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资讯









7月10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了“达芬奇天价家具‘洋品牌’身份被指造假”一事。大众媒体一片哗然,舆论界几乎形成了对“达芬奇天价家具”的全面围剿。工商、技监、质检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纷纷出动,在短短的几天内完成了本应监管部门平时完成的原产地核实、质量抽查、品质验证等工作,使“达芬奇天价家具”事件深度曝光,各层面的消费者反应不一,一些用户嚷嚷着大呼受骗上当要退货,一些甚至兴灾乐祸认为事件本身是劫富济富,与普通消费者无关,整个事件可以说闹得沸沸扬扬,不亦乐乎。
在笔者看来,“达芬奇天价家具”事件在我国现实的社会背景下,则显得“太正常”了,事件反映了国人崇洋媚外、傍大款、爱虚荣的内心需求。“达芬奇天价家具”仅仅是商人,企业家对部分“高端人群”这种内心需求的一种满足与抚慰,“达芬奇天价家具”事件是这种需求与满足交易原本不为人们所见所知的部分曝光显露出来而已,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社会领域之中,不仅仅是家具行业,就是瓷砖、卫浴领域也不例外。广泛的崇洋媚外需求导致了各行各业的洋品牌盛行,我们熟悉的瓷砖卫浴产品很多都自吹拥有尊贵的欧洲血统,至少会说源自意大利的设计,甚至有品牌似“达芬奇家具”一样,在销售的过程将自己贴牌采购而来的产品也说成是从意大利原装进口而来。关键是“达芬奇家具”事件本身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相关厂家企业只要使劲的忽悠就能获得超额的销售业绩与利润,而经营者还经常洋洋自得将这些称之为“营销策略”。取一个叫得响的“洋品牌”名、设计一个洋品牌形象甚至广告语,再编一个洋故事,如达芬奇家具就有足够的这种味道,现在几乎各行各业都是这样做的,而且是屡试不爽。差不多是我国的第一运动品牌其LOGO的设计“L”的那一抬腿,虽没有象“耐克”过顶,但也到了腰部,其前几年的广告语是“一切皆有可能”,与“阿迪达斯”的“Impossible is nothing”几乎毫无差异,傍大款的嫌疑非常明显。第一民族品牌尚且如此,家具、瓷砖、卫浴品牌怎么可能“背道而驰”呢?
“达芬奇家具”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就是产品的标示产地涉嫌存在伪造,说重了这是违法,违反了相关工商管理条例。相类似的这种情况在国内各行各业也是普遍存在,笔者作为佛山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曾在四川、河南等地考察时在陶企车间里、仓库里都可以看到当地生产的大量佛山陶瓷产品,记得在现场曾调侃“盛赞”对方为佛山陶瓷区域品牌的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作出了积极贡献。傍大款而为他人作嫁衣还要接受大款的调侃,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
“达芬奇天价家具”事件的深度曝光能否成为各行各业“国际超级品牌”神话全面破灭的开始,让人们重新思考民族品牌的发展之路,唤醒人们的民族品牌(甚至民族自尊心)意识,从另一种意义上推动民族品牌的建设,如果“达芬奇天价家具”事件能起到这样的推动作用,这次国际超级品牌“达芬奇家具”就是不幸“牺牲”,也一定是死得其所。当年广州的“孙志刚事件”导致了中国流动人口收容制度与体系的全面终止,可以说孙志刚是我国人权发展路上的先驱与先烈。如果“达芬奇家具”能够成为“先驱”铺垫在我国民族品牌发展之路上,人们也一定会记住它的。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