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资讯









媒体的力量实在大,先是紧盯郭美美事件,一番穷追猛打,人肉搜索,搞得红十字会的相关人员疲惫不堪,也令饱受争议的垄断型慈善模式再次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民众对慈善变革的呼声四起,但民间慈善的大门何时才能全面开启?另外是达芬奇家具事件,更是被从央视到地方的各大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动辄几万、几十万以上的天价家私,究竟是洋货还是国货,是原装进口,还是出口转内销,究竟值不值那么高的价钱,是否存在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如此众多疑问,也成为了各类媒体与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对于慈善事业,依在下之见,扶危济困本乃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应该以民间自发的关爱为主体,由自下而上的积极介入似乎比自上而下式的行政手段更高明、更持久;但往往事与愿违,经常是由政府部门一声令下,捐款纷纷到来,这种运动式的慈善手段与现实的需求有明显的差异。
至于达芬奇事件,一方面我们为中国人越来越有钱、消费能力越来越强感到格外高兴,另一方面我们又为部分国人盲目崇拜洋货的不理性消费行为感到惋惜,那种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消费习惯,确实应引以为戒。有的不法商家正是抓住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的炫耀心理,以物质的丰盛来掩盖内心的空虚,在所谓天价产品面前,连一些基本的辨别常识都不存在了。其实,在建陶卫浴行业,也同样或多或少隐藏着类似的问题,有企业在国外或者国内注册一个带洋味的品牌,编造一堆离奇的故事,似乎就和洋品牌攀上了亲戚,与西方文化有段扯不清的历史渊源,身价自然看涨。
随着消费者尤其是传媒的识别能力今非昔比,要像十年前还玩那一套编故事的把戏,快速催谷出某个品牌,恐怕行不通了。国货就是国货,洋货就是洋货,别胡乱混在一起。但是,随着品牌国际化、生产全球化,不少国际品牌产品都在中国生产,有时候真的很难分清彼此。只有当国产品牌由民族品牌变成了国际品牌,人人皆知,人人向往,甚至达到德国那样的水平,国货比洋货还可靠时,也许达芬奇事件酿成的风波就不会如此之大了。(文/罗青)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