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资讯










最近,各种有关环境污染的事件不断在媒体及网络上冲击着我们的眼球。一份来自广东省农业厅从2002年开始的调查结果显示,珠三角28%土壤重金属超标,超标元素中汞最多,其次是镉和砷,佛山南海、新会、白云区的污染比较重,重金属污染超标超过50%,这让舆论又一次哗然。而就在此消息公布之前,还出现了广西贺江上游被监测出有害物质镉、铊超标事件;广州一家电镀厂及一家五金企业废水铬含量超标274倍及222倍的事件;还有前一段时间让8亿以上人口受到影响的全国140多万平方公里雾霾笼罩事件等等。
据悉韶关是广东省土壤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地方,韶关土壤中主要超标元素就是一度引发热议的“镉”,致使收购的大米中普遍含有镉。想想我们日常吃的青翠欲滴的蔬菜是从污染土壤中长出的“毒菜”;香喷喷的大米是从污染土壤中长出的“毒大米”;让我们赖以生存的江水是威胁生命健康的“毒水”;我们呼吸的空气是比非典更可怕的雾霾“毒气”……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这些字眼频频刺激着人们的神经,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为生命安全忧虑。
从出现严重环境污染之后有关部门的调查可知,土壤污染、水污染主要由于采矿、电镀等行业产生的重金属超标引起,雾霾的产生则与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建筑尘埃等有很大的关系。值得一提的是,陶瓷行业在这几次环境污染事件中没有被波及,其对于自然的破坏也远远不及钢铁、造纸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不过媒体对上述其他行业在环保方面的负面消息报道不多,因此提到环境污染,很多人往往还是首先联想到陶瓷,如这次贺江“毒水”事件,就有媒体提及“贺江上游有陶瓷企业……”。但最近全国各地区出台的环境污染强制责任险试点行业中,只把蓄电池行业、电镀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垃圾焚烧发电、化工等重要污染行业列入试点行业,其中并没有提到陶瓷行业。
话虽如此,毕竟陶瓷也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陶瓷产品在生产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污染,如陶瓷厂原料车间的粉尘很大,工厂时不时会飘出刺鼻的气味让人非常不适,受粉尘污染严重的地区,容易形成恶劣大气环境,给人群造成危害。近年来,发生在当阳某陶瓷厂的民众堵门抗议企业粉尘严重污染环境的事件;湖南岳阳宏康陶瓷公司环境污染诉讼案件;山西应县某陶瓷厂污染频发引发群众抗议事件;广东江门4家转移陶瓷企业污染遭村民抗议事件等等。经媒体曝光后带来的负面影响,给大众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这也就难怪人们总是把污染与陶瓷联系起来了。
业内人士都知道,陶瓷企业在生产中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是“三废”———废水、废气、废渣。而据相关报道,目前陶瓷环保治理技术已趋成熟。如废水,可以通过集中到污水处理池统一处理,循环使用后而不对外排放;烧成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废气和原料制备、压制成型所产生的大量粉尘,可以通过脱硫和除尘的办法达到排放标准和要求;废渣,可以采用填埋处理或者通过技术更新进行废渣回收利用来解决。
既然有成熟的污染治理技术,为什么陶瓷企业还常常成为环境污染投诉的对象?也许,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是关键所在,此外,跟当地政府的政策和监管执行力度也不无关系。只有大家同心协力,才能改变民众“陶瓷就是污染”的观念,还陶瓷行业一片蓝天。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