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资讯









对于陶瓷行业来讲,7月份是一个坎。因为从时间上划分,一年已经过去了一半,那么企业的销售、利润目标是否实现了"双过半"呢?与去年同期相比,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记者近日走访了佛山陶瓷业的几家企业,发现近段时间以来行业内出奇地平静,犹如午后烈日下的倦困。但在看似平静的表面下面,陶瓷企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并发生着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企业的兴衰是如此地变化多端,市场的风云是如此地反复无常。恰如一位业内人士描述的那样:"江湖不老,老去的只是英雄;市场不败,兴衰的只是企业"。曾经的"英雄"不少风光不在,甚至销声匿迹;曾经的"幼苗",如今却是如日中天,风华正茂。正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 低迷中逆势飘红 谁能想到创建只有短短两年时间,诞生于“非典”厄运期间的简一陶瓷,刚刚进入第3个年头竟然传出了要演绎联想吞并IBM的陶业版故事,雄心勃勃地要收购南庄一家颇具规模的陶瓷企业。记者就此“新闻”求证简一陶瓷总经理邱文胜,邱总未置可否。却自豪地用“逆势上扬”四个字给记者描述简一上半年的经营情况。他说,简一陶瓷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100%,利润同比增长了200%。这无疑是简一在行业内创造的一个惊人速度。简一陶瓷代理商、深圳新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叶理谈到简一陶瓷在深圳的销售情况时,禁不住眉飞色舞。他认为,作为一个经销商,选择一个好的品牌是成功的关键。 而去年创造了“金意陶速度”的金意陶,“自今年过完春节以来,产品就一直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局面,经销商经常处于一种饥饿状态”。金意陶产品总监冯平如是对记者说。金意陶不仅产品研发做得好,在行业内首开瓷质釉面砖先风。其销售网络也十分健全,仅6月份就在北京市场一下子开了23家专卖店(区),并花费巨资,广邀京城建设、设计界名流进行《冰山上的来客》互动活动,以此打响进军北京市场的战役。此外,金意陶出口增长较快,每月都有不少的货柜出口到“陶瓷王国”意大利。全年3个亿的销售目标看来并不是一件难事,而去年金意陶的销售额是1.7亿元。马可波罗是我国陶瓷行业的一面旗帜,其一举一动备受佛山同行的关注。据马可波罗经销商华耐公司一位副总经理透露,春节过后,华耐公司在华北市场针对马可波罗开展了“百团大战”,重点锁定华北仿古砖高档市场,每月销售额达到了2800多万元,创造了当初连想都不敢想象的佳绩。唯美公司近一两个月来,月销售额均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度增长,呈现出旺盛的销售势头。 记者从蒙娜丽莎得到消息,虽然公司今年开春后仍旧遭遇了电荒的压力,但市场销售仍然大幅度增长,加上清远皇马的生产基地投产,全年10个亿的销售目标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事实上,去年蒙娜丽莎曾经创造了8个亿的最好业绩。卓远陶瓷策划部经理招锦欣告诉记者,上半年两条线生产的砖常常不够卖,最近公司又增加了一条生产线。同时公司大规模招兵买马,引进人才,扩充了队伍,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东鹏则将今年的销售目标调到了15亿元,而此前单品牌销售刚刚迈过10亿元的门槛。另据记者了解,雅士·高夫、宏宇、欧雅等企业,虽然没有具体的销售数据,但也是窑红火旺,产销两旺。 困境中愈显艰难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半年,佛山不少陶瓷企业在苦苦支撑而难有转机后,终于败下阵来。最典型的就是以凯诗为代表的一批企业,经不住市场的压力而关门停产,或易主、或被别人承包、或OEM,在市场夹缝中艰难地生存着。甚至爆出了老板因经营困难而玩“失踪”的消息。从而导致一大批中小型原材料供应商身处险境,不得不处处小心翼翼。一些大型企业做了多年的品牌,月销售额却只有区区几百万元,而且呈逐月下滑的态势。品牌经理换了一茬又茬,终究难以扭转局面。 更有一些企业,表面上风风火火,有时甚至左一个“活动”右一个“策划”,却始终带不来一点实实在在的销售业绩。实际上已连年亏损,销售根本无大的起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更多的企业则是频频亮出价格战的利器,以维持基本生存。库房里堆积如山,甚至码到了厂门外的马路上。销售额、利润率已是今非昔比,企业似乎已经走过了辉煌的顶点,开始渐呈颓势,苦苦经营着,却找不到出路所在。 佛山大江路一家老陶瓷企业,前段时间因种种原因,产生了劳资纠纷,并最终惊动了警方。记者到其企业了解真相,发现“公示栏”上贴得满满的全是员工因违章操作受到的处罚通知,人数之多、金额之大,远远超过了记者的预料。不知是这些企业真的想靠罚款管理员工呢?还是想通过另一种方式从员工身上克扣一点油水以弥补日渐趋薄的利润。而最终的结果是人才流失、员工思变、人心涣散。 就在6月份,南庄一家陶瓷企业因疏于管理,发生了油罐起火爆炸的事故,并造成了人员伤亡,附近的村民集结在该厂门口,要求对他们的人身安全做出保障;一家改头换面的新品牌,竟然置《广告法》于不顾,打出了“中国第一家……”的广告,最终遭到工商部门的查处;而环境污染依旧是政府和市民不依不饶的一大难题,陶瓷企业必须在有限的资金中挤出“血”来对污染已久的生产线进行改造;银行方面,依旧受宏观政策的影响而对中小型企业惜贷,企业流动资金出现前所未有的考验,稍有不慎,就可能折戟沙场。 更有甚者,5月份韩国对我国陶瓷产品出口提出了反倾销调查,并最终立案。此案涉及佛山100多家企业。虽然陶企积极应诉,但如果一旦反倾销成立,佛山众多企业必将失去韩国市场,这无疑于雪上加霜。而由此引起的反倾销多米诺骨牌效应,将会对我国陶瓷产品出口带来更加沉重的打击。 欲救市良方何在 高薪聘请有市场客户资源的营销“精英”、开发新产品、调整营销策略、搞一个已被不少人用滥了的促销方案、让利给经销商、拓建新的销售渠道、加大出口力度、挖空心思搞一个炒作的噱头、与设计师联盟合作、借尸还魂推出一个新品牌、做一点广告……陶瓷企业的救市良方翻来复去不外乎上面几招。职业经理人还在不断地跳来跳去,老板依旧找不到合适而又忠于自己的人才。企业的销售业绩逐日下滑。虽然待在空调房里,依旧急得老板心里直冒火。 与去年的电荒、油荒、煤荒、运费涨价相比,今年的陶瓷企业似乎并没有那么大的难坎。但许多在去年连滚带爬捱过来的企业,面对今年越念越紧的市场“紧箍咒”,被迫进行收缩防线却是不争的事实。2005年的建陶市场,少了去年的几大难坎,却多了一日紧似一日的压力和无奈。虽说是“年年岁岁花相似”,但却是“岁岁年年‘企’不同”。 当然,根据往年的经验,陶瓷行业的销售旺季一般在下半年。从每年的8月份开始到年底,是陶瓷厂家出货的最佳进机。然而,那种市场需求无限膨胀,所有厂商一起赚钱的时代早已离我们远去了。下半年市场商机虽然多,但更多的企业早已虎视眈眈,做好了争夺市场的准备。 时下的竞争,不是共同做大蛋糕的竞争,更多层面上却是你死我活的竞争。那些上半年已积蓄了良好销售业绩的企业,必将在下半年乘胜追击,谋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而那些步履艰难、依靠旺季来救市的企业,虽然销售会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很难从根本上扭转局面,只能苟延残喘,谋得一时的脱困机会。 救市的良方到底何在?我们当然不能寄希望于下半年旺市的到来。旺季中争得一份市场算不上什么英雄,能够在困境中逆势走红,这才是真正的英雄。而英雄的招数,局外人看得清清楚楚,并没有什么奥秘,但又有几个人能够学得到其精髓呢? 与企业、市场相对平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几家行业媒体一番接一轮的“十大”评选活动却此起彼伏,以期为企业增加一点头顶的光环,多一点竞争的筹码。至于有多大的作用,似乎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无非是你情我愿的交易罢了。 2005年的陶瓷业,就这样过去了一半。而剩下的一半,正在向我们走来。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