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议陶企多品牌战略模式利弊

来源:《中国陶瓷》 2011-05-22
阅读量:2644

    多品牌运作与单品牌运作孰优孰劣,行业人士众说纷纭。针对多品牌运作这个话题,记者采访了佛山、高安、临沂、开平等产区的几位陶瓷卫浴企业老板、老总、经理,下面我们将他们的观点一一呈上,以供广大读者分享、讨论。 

    行业不缺品牌 缺的是名牌   

 

佛山雅士高夫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彦斌  

    在我国,政府一直强调计划生育,并提倡优生优育,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中国不缺人,但是缺综合素质优秀的人。陶瓷行业也是一样,行业不缺所谓的品牌,但缺知名度高、含金量高、消费者认可的名牌。 

    我之所以不赞同现在很多陶瓷企业追求的“多子多福”,是因为很多陶企目前对于品牌发展“只管生,不管养”,整体的运营情况也不甚理想,大多后续推出的品牌也只是走低端低价竞争路线。中国农民工是多,但只能依靠廉价劳动力在社会上竞争;博士生是少,但是能以自身的知识创造普通人创造不了的价值。这取决于父母的“养”和“教”。 

    我国陶瓷行业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一个国际性的陶瓷品牌,也没有哪个品牌能说自己在国内数一数二。但就在这种背景下,陶企却疯狂地推出所谓的品牌占取市场份额,这显然是不理智的。而部分陶企看到别人都这么做后,也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别人屁股后盲目跟风。这也反映了现在的行业过于浮躁,能够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品牌的陶企太少,大多只为追逐眼前的利益,其最终导致的就是市场恶性竞争,形成恶性循环。(采写/付冬冬) 

    品牌运作路线取决于市场定位   

 

罗浮宫尼凯(佛山)陶瓷有限公司大中华区CEO杨宏波  

    多品牌运作这种发展模式是否具备市场潜力,我认为这跟市场环境、市场容量以及地域文化差异是息息相关的。由于陶瓷行业竞争不断升级,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产品竞争、营销竞争上升到品牌之间的争夺,于是我们就看到众多的品牌在行业中拔地而起。在陶瓷企业市场竞争中,多品牌战略广为倡导并被应用,应该说现在陶瓷行业的多品牌现象是企业竞争达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企业经营思路的反映。它的形成,有的是开拓市场的需求,有的是企业经营的需要,有的是经销商的要求,有的是市场战略的部署。但不可否认的是,多品牌与单一品牌经营各有利弊,至于一个企业实行多品牌还是单品牌更好,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市场定位。

    企业多品牌运作不可能像单品牌那样进行精雕细琢。单品牌是为了培育自己的品牌,而多品牌则是为了消化产品。单品牌企业的定位是做好品牌,而多品牌定位一般就是多卖产品。 

    新起的企业是否应该走多品牌发展之路?我个人认为应由企业品牌定位所决定,毕竟单品牌不见得一下子就能走好,多品牌也不见得就走不好。其实走单品牌之路可能比走多品牌的路更艰险。多品牌路线更适合在企业早期、中期时发展,但到了后期,就会出现有的品牌行,有的品牌不行,品牌之间会出现互相影响的状况。所以说,品牌多了就必须对产品生产提出差异化。(采写/张建华) 

    多品牌战略利大于弊  

 

佛山市格里菲斯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新家  

    多品牌战略是品牌战略中的一种方式,在陶瓷行业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单个品牌在终端市场的销量做到一定程度后就难以突破,存在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而中国陶瓷消费市场非常大,消费者需求多样,但对品牌认知度不高,企业为消耗过剩的产能,实施多品牌战略,对产品花色、纹理等进行微调后推出市场,有利于扩大市场占有率。

    同一条生产线,同一个研发团队,多开发一个品牌如同多生个孩子,多双筷子而已。对企业来说,现阶段实行多品牌战略,利远远大于弊。另外,多品牌还可以吸引行业人才,原来一个品牌营销,现在是多个品牌营销,可以迅速吸纳行业的精英加盟,把企业尽快做大做强。企业内部也形成竞争的环境,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采写/梁欢) 

    新起企业不宜走多品牌之路   

    江西富利高陶瓷有限公司巴丹瓷砖品牌总经理舒国东 

    目前,陶瓷行业走多品牌战略的企业多得数不清,而且很多都取得不错的成效。但是,那些企业建立多品牌的时候,正值建陶消费的大扩张时期,消费需求旺盛,这些企业凭借自己当时某一市场口碑较好的品牌做依托,使得其他品牌也能迅速崛起。 

    但到了现阶段,新起的企业不宜再走多品牌发展之路。首先,当前市场由于不断扩张,已经严重供大于求;其次,当前消费市场不再盲目贪求大、多、强,而需要特色、个性产品。因此,企业在品牌定位时要更精准,明确锁定自己的目标客户群。现在的企业要走多品牌之路,需从产品、市场、客户群进行深度定位,这样才能早日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品牌。(采写/龙启斌)    

    多品牌运作模式有发展潜力  

    江西罗纳尔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备荒

    高安产区陶瓷企业均为多品牌运作,从目前发展来看运作得都比较成功。高安产区多品牌运作取得成功的原因是高安产区是以周边市场为主,销售半径相对佛山企业来说要小得多,但汽车运输优势明显,为了加强市场渗透 ,只能通过多品牌运作来提高区域的市场份额。 

    新的企业走不走多品牌发展之路主要看企业的供货能力和市场定位。供货能力强肯定要多品牌策略才能消化;产品定位以零售为主的,一般会选择单品牌运作。 

    从短期来看,多品牌运作比单品牌更有优势。但品牌太多也有弊端,一是不可能全部找到好的经销商,二是因为批发商靠的就是价格优势,所以品牌多了会互相影响。从高安产区的情况来看,根据市场和供货情况在互不影响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品牌还是有好处的,现在市场竞争激烈,想在市场找一个好的经销商不容易,品牌多了找几个经销商压力就小多了,只是在如何规范市场方面还得下功夫。 

    多品牌运作这种发展模式应当还是有发展潜力的,目前大多企业都是这样走过来的,这种模式可以让产品快速推向市场,不致于让企业产品在一个区域就扼在一个经销商手中。但是多品牌运作最大的困惑是如何确保品牌之间不会互相影响,因为现在产品基本上是同质化,以前有些企业是通过品牌间的不同定位来推向市场,但也是不理想。所以目前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控制适当的品牌数量,在2-3个品牌比较合适。(采写/龙启斌

    多品牌与单品牌都是一种战略   

    临沂华旗瓷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高度 

    多品牌消化了企业产能,却留下每一个品牌都没有附加值的硬伤,没有品牌附加值的品牌,只能是一个个产品名字而已。 

    多品牌与单品牌是企业发展的一种战略之选,建陶行业从起步之初到形成规模,必有一个响亮的品牌,即企业的主力品牌,如东鹏系中的东鹏,欧雅系中的欧美,唯美系中的马可波罗,新明珠系的冠珠。主力品牌是企业在业界中影响力的影子,衍生而出的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子品牌,往往是主力品牌市场发展受限时,启用新品牌去开辟新的市场,建立一张强大的销售网络,用多品牌的市场份额实现销售总量的领先。新中源、新明珠这样的建陶航母级企业年销售额近百亿正是多品牌占领市场的功绩。

    不论是多品牌还是单品牌,每一个品牌都要面对市场。自己的品牌定位、品牌诉求、品牌推广契合市场需求,这样的品牌才能成功。(采写/贾孝红

    差异化是多品牌成败关键   

 

华艺卫浴市场部经理梁秀洪  

    走单品牌路线还是多品牌路线,没所谓对与错,其选择取决于企业高层的战略规划。纵观当今社会,单品牌战略,成功的例子有很多,如电器行业的SONY、美的等;多品牌战略成功的也有很多,如宝洁。

    回头看看我们建材行业,选择多品牌战略可谓是多如牛毛了,但真正成功、长久发展起来的,又寥寥可数。究其原因,大致还是对多品牌战略的理解度和坚持度的问题,特别是在不够成熟的建材行业,尤为突出。

    我们建材行业很多“聪明”的老板,大多只看到了多品牌战略以数量取胜的优势,断章取义地采取“广种薄收”的方式,来增加企业的销售,而放弃更为艰难、但长久的多品牌差异化、多品类化的深度建设的方式,其必然不成功。这种“广种薄收”的初级方式在竞争不激烈、在大家不是很重视品牌建设的时候可以有所成效,但竞争稍微激烈的情况下,只会是浪费资源,加速企业走下坡路。(采写/王维坛

    多品牌运作一定要有差异化定位  

 

高要市陶一郎陶瓷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郑钱  

    纵观陶瓷行业,新明珠、新中源、宏宇、顺成等一企多牌已经成为常态,就连私抛厂也同时推多个品牌,一个私抛厂一推就是好几个品牌,而且产品、花色、价格基本相同。 

    其实,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有其代表品牌,而且各个品牌之间的定位也一定要有差异化。这样也避免了企业内部之间的诸多矛盾。任何一个多元企业集团在进行品牌战略规划时,都应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先确定品牌的核心价值及主要方向,确保主品牌的诉求力。(采写/罗文刚

责任编辑:张芙蓉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