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制造业遭遇信息化改造

来源:《产经评论》 2012-10-15
阅读量:1377

    在中国的制造企业中行走,每每能嗅到危机的气味,这些危机有来自内部,也有来自外部。

    在不远的将来,借助新材料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多数产品都可以经过计算机设计,然后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来”。一个不限地点、不需工人、真正实现个性定制化的时代即将降临。这样的判断,对中国企业来说,也许不是一个好的消息,它意味着长期以来我们凭恃的低成本优势将在未来荡然无存 。一些学者据此宣称建立在“中国制造”基础上的“中国崛起”或许将更早走向终结。

    然而,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企业的前途就一片黑暗了呢?也不见得。但接下来,“如何实现转变”便成了一个非常急迫的话题。

    现在,大家都在谈如何对自己的企业进行互联网和信息化的改造,这是不是说在网上开个店,然后把以前的实体店面销售搬到网上去?或者花钱引进一套ERP系统?有老板语带踌躇地表达着顾虑:听其他企业讲,这种改造不仅要花很多钱,而且实施时间也很长,也不能马上见到效益……

    这种思维代表了很多传统企业在面临信息化技术时的一个误区或者困惑。他们不知道信息化改造的目标是什么,只觉得这是潮流而应该跟随,因此湮没在众说纷纭之中,不知如何着手。需要指出的是,信息化改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和加强管理,如果不是建立在这样的出发点上,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只能是一句空话。

    管理学者严卫国对传统制造企业如何实施信息化改造,提出了五条升级路径,层层递进,颇为中肯。一、扎实做好原始数据积累,理顺管理流程。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企业信息化管理,首先也是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原始数据的积累,理顺管理流程,确保数据统计真实有效。二、系统规划,分布实施,分阶段推进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三、上下游整合协同,借助信息技术,强化供应链竞争优势。四、深入挖掘,智慧集成,逐步推进智能化信息管理。五、以“云”布局,抢占全球市场先机。

    未来,只要能访问网络并且有一台连接到网络的设备,就能在任何时间从任何地点访问你的数据,你的成本将下降。你的数据、应用程序和服务器在需要的时候都可以使用,没有基础设施或资本开支的限制。作为一种未来趋势,中国企业必须在“云”计算上早做布局。(作者/吴晓波)

责任编辑:张建华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