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就是生产力

来源:E家家 2006-08-29
阅读量:1673
      陶瓷一直是装修的必需品,这让陶瓷企业过惯了好日子。在经历原材料、燃料涨价等利空因素之后,陶瓷企业开始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大洗牌”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马太效应”的释放过程。在这一过程,陶瓷企业深刻领悟到“不进则退”的道理。众多企业纷纷寻找出路,新营销革命随之到来。  
 
      长期以来,中国卖的是资源,把大部分利润拱手相让。如何打造品牌?如何让产品增值?这是所有企业老板最关心的问题。于是,不少业内探讨论坛。近日,金意陶举行穗沪深三地陶瓷与设计名家高峰论坛,据悉,此次与会者有广东省装饰行业协会会长林学明、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分院院长赵健、广州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汤重熹、广东省装饰行业协会专家组主席郑协平、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环境与艺术设计系主任蔡强等业内知名专业人士。 

      ●中国缺失的是设计师品牌  

      目前在中国的设计市场上,或者在中国的情况里面有一些现象:部分设计师抱怨说设计费的收取比较少,一些大型的工程都是由国外的设计取得设计权的。是不是中国没有好的设计师呢?不是!中国并不缺乏好的设计师,缺乏的是质量。为什么会出现这一问题?崔华锋指出,问题出在设计的执行方面。  

      在全球来讲,中国设计的效果和方案图效果非常高的。方案通过以后,进入到施工图,再到工艺和质量打了N次折扣。大家会以为是设计方面的问题,实际上其中一个原因是缺乏设计师品牌所致。倘若设计师的设计就是一个品牌,这对于设计师来说就是塑造品牌和责任。所以对自己最后的设计,操作过程的责任心,都会显现出来。  

      ●商业设计要为空间制造卖点  

      设计师要成为品牌的情人,设计师要帮助企业寻找卖点,如果卖点不足,我们就要制造出一些事件成为卖点。  

      其中一个成功操作是一盏9万元的灯。思想馆的造价是非常低廉的,在一楼的空间中,张星只用了略微昂贵的灯,却营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这盏灯的大小是15X5米,张星申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使之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灯。在世界纪录的背后,给这家企业带来了什么样的效果,这9万元为这家企业转化为广告费的时候,形成了什么样的广告效应,这盏灯的规模已经出来了,卖点也出来了,几乎所有的媒体开始关注这盏灯,结果是什么,结果是关注这盏灯的载体就是KITO思想馆。  

      实践证明,每一位踏入思想馆之前,考虑的是拿到什么优惠,进入思想馆之后,考虑的是要花多少钱。这就是设计的魅力。  

      ●温少安:高级室内设计师、温少安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室内设计学会理事  

      ●设计师要真正的成为企业的设计师  

    “设计师有用了。”温少安解释说,以前,设计师在陶瓷行业里面扮演的是营销人的角色。陶瓷企业都是派业务员找到设计师,大家签订一个合作协议,你购买我的砖,我给你多少优惠。现在的企业开始关注设计师,聘请设计师作为企业的顾问。  

      张星多次提过,知识放在枕头底下是最不值钱的。温少安对此也有相同的意见,如何让企业的生产研发都重视设计师的设计才是硬道理。“回想一下,六、七十年代,文革结束后,家庭最现代化的装备应该是一台好的自行车,当时的飞鸽和永久牌自行车没有像现在花费很多的资金进行宣传,但是当时的飞鸽和永久却能够让大家知道,因为好的产品和质量是用出来的,而不是喊出来的”!  

      ●辛子:总工程师、清华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陶瓷世界锻炼的是品牌的内在功力,我们要将设计和再设计的人心聚集在一起,才会将暗香的品牌做到最好。  

      辛子把品牌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是心香品牌,顾客对品牌有充分的忠诚度,任何条件下,客户经济条件够了都会首选的。这类的代表就是奔驰、宝马车,这些国际品牌,即便不开车或者是不懂开车的人都知道奔驰的动力和宝马的驾驶舒服。  

      第二类是酒香类品牌,中国有句俗话就“酒香不怕巷子深”。我们不需要广泛的宣传自己,只需要将酒酿好,客户喝了以后,就会爱戴我们的品牌。  

      第三类是花香类品牌,特点是时开时谢。开的时候很绚烂,吸引客户,但是客户的忠诚度需要不断的维护。比如日化类产品宝洁,从生产、市场推广,以至于销售渠道的维护,专卖店、商品的摆放都有详细的规划。  

      第四类就是逆向类品牌,这个品牌很霸道,比任何的香气都很大以微软为代表。  

      第五类是暗香类品牌,不知不觉缓缓的而来,这个过程还会推波助澜。比如陶瓷本身是半成品,要经过设计、营销人员精心的呵护才可以体现出价值。因此,陶瓷行业不应该是贩卖陶瓷或者是产品,贩卖的应该是设计与再设计。  

     ●学术交流使我们的眼睛越看越亮  

      在现在的时代,需要我们提的健康、绿色、环保的要求,需要高水准、高质量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无论北京还是其他发达的城市,都存在这样的现象。其中有一个例子,我们曾经去年在8月份搞了一个学术论坛,请了几个年轻人,其中有一个是从英国留学回来的,他的研究课题就是旧建筑改造。其中举了一个英国的博物馆是在旧的发电厂的基础上改造的,这个博物馆的改造当时引起了轰动,受到了业内和官员的推崇。将旧的发电厂改造成博物馆还要保留原来的文化,花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理想效果。后来一讲,这个设计师在中国也做了一个新的建筑。他在英国改造了一个项目,花费了最少的钱。而在中国搞了一个新的建筑,确是花费了最多的钱。我认为是搞反了,他应该在英国搞实践,而不是在中国搞实践,这说明我们的观念出现了问题,没有考虑实用、美观、经济等因素。鸟巢这个建筑耗费了二个亿元,我认为欠考虑。我认为通过学术的交流使我们的眼睛越看越亮。  
责任编辑:海逸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