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靖:回到产业根源寻中国设计

来源:陶瓷信息 2012-12-29
阅读量:1831

  在创意成为产业、设计成为时尚的当代, “设计”、“原创”等词汇成为中国的“潮流”。同时,随着原创意识的觉醒、民族自信心的复苏,我们在这基础上追求属于中国自己的设计。今年的米兰设计周,中国企业、设计师首次参展,给予我们信心的同时,也再次暴露了问题。中国设计今后究竟应该如何发展?杨明洁设计顾问机构策略总监黄晓靖就此话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回到产业根源寻中国设计

  关于中国当代设计,我想从五个方面分析。

  视觉层面:符合中国人特有的审美观

  我想说一个小故事,我们与国内一个小家电品牌合作了五年。第一年,我们是要国际化的员工做设计,出来一款线条简洁、造型利落的产品,符合德国人好设计的标准,我们的客户也很习惯使用,但是他们认为不能这样设计。因为他们的目标消费群不能接受这样简洁的设计,消费者会认为产品好像没有被设计过,感觉没有价值。第二个原因在于,这个品牌的用户更多是家庭主妇,他们主要的销售场所其实是二、三线城市,如果让家庭主妇用这么硬朗的产品,不止是视觉上的硬感,使用过程也不会太好。我们最终设计了一款仍然简洁但比较圆润的设计,它抓住了目标消费群的审美价值观,去年上市以后取得了很大的市场销售。

  用户层面:符合中国人当下的生活模式

  以前谈到中国家居总会提及明清时代,比如说太师椅等,但是现在还把太师椅放在家里会发现不适用,那只是一个设计品。因为以前中国人更多是正襟危坐,但现在没有人这样坐,我们回家之后会赖在沙发上看电视。如果产品不符合需求就会被历史淘汰,所以中国设计一定要符合中国人当代的生活模式。

  生产层面:基于生产技术的创新

  在生产技术基础上的创新,无论在造型、功能上都有更好的发挥空间。我们有一个设计是滑雪训练器,轮子是空心,也有十几项专利在其中。结构和材料上的创新可以给训练器带来更多的安全感和安稳感。

  对于这个层面,我们公司建立色彩与材料实验室,一方面是每年与不同材料供应商合作,收集最新的色彩与材料为样本,另一方面也是我们的设计,希望把最新的材料设计到最新的项目里。

  品牌层面:为不同企业制定正确的设计策略

  并非所有的品牌都是成熟的品牌。我们将服务过的不同企业,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别。第一,国际上比较成熟的品牌,很多时候他们会清晰地知道自己要什么。第二,行业领先品牌,这种品牌往往到了一个瓶颈发展程度。第三,中小企业,并不是大家都知道的品牌。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于设计师而言,不是把一样设计卖给所有企业,而是为不同的企业制定正确的设计策略。

  社会层面:符合社会的价值观

  一个好的设计要符合社会层面的要求,比如可持续性,比如达到教育启发的意义……

  我们曾与瑞典品牌合作了一个设计,在设计之初我们就有这样的想法:以最小的体积减少产品在运输途中产生不必要的浪费。最终的产品,瓶子上有一个把手,可以把它直接从超市拿回家里。除此之外,瓶子在使用后也有回收功能,可以很轻便地回收为行李厢或者小灯,在产品上同时体现了几种可持续的理念。

  设计的国家性

  我觉得“中国设计”是讲设计的国家性,包括上述用户性、品牌性、生产性等。有一次法国记者问我们,“你觉得什么是中国设计?”在他看来日本的设计是极简的,中国设计是否有自己的风格。筷子代表中国,筷子是用非常简洁的设计手法解决很复杂的问题。极简的东西并不是日本人发明的,也不是德国包豪斯发明的,是否发明于中国。但是,现在谈到极简的时候,我们想到的不是中国设计,而是像苹果这样的品牌。 大家可能了解到苹果有一些设计理解其实源于德国品牌,但是苹果真正把简约理念发挥到极致。苹果发展于美国没有发展在德国是有,因为美国有很好的IT基础。这里的结论是,优秀产品设计的诞生与国家成熟的产业背景有关。如果我们想说中国设计,其实应该问,中国有哪些成熟的产业,中国有哪些强势的文化。
如果说只是做一个看上去很像中国的产品,通过符号化的东西很容易做到。但是,如果这个产品没有跟产业结合,没有与产业基础进行连接,它永远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力,也无法像苹果一样行销到世界。

  所以中国设计,还是要回到产业根源。

责任编辑: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