销的忽视,以至于风暴初至,就有企业开始站不稳,隐现摇摇欲坠之势。

    市场部“初体验”

    据行业人士反映,2010年经济危机之后,可以很明显感受到企业对于公司系统、品牌塑造的重视,其中改造任务最为艰巨的就是此前被忽视的市场部的建设工作。

    陈健朝坦诚,最初接受市场部的工作时,他并没有太大的把握,“任务重,而且是我从来没接触过的领域”。但为了不辜负领导的信任与支持,他掩下心中的些许忐忑,决定什么都不管,做了再说。

    前期的困难是不可避免的。陈健朝接手澳斯曼卫浴市场部时,这几乎是整个公司最为薄弱的部门,功能完全跟不上。“仅4名员工,资料库一片空白”,陈健朝回忆说,原本对市场部工作没什么头绪的他在看到干净的犹如重装系统过后的电脑时,呆坐了半响。

    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面对着其他部门交过来需要市场部配合的工作,陈健朝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开展。这一时期,陈健朝“敢想敢做”的特质逐渐凸显出来,虽然是完全陌生的领域,但对于想要达成的目标,他表现出了“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倔劲儿,“只能是摸着石头,一步一步慢慢学”,他就像个学生,孜孜不倦地向底下的员工以及其他同事请教。

    约莫半年后,陈健朝基本摸清了市场的工作,完成了职业角色的转变。而随着对市场和市场部了解的逐步加深,陈健朝意识到即使为公司品牌提升献力的想法如此迫切,也必须沉下心思一步一步做,因为“这是一份需要在战略指导之下有组织的持续性工作”。

    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打造优秀团队。

    对于他第一次组织年会时的经历,陈健朝总结说从中学到很多东西,但不想再来第二次。“忙的透不过气”,他说,由于团队未成熟,人手不够,大家的经验都不足,大大小小的事情从策划到执行都需要自己动手做,忙碌时,甚至直至凌晨2、3点,他们还需要沟通第二天的工作,商讨年会的细节。

    “提出意见——执行——遇阻——推倒——重做——敲定——落实”,每一项决议,陈健朝和他的团队就要这么反复推敲,直至最终落实。就这样慢慢摸索着,他的思路渐渐明晰,澳斯曼卫浴的市场部也日益强大起来。

    3年的时间,陈健朝组建起了一支近30人的专业市场部团队,包括策划组、平面组、推广组、媒介组、产品组、行政组等,以及外部的专业培训集团公司和国内著名4A广告公司项目人员。现在,通过授出任务,他的团队能快速对事情做出反应,并高质量的完成任务。陈健朝说,这是这些年来令他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成功论:“简单”的极致

    “在这个行业,市场部很容易陷入‘旺季忙、淡季闲’的状态。”陈健朝毫不讳言的承认他和他的团队也曾走入这个误区。他一度疑惑为何他在做区域销售经理时并未出现过这种情况,结论是因为有目标。

  因为有目标,就不会觉得无事可做,即使是每天都重复同样的事情,也能从中获得不一样的讯息。于是,陈健朝将他在做销售时学到的目标管理引申至现在市场部的管理工作中,在打造成功品牌的长远目标下,将其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来做。

  “从今年开始,市场部全面实行目标管理,将每项工作量化,制定目标,授出任务,每天一个目标。”在陈健朝看来,做成一件事情就是这么简单,“绝招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

  别以为这只是抄袭来的一句名言,于陈健朝而言,他深有体悟。

  在陈健朝4年的销售生涯中,他去过全国大部分的城市,其中,昆明对他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那一年,他领命前往昆明开发客户,当时,昆明对其公司而言是空白市场,交予陈健朝的只有一句话——“把昆明市场开发出来”。带着这样的任务,陈健朝像游击队员一样跑遍了昆明的大街小巷。接近3个月的时间,他都在持续跑市场、递名片这样重复的工作,虽然并未开发到一个客户,但他渐渐摸熟了市场的分布、各经销商的实力与核心团队以及每个品牌在当地的情况等等。之后,陈健朝根据他所了解的情况,结合自身品牌定位,以结果为导向,给目标客户拟定了一份详细的投资方案。

  改变策略之后的效果十分明显,有位客户在看过陈健朝的投资方案之后,立马致电给他,很快就达成了合作。“此前我也给他派过名片和资料,但并无回信”。陈健朝再次重申,“绝招就是把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才足以打动你的客户。如果没有前期对市场的透彻了解,我或许也无法开发出昆明市场”。

  现在,陈健朝每天都会给自己制定第二天的目标,即使可能是重复前一天的工作,他也会认认真真写下来,切实执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陈健朝是这句话的忠实践行者,不论是面对多困难的目标,他从不质疑自己能否达到,“我不怕失败,就怕不去做。一筹莫展的时候,我也能凭借勤奋不断进行尝试,开辟道路。”

责任编辑: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