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连任和中国楼市

来源:《陶瓷信息》 2012-11-10
阅读量:1260

    奥巴马连任,QE3会强力继续执行,人民币会进一步升值,对中国的出口企业来说是雪上加霜,对于中国的进口来说也不利,因为QE3长期执行,势必会推高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而人民币升值幅度远远无法抵消价格上涨幅度,输入性通货膨胀将更加明显。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都会对中国楼市构成强有力的刺激。先来看人民币升值,会产生三个后果。一是大量热钱涌入中国房地产市场。二是出口型企业生意愈发艰难。之前人民币贬值让他们看到一线生机,但是人民币近期和长远还将大幅度升值,他们越来越不愿意把钱投入到实体企业中,而更愿意购买房地产,在中国除了公务员和银行,没有比房地产更稳定的行业。三是原本打算购买国外房地产的富豪,会更多考虑国内楼市,毕竟美元被长期看空,而人民币长期看多。绕过政府5万美元的外汇管制本身就很麻烦,这些富豪会更多考虑国内房地产市场。通货膨胀更是强有力的刺激,钱存在银行等于不断缩水,房子成为对付通货膨胀的最佳武器。中国房地产的症结在于贫富悬殊过大,少部分人太过富裕,收入丰厚,这些人有太多的可支配资金,他们要发愁如何花钱,房地产是他们最爱的投资方向。

    奥巴马的胜利是中产阶级的胜利。奥巴马最大功劳是保住了美国中产阶级的收入和工作。并且促进制造业从中国回流美国。为在国内生产或者将工作机会由海外转向国内的制造企业提供税收减免政策,并对将就业机会外包海外的公司征收惩罚性税金。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短期看好,中期看淡,政策的不确定性未必像想象的那么大,不过中期来看政府也未必是决定房地产周期的唯一因素。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的国家,银行利率颇低,除了倒霉的A股外,也没有甚么可靠的投资出路。当中国人民银行今年年中在一个月内两降利率后,资金便认为政策的拐点已经来临,游资重新入市,带来了成交量的上扬。尽管黄金周销情不旺,游资缓慢地重回房市的大势已经形成。中国房地产最弱的一环是开发商,他们资金链的最坏时间,短期而言已经过去。资金状况得到改善,销售策略更侧重于量的增加,加上各地地价相对便宜,开发商在土地市场日见活跃,未来几个季度估计土地成交会大幅增加,新地王频频产生。针对房市升温,政府会不会出重手打压?以试点的形式在个别城市出招是可能的,口头警告更会不断出现,不过只要投机不过火,北京目前很难落重药整治房市。房地产市场,是目前中国经济中唯一一个加速的引擎,在其他引擎不是减速便是死火的今天,打压房地产与经济维稳的大目标背道而驰。房地产市场此时熄火的潜在连锁反应,很难预估;其金融风险、社会风险,很难预估。在政治交班之际,这个责任恐怕没有人愿意承担。货币政策早已陷入流动性陷阱,措施出台频繁,但是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限。财政政策则受到地方财政的制约。银行在信贷上不合作,地方政府所谈的项目更属无米之炊。真正还能对经济实行有效微调的,还就是那个说不得的政策---房地产政策。只要中央政府不重手干预,已经开始的楼市小阳春可以延续一段时间。不过,中国房地产市场有泡沫,其表现形式是一线和沿海城市房价过高,内陆城市供应过大,无论以国外房价衡量还是以普通市民的收入水平衡量,中国房价均嫌过高,调整只是时间的问题。房地产有周期,出现调整是正常的,无可避免的,这也不代表跌下来的房价以后不会再升。过去二十年,中国人平均收入上涨8倍,房价却涨了22倍,收入需要数十年的双位数增长,才能赶上房价的上升,这个期间房价出现调整十分正常。至于城镇化,中国走的是乡村变城市的道路,而非所有农民涌入大城市。下一个周期房地产的上扬似乎聚焦在农村,而非房价已经颷升了的大城市。在中国,政策因素是在左右房地产周期的一股重要力量,但是政策不是万能的,政府的判断能力、执行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均可能出错。在判断房地产周期上,既要正视、敬畏政府的立场,又不能盲从、通盘相信政府所言。其实政府的言论和立场也不断在变,有时明着变,有时暗着变。短期房市已经企稳回升,而且可以持续一段时间。不过当中国的流动性被逐步回收后,当中国的贸易顺差大幅下降后,一个相当程度的市场调整可能会出现,这个时机或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美元走强的趋势暗合。房地产调整,也许在2015、2016年左右发生。

责任编辑:张建华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