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资讯








6月中旬,当通过各种途径传出江浙地区民间融资成本高达50~60%的时候,记者一度不敢相信其真实性。然而7月中旬走访江西的高安、上高、宜丰等陶瓷产区时,我们不得不相信,当前国内融资渠道和环境所面临的困局。上述泛高安产区的多位企业家告诉记者,当地的民间融资成本亦高达30%,个别案例一度逼近令人无法想象的50%。这在任何一个内地的县级城市都是不可想象的。
而这一轮几近疯狂的融资现象背后,正是当前陶瓷产业产能急剧扩张、成本暴涨和市场竞争恶化的局面。经过坯、釉用原料超15%的增幅、硅酸锆、煤炭等产品的快速飙升以及用工成本的增长,陶瓷砖每平方米的成本普遍增长2元以上。与此同时,一些来自不同领域的资本激进行为,正遭遇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和金融政策收紧、渠道竞争恶化、产能增长而用工缺口严重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导致一些急火攻心的企业频出'乱拳',危及'老师傅'。
牵一发而动千钧的产业链,正在让泛高安陶瓷产区遭遇两年前全线飘红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同时也让记者开始怀疑建筑陶瓷这一被誉为制造业'天使投资'模式的可持续性。
陶瓷产业的快速膨胀,离不开它投资入局的低门槛模式--厂家投入一定资金买地建厂→设备、基础建设、原材料依赖供应商巨额垫资→银行融资维持日常经营→经销商(客户)进货则必须向陶瓷厂支付现金→陶瓷厂再投资少量资金扩张,重复上述供应商垫资、银行贷款、客户现金买货的模式,循环发展。
和少数分析人士的意见相同,记者认为这样一个看上去完美的模式,尽管能让投资者获得短期和快速的回报,但随着兴奋过度、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和管理滞后的陶瓷产业,它的所有成功和淘汰,都与这个奇怪的模式有着根本性的关联。
当前的泛高安陶瓷产区,正经受着源于此模式本身和宏观因素巨变带来的种种考验。事实上,这也值得整个产业反思和调整。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