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何去何从?如何化解出口大“鸭梨”?

来源:《陶瓷信息报》 2011-02-26
阅读量:1504

     昨天(2月24日),欧盟委员正式投票表决对绝大多数来自中国的瓷砖征收的反倾销税率。据早前的媒体报道:“外界盛传的73%惩罚性临时性关税预计将获得欧盟表决通过,从2011年3月18日起至2011年9月17日,期间实施临时性关税,2011年9月18日后将实施公布终裁结果。其中有3家参与应诉的中国企业东莞唯美、佛山新润成、山东雅迪将分别获得26.2%、35.5%、36.6%的单独税率,其它企业的平均税率为32.2%。”

      73%的惩罚性税率,不可谓不高。此举将使国内企业出口欧盟市场面临巨大的“鸭梨”,“中国制造”在欧盟市场的价格优势将被极大的削弱,丧失辛辛苦苦开拓出来的市场份额。一些竞争力不强、完全靠低价贴牌出口欧盟的外向型企业,面对如此高的关税,可以说欧盟的市场基本上已向其关闭,企业只能转而求其次,开拓新的海外市场。即便是参加申诉的企业,32.2%的税率也依然偏高。中国陶瓷产品出口海外市场的价格本来就很低,绝大部分企业甚至低于国内市场,利润率非常薄,许多企业很有可能由此放弃欧盟市场。甚至有业内人士估计:“欧盟开出这样的高税率,可能有15%的企业会面临关闭”。笔者虽然不认同如此悲观的论调,但陶企今年如何消化欧盟送上的大“鸭梨”,却是整个行业绕不开的一道难题。

      面对如此的高税率,许多企业的第一反应就是“东方不亮西方亮”, 世界那么大,中国陶瓷又如此物美价廉,做不了欧盟市场,还可以做其它市场。但是,放眼海外市场,中国陶瓷已销往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每一个市场都竞争激烈,欧盟市场的碰壁、萎缩与下滑,将使中国陶瓷走向海外市场的步伐大为放缓,由此面临一次性丧失27个成员国这样一块巨大市场“蛋糕”的危机,这对于中国陶瓷行业来说,并不是其它市场能够在短时间内弥补得上的,也是弥补不了的。因此,欧盟提出的反倾销,比过去中国陶瓷行业遭遇的任何一次反倾销带来的后果都要严重的多,它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中国陶瓷在海外市场的出口比例与结构。

      事实上,欧盟市场也是当今陶瓷消费的主流市场,法国、德国、英国、希腊等都是主要的瓷砖进口国,其消费水平普遍高于其它市场,也是全球各大陶瓷生产大国的必争之地。因此,欧盟市场对于中国陶瓷企业来说,是一块不得不争的市场,也是一块不容放弃的市场。国内一流企业与品牌如马可波罗、东鹏、金意陶、欧神诺、简一等,都在欧盟市场有着不菲的出口份额,甚至有企业在欧盟建立了自主品牌销售店。刚刚打开的市场局面,遭遇如此大的“鸭梨”,虽然让人有点措手不及,甚至痛心疾首,但中国企业只能迎难而上,绝不能轻言放弃或退出。

      此外,意大利、西班牙历来是现代建筑卫生陶瓷产业的强国,在欧盟市场拥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而纵观当今国际陶瓷市场,意大利、西班牙两个陶瓷生产大国最大的竞争对手无疑就是中国,此次由欧盟向中国陶瓷提出反倾销,一方面可以保护、扶持欧盟内意、西两成员国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打压中国陶瓷,阻止、延缓中国陶瓷进入欧盟的市场步伐,达到竞争力量的此消彼长,可谓是一石二鸟之计。但是,无论欧盟怎么样保护、怎么样阻拦,中国陶瓷企业都必须尽最大可能进入欧盟市场。好在中国企业在去年的反倾销调查中,有数量不少的企业提交了调查表,这种积极的应诉态度,本身就是一种不妥协、一种为自身利益而争的进取行为。当然也有企业放弃了,尤其是马赛克企业,如今面对高额的惩罚性关税,企业只能被动接受这样的结果。

      除此之外,近年来,中国周边国家,如印度、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其建陶产业的发展也非常迅猛,而且比中国更具成本优势。虽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建陶产业发展水平还低于中国,但欧盟对中国反倾销,实际是给了这些国家一个更好的机会。中国企业如果不能有效化解欧盟反倾销带来的“鸭梨”,将会给东南亚国家的陶瓷产业带来一次极好的机遇。

      2011年,中国陶瓷出口海外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鸭梨”,何去何从?如何化解?还需认真思考与应对。(文/王力

责任编辑:张芙蓉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