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谈谈‘我看陶瓷’

来源:中国陶瓷网 2009-02-03
阅读量:1303

    2008年一始我就接了两件事,一是在《陶城报》开了这个“尹博士专栏”;另一是在搜狐网焦点装修家居网开博(http://blog.focus.cn/~yinhong), 焦点装修家居网的郑哲女士将我的博文设置了一个“我看陶瓷”栏目,上周三焦点装修家居网周三会客室举行了“陶瓷媒体看陶瓷”的主题座谈,这萌发了在岁末最后一期的《陶城报》来谈谈“我看陶瓷”的一些看法。

    两星期之前我在网上看到一篇题为“为中国陶瓷业把脉”的博文,作者是我们专业媒体的一位主编,大概浏览了一下,给我的印象是文章所描述的整个行业浑身上下都是疑难杂症,甚至绝症,与2005年某些媒体的行业分析文章较相似。文末留有退休老头子张永农的评论,提出了一些质疑,当时我也拟发表评论支持,后来还是把支持的评论放在张永农的博客上了。我们的行业同仁、我们的陶瓷专业媒体头顶的是建陶行业的天空,根植的是建陶行业的沃土,如果建陶行业千疮百孔,自然就难觅我们的生存空间。(不过后来发现这位仁兄把这篇博文从他的博客上撤掉了。)

    建筑陶瓷行业发展是“中国制造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缩影”(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为《中国智式》一书所作的序中如此描述)。现在很多官员,甚至我们专业媒体一提到建筑陶瓷产业言必“三高”(高能耗、高污染、高资源消耗),而忽略建陶产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而忽略中国建陶行业在世界建陶行业的地位,八十年代末佛陶的财政收入占了佛山的三分之一,九十年代初有国奥佛陶足球队;一提到建陶行业现状就是产能过剩,供大于求;多品牌策略,就是平行无差异,造成市场混乱;洋品牌名称就是崇洋媚外;豪华展厅,就是奢侈忽悠;……,我记忆中从97年全国建陶产量18.4亿平方米开始,每年都在讲供大于求,而事实是几乎年年建陶产量都在增长,近几年更是超过20%,2007年应该突破50亿平方米(国家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根据2007年1~9月份的统计数据推论),难道厂家如此不理智?至于洋品牌名、多品牌销售、豪华终端的普遍存在自有其合理性、实用性。

    在上一期的专栏中我就建陶卫浴展提出了我的观点,希望在短时间内先有一个全国意义上的建陶卫浴展,再发展到国际展,然后成长为顶级建陶卫浴展,尽管如此,2006、2007年我们佛山陶瓷行业协会会展工作上都忙于佛山的陶博会、工业展,而没有与广州建材展合作。我提这个案例意在说我们看陶瓷应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至于具体的行动应得到行业的支持。因为我写这篇短文时,曾与与陶博会工作有关朋友交流,他们表示不支持我写这篇稿

    1月22日我将“佛山陶瓷行业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的新闻放在自己的博客上,有名为“都市闲人1”的网友留言:“小地方小打小闹”,阅后觉得有意思,当即回复,同时不免调侃一下:说到陶瓷,比佛山大的地方没有,“小地方小打小闹”大概是从官本位的角度看佛山陶瓷吧。而且发现其网名“都市闲人1”与留言“小地方小打小闹”几乎对仗工整,1为大,正是:小地方小打小闹怎比那大都市大悠大闲?

    我自认为是陶瓷行业出身,大学→硕士→博士都是陶瓷工程专业,陶瓷行业三十年,对陶瓷行业挺有感情的,最近在华工连续五年讲授《建筑卫生陶瓷进展》课程,每每讲到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发展壮大,都感到非常骄傲自豪,特别对于佛山陶瓷的贡献。谈到我看陶瓷,我们看陶瓷,我们的专业媒体看陶瓷,我的观点是: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应讲究客观全面(不易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局限,尽量吧),不要太过偏颇;对于存在的现象承认其一定的合理性(不可能是绝对的合理,相对合理一定是有的);对行业的不完善之处,批评指责之时极需善意中肯之态度,改良建设性的建议更易被广泛接受。

责任编辑:张芙蓉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