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资讯









多年前一家德国公司皆参与了佛山陶瓷行业的会展,实际上是接管了会展,中方和德方对此都抱有很大的期望。中方希望能借助德方丰富的会展业经验,提升陶瓷行业的会展业水平,而德方也希望以此为启机,进入中国的会展业以及陶瓷行业,但数年后德国公司因为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而退出了佛山的会展业,该事件值得我们深思,特别是随着国际合作的不断加强,如何吸取教训,以免在今后的合作中重蹈覆辙。
根据泛太平洋管理中心的研究,企业健康的短期指标是销量能力和运营效率两大项,中期健康包括了新产品、新客户、品牌强化、资产结构优化和运营成本优化等内容。企业的长期健康指标是战略健康和组织健康两大项。但实际上德国会展公司还没有进入中期,理想就夭折了。
水土不服是表面上的原因,尽管德国公司有强大的海外招商团队,并且在海外进行了大力度宣传,并且引进了国外的公司的新技术,例如陶瓷施工新技术的演示等等,但是会展的根基是在中国,主要的客户都在中国,由于对于中国的陶瓷企业参展商、采购商、陶瓷协会及政府机构均不熟悉,这就是致命伤,所有工作就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算一步,如此经营根本谈不上销售能力和运营效率,更说不上中期健康指标,在这种状况下经营,也是勉为其难了。
文化冲击是深层次的原因,德国会展公司的老板托马斯对中国很多现象都迷惑不解,如国际上企业都高度重视会展的作用,它们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每年的会展上,而不是平时各种昂贵的营销活动,因为主要的订单都来自于会展,但为什么中国企业却不重视会展?此外,国外企业交货期都特别准,凡是欧洲的订单,几天内就能送达目的地,但为什么中国的订单却要很长时间才能交货?还对中国政府官员的行为不理解,他们的很多想法,都不能得到政府的响应。其实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中国的会展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并不像德国有久负盛名的会展业,因此会给企业带来了理想的效益。对交货期晚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企业开发的产品,对市场响应没有把握,因此接了订单才能安排生产。尽管德国人办事严谨,行动前都有规划,但由于文化上的巨大差异性,用德国思维来看中国的市场,岂有不失败的。
恰如泛太平洋管理中心的研究所表明的,战略健康和组织健康是企业长期健康的重要指标,而德国会展公司在这两方面都存在着重大失误。
本土化是跨国公司在海外经营的重要原则,例如,诺基亚、通用、微软等公司都会称自己是中国公司,离开了中国这块土壤,跨国公司在华经营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将一事无成。但德国会展公司在接管会展中心之时,应德方要求,中方高层管理人员全部撤离,一个不留,连交接期也没有,只留下基层的工作人员,在接管后,由于完全没有了人脉关系,连原来的客户都无法联络,不用说开拓新的客户和参展商了。
在组织架构上的失误。美国管理协会主席说,一个企业效率低下,首先就是组织架构上出了问题了。德国会展公司的中高层,全都是外方的,中方只有具体做事的基层职员,这样的后果是德国高层和中方员工语言沟通都成了问题,虽然中方员工会一些英文,但是深入交流是有障碍的,由于中间缺了懂英文的上层管理人员,不仅造成了对内交流的障碍,而且还影响了对外的。和中国企业采购商协会及政府的交流,只有中国高层管理人员的参与,才可以弥补文化上的冲击。正因为中方高层管理人员的缺失,在内部和外部沟通交流上都出现了断层,造成了经营上的严重困难。
会展业是经济发展高级阶段的产物,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升级,会展业将会有更加蓬勃的发展,会有更多的中外合作办会展,因此过去的教训值得重视,事实证明,单独由外方办会展并不是一个好模式,只有本土化的战略和组织架构才是理想的选择。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