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资讯









2011年8月15日,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破旧的金杯车行驶在蜿蜒的山道上,窗外是满目的树木和农田,微雨过后的早上雾气并没有减少许多,天空也因而显得有些灰蒙蒙的。这已是本报记者陶业长征之旅的第十天了,由河南郑州出发,由南向北走遍山西省进入陕西榆林一带,继而向南经延安到达铜川,一路虽坎坷不断,却收获颇丰。
王石凹镇位于印台区东北方向,大约三十公里的距离,金杯车在历尽颠簸,又穿梭过蜿蜒而上的山路之后终于到达了王石凹镇,我从山坡脚下仰望,王石凹镇便是位于这座山坡的顶峰上,目测高度达100多米,而金杯车在每爬一段坡之后便因为前方的汽车而停歇数分钟,然而再进行下一番冲刺,如此数遍,方才最终停靠在终点。
然后经过一番询问,本报记者终于得知了此行的目的地——铜川市蔚蓝国际陶瓷有限公司的大致方位,然而在到达蔚蓝国际门口的时候,本报记者见到的却是破败的厂房,暗红色的砖墙宣示着工厂的破落与失修,青苔滋生的院落难见一个人影,紧闭的大门口停着一辆年代久远的手扶三轮车,布满铁锈的车身与青苔满院的工厂相得益彰,相映入眼。
这时有一位挑着扁担的大婶路过,扁担里还躺着刚摘下的青菜,本报记者于是立即上前,经过闲聊得知,蔚蓝国际已于2010年搬迁至西安市蓝田县,而恰恰在此之前,蔚蓝国际还在的时候销售情况特别好,据大婶说:“每天来拉货的车都是成群结队的,当时的王石凹镇也因为这些货车显得尤其的热闹。”而如今,本报记者见到的只是站在家门口闲聊的人群,已经路边顾客稀少的商店。
记者试着去追寻蔚蓝国际搬迁的原因,当地居民也告诉记者:“因为地势的原因,这里的交通一直很不方便。”而就在记者到达王石凹镇当天,通往镇中心的上坡路一直还在整修之中,雨后泥泞的道路让人不禁皱起了眉头,而放远了一些来说,从印台区至王石凹之间的道路也颇不方便,正如记者开篇所讲,记者只能用“蜿蜒的山路”来形容这段路程。
而据相关资料显示,王石凹镇的资源优势却也非同一般,30.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储存着22.3平方公里的原煤,原煤总储量达到1.03亿吨。同时王石凹煤矿还是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重点建设的156 个大型项目之一。然而最终资源优势还是败给了物流运输,记者在西安市蓝田县蔚蓝国际陶瓷有限公司的时候该公司工作人员也如此指出。
与此相反的还有榆林市神木县,据资料显示,这里曾经诞生一个3.6亿元的陶瓷砖生产项目,而榆林作为陕西财政收入的主力,一直以来有着“中国科威特”的称谓。从榆林到神木县的路途中,经常会看见一个一个的煤矿开采项目,而这里的煤是最优质的工业用煤,据当地司机告诉记者:“在神木县,你遇见的十五个人中间就可能有一位是百万富翁。”
也许就是在这样多金的土地上才催生了这项3.6亿元的陶瓷砖生产项目,然而在记者经过诸多波折终于找到这家名为“银丰陶瓷”的公司时,出人意料的并没有听到机器的轰鸣声,因为这里仅是两排简单的瓦房,院子里立起的银丰陶瓷标牌犹自竖立着,宣示着这里曾有一群志向远大的人,以及一项建成之后市场可覆盖内蒙、甘肃、宁夏、陕西、山西等地的规划项目。
初修建好的马路宽阔而多尘土,路边是空旷的土地,并没有多少农田与植被。宽阔的道路极少见到行驶的车辆,更少有过往的人群,银峰陶瓷所处的这片称作“神木县第二新村”的地方显然尚未成型,到处是一片凋敝的景象。记者在院里找到了依旧留守的工作人员,其告诉记者,其实公司从圈地以来仅仅只是修建了院墙去办公室,而具体的生产车间及机器设备都没有后续跟进。记者询问其公司具体什么时候会再开工,其表示无法说明具体时间,可能不久就会开工,也可能一直都没办法开工。
显然这项规划的夭折,必然有着不为人知的原因,而究其什么原因,记者也不得而知。而仅是陕西产能调查之行途中所遇两处陶瓷企业的凋敝景象,著文以记之。(文/王帝)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