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与创新

来源:陶瓷信息 王力 2005-12-15
阅读量:1532

备受陶业瞩目、全亚洲最大的第十九陶瓷工业展,将于本周日在广州隆重举行,除了世界众多陶瓷工业强国继续组团参展外,国内相关企业更是十分重视,精心准备,积极参加这一盛会。据笔者近期对佛山陶瓷业几家陶机、化工企业的走访了解,今年的陶瓷工业展上,将会有众多陶机、化工等相关创新型产品面世,这是我国陶瓷业的骄傲,更是向国外观众展示我国陶瓷工业整体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
回首20多年的发展历程,模仿一直是我国陶瓷业的一条捷径。从第一台全自动压砖机、第一条辊道窑、第一台印花机等,直到老外发出"中国人太可怕了"的呼声,在一些展会上拒绝中国人参观。在陶瓷行业,国人可以说将模仿发挥到了极致。这既是中国人的聪明之处,也是影响我国陶瓷业健康发展的一大痼疾。但是,谁又能否认模仿的价值呢?模仿是创新的开始,没有模仿,就没有我国陶瓷工业今日辉煌的成就;没有模仿,也不可能孕育出一大批如今在国际市场上叱咤风云的企业。
模仿的背后是创新。有时候,模仿与创新仅有一步之遥。那种单纯的照搬照抄、改头换面的拿来主义,有时候会抹杀我们的创新意识,培养我们跟风的惰性。但是,建立在模仿基础之上的创新,却是难能可贵的。近年来,我国陶瓷行业无论生产装备、化工色料,还是陶瓷产品,都有了实质性的创新和提高,虽然我国陶瓷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在某些领域,已赶上甚至超过了国际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保护越来越多,极大地提高了整个行业的生产水平,增强了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譬如此次参展的力泰大吨位压机,就拥有众多专利技术,是完全自主研制成功的,连压机界的国际巨头萨克米也不敢小觑。力泰公司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二争一"的目标,既是信心,更是实力。事实上,在诸多相关领域,我国陶瓷业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窑炉、磨边机、印花机、抛光砖等装备和产品,创新速度令人瞠目结舌,几乎每年都有许多重大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问世,达到或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甚至整线工程也开始大批量出口国外,在国际陶瓷市场上独领风骚。
行走在模仿与创新夹缝中的我国陶瓷业,伴随着整体实力的提高和自我意识的觉醒,模仿与创新的天平已开始逐渐倾斜,虽然仍就有模仿、仍就有抄袭,但创新的意识已越来越强,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在企业整体实力和装备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创新,就成了企业决胜市场的源动力和助推器。而工业展的举办,也不仅仅是要拿几个订单,其更深远的一层意义恐怕还在于国内外同行技术水平的比拼与交流,在取长补短的基础上,取得更快的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