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斗彩间 陶瓷一家人

来源:《钱江晚报》 2012-02-13
阅读量:1231

伏虎罗汉

    ●郭琳山陶瓷艺术回顾展正在进行 去看看千金难求的珍品

    ●两代人都是工艺美术大师 这样的家庭杭州不多

    嵇锡贵望着橱窗里的《唐舞女》发呆,眼角有点湿润,这是她最喜欢的一套瓷器,是她和先生郭琳山合作的一套作品,她彩绘,先生制作,但,这样的时光再也回不来了。

    从前天开始,郭琳山大师陶瓷艺术回顾展在杭州市工艺美术博物馆展出,为期一个月,他的夫人、同为工艺美术大师嵇锡贵,一看到这些展品就会想起与先生 “青花斗彩”的日子。

     本次展览以郭琳山大师的作品创作年代为脉络,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2009年。

    在杭州市,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大师一共只有七位,郭琳山伉俪占了两大名额。他们的大女儿郭艺,则是省级工艺美术大师。

    郭琳山一家,很低调,他们的作品风格多样,但在市面上流通的却很少,都集中放置在两套房子里。这两天,郭琳山的作品一展出,马上就有不少人通过熟人找上门来,希望买个一两件收藏收藏。

   

婴戏

    可对郭家人而言,郭琳山的作品是无论如何都舍不得卖的。

    郭艺说,父亲生前就开始向各级博物馆捐赠作品,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个自己的艺术馆,免费供人参观欣赏。

    “他每做好一件作品就会藏起来,有些连我也不知道,我一直以为他作品很少,要办展览了,一件件翻出来,没想到那么多,这次展出的陶瓷作品有75件,画13幅。” 嵇锡贵说,真可以搞艺术馆了。

    郭琳山惜瓷,徒弟金国荣最有体会,他打趣说,“当嵇老师做好一件作品,郭老师都会怂恿她卖掉,而轮到他自己,他却根本舍不得卖。”

    金国荣说,郭先生的青瓷捏塑瓷雕作品《射》曾被一个香港收藏家看中,三番四次打电话过来,然而,无论对方说什么,郭先生都不肯松口,“外行人可能不知道,做一件陶瓷作品,从原料开始要经过70多道工序,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之作了。《射》更是师傅用独创的手工卷泥片陶捏塑方式创造的,堪称得意之作,他宝贝得紧。”

    现在,郭先生的愿望马上就要实现了:西溪湿地的贵山窑陶瓷艺术馆年底就要开馆,到时将会长期免费对外开放。馆名特意从夫妻俩的名字里各取了一个字,里面陈列的也将是两位“陶瓷伉俪”的毕生心血。

责任编辑:林飞雄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