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资讯









最近,看了正在全国热播的长篇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之后,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波澜壮阔的宏大场面、也不是汉凶之间激烈的打斗撕杀、也不是封建王朝内部起伏跌荡的权力斗争。最为让我感动的就是:2000多年前,张骞受命于汉武帝刘辙之托,为了了解大汉之外的世界,也为了联合大月氏国共同抗击凶奴,完成汉人再不受凶奴人的掠夺,使人们过上平安生活,完成汉武帝的心愿,他第一次出使西域13年,虽未达到逾期目的,但他13年来坚守一个使命和理想,坚贞不移,在经历了千难万险、经受了非人的折磨之后,终于逃出凶奴找到了大月氏国。因大月氏国害怕再起战端,没有答应汉使张骞的要求,但张骞却带回了汉朝人从未见过和听说过的西域各国的风情。
张骞带着未完全完成的使命,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疲惫不堪地经历了无数的艰险和磨难,又回到了大汉王庭长安。这一集我看的特别认真,当汉武帝听说张骞回来了,一下子就惊呆了。他本来想在偏殿接待张骞,说:“快让张骞进来”,但他又迟疑了一下,说:“通知在长安两千石以上的京官全部到朝堂。”鼓声一响,满朝文武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一个个换好朝服来到大殿,汉武大帝在天子位坐定,文武百官三呼万岁后两边跪下。这时,朝堂之外走来一人,他正是张骞。只见他手拄走时汉武帝授于的节杖,虽年月太久看上去有点陈旧,甚至还是脏稀稀的,但仍能看出是皇帝的节杖,节杖上挂着汉武大帝御赐的大汉使节令牌。
当张骞迈着沉重的脚步,一步步走上大殿,阔别13年的大殿是那样的熟悉,两边的文武百官大都是一些新面孔,正中端坐的那个身材高大的人,他就是我朝思暮想的大汉皇帝刘辙吗?他一步步向前走着,久别的殿宇和君主就在眼前,这是在梦里吗,13年的期盼、13年的梦想、13年的艰苦与辛酸、13年的大漠北风、13年的奴隶般生活、13年的遥遥征途、13年的九死一生、13年的太多磨难、13年的杳无音信、13年的孤单与凄苦、13年他坚持着一个信念、13年他坚守着一个承诺!许多许多的悲伤与感慨一下都涌上心头。他抬头看看上面端坐的汉武帝,泪水像泉水一样涌了出来。张骞一步仿佛走了千年般沉重,两步好像巨雷声声,让所有在场的文武百官无不动容,一个个掩面而泣。“皇上,汉使张骞回来复命……”张骞跪倒在地,所有的坎坷、所有的苦难、所有的委屈都随着泪水流了出来。
在天子之位的汉武帝刘辙再也坐不住了,他眼前浮现出13年前送张骞西出阳关的情景。走进来的这个衣衫褴褛之人就是我朝思暮想的汉使张骞嘛?刘辙的思绪一遍遍回忆着13年前的张骞!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精神焕发,带着使命离开了自己,13年杳无音信。如今,他回来了,像一个乞丐般出现在眼前,13年不知道他经历了多少的磨难。想到这里,汉武帝刘辙的眼睛湿润了,他是一个从不落泪的天子,可今天他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刘辙急忙走下金殿,用手扶起张骞并抱在怀里,重重地拍着张骞衣不遮体的肩膀,说:“张骞,这么多年你到哪儿去了,把朕给想死了……”
是什么力量支持张骞能有这么大的毅力?13年忠贞不愈地向着一个目标前进,不管有多少艰难险阻、不管有多少高山戈壁、不管有多少酷刑摧残、不管有多少心灵折磨、不管有多少凄风苦雨,他永远相信漫漫长夜一定会过去的,他一定能很出色地完成任务,找到并说服大月氏国出兵,与汉朝合兵打败凶奴,好向汉朝皇帝复命。
就是为了那一次承诺,为了临行时汉武帝的重托和殷切期望,他13年一直不敢忘记自己的使命,被凶奴扣留达12年之久,受尽了非人的折磨和摧残,最终他趁凶奴人看管的不严逃了出去,找到了大月氏国。纵然他最后没有说服大月氏国出兵,但他带回了制造锋利宝剑的材料、带回了广阔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开创了一条千年不衰的丝绸之路。后来他又带人多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西域各国通商贸易之门,使汉朝通过商品贸易不断富余起来,使中国的丝绸、陶瓷、茶叶等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流向中东、流向欧洲;同时也带回来了葡萄、胡萝卜和冶炼技术。张骞2000多年前开创的丝绸之路,后来被誉为同世界的一大壮举。
话题回到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管理,怎样培养一支优秀的团队?建立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干部职工队伍?这就要求我们企业管理者来研究一下中国式的管理……
中国式的管理有中国独有的特色,虽然眼下中国企业引进了许多国外的管理模式,什么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什么A管理模式等等!同是一套标准,为什么引进国外的技术、引进国外的设备,按照国外的管理模式操作,为什么生产出来的产品总达不到国外的优等率?因为中国人有中国人的习惯、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性格、中国人与外国人受教育的模式不一样。中国有5000年厚重的文化底蕴,中国人受儒家和道家的影响特别深,在中国人的骨子深处,“忠”和“义”才是他们人生的哲理。中国人都有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敬我一丈、我把你敬到天上的义气。中国人深知受人之托的重要性,答应了就是承诺,一生不变的承诺。于是有了周公保幼主人千古佳话;有了刘备托孤,诸葛亮鞠躬尽瘁的美谈;就是汉英勇一世的汉武大帝刘辙临终前,把托孤的大巨叫到病榻前,对着周公保幼主的画前,让他们立誓保佑幼主永不判离。
只有透彻地了解了国人的性格,用中国式的管理来管理中国式的企业,把企业文化打造成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并成为企业里的宗教,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在每一个岗位发挥应有的价值,按照要求,不需要监督去做好每一件事情,这样的企业才是我们管理者所追求的境界。培养中国式的“加西亚”,才是中国企业走自己道路并融入国际市场的一条通路。(边笛)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