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资讯









正是他,创办了目前粤东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盖板水箱配件生产企业,是潮州名副其实的“盖板王”。
从2003年开始踏入卫浴配套行业,不过短短的七年多时间里,他已经占据了潮州配件行业30% 以上的市场份额,几乎每家潮州卫浴企业都在用他做的盖板;提前实现了7年前给自己定下的“10年目标”;热爱学习,跑遍全国只为多听多学;有一个全粤东私企中最大的员工会议室;有一种“增长一岁年轻两岁”的乐观心态……
从养殖业跨进卫浴配件界
有卫浴的地方就要有配件,有座便的地方就要有盖板。正是这种需求,催发了潮州配件业的兴起、发展。7年前,潮州已经有了大大小小近千家卫浴洁具企业,但当时潮州做配件的企业只有3家。大部分配件还是从中山、福建过来的,摊上运费平均一个配件的成本要贵1块钱;而且还因距离较远经常供不上货。
就在家门口的生意,为什么自己不试着来做?2003年,陈镇辉第一步做的就是调研潮州卫浴配件市场,经过调研,他发现当时卫浴配件用量很大,有相当的发展空间。
有市场前景,有地理优势,2003年,原先从事养殖业生意的陈镇辉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跨入了卫浴配件领域。
其实当时很多人不敢踏进配件行业,主要是担心两点:资金回笼不了;别人会认为潮州配件不如外地的好。这些担心陈镇辉也想过,但是他经过对自身及市场的客观分析,认为潮州卫浴配件有“三大优势”:地利(家门口,运输成本低,供货便利);人和(人缘好,信用度高);天时(2003年左右,刚好是潮州卫浴企业发展高峰期)。就这样,陈镇辉创办的“潮州辉源配件实业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辉源盖板铺至全球
7年前,这里是一片平地;7年后,这里是辉源人引以为豪的几栋现代化高楼大厦。刚开始,20几个人;现在,辉源有400多号人。
当初,跨进这个行业伊始,陈总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要在10年内实现“行业第一”的目标。当初只是有这么一个目标,究竟会走得怎样,能不能做到,他心里也没有底。
如今谈笑风生,但回忆当年,辛苦二字不由涌上心头。当时人员少,他一个人把厂长、营销、出纳、会计的活全包了。平时把产品放在车后面,自己拉去卖。有时半夜三更有客户要货,也一样去送。“潮州产品不如其它地方的。”当初有潮州企业这样说,陈镇辉据理力争,很认真地做起了这些企业的思想工作。抱着“他们总有一天肯定会相信潮州配件是好用的”的信念,陈总在质量、诚信、服务、公关方式上下足功夫。最初跟陈总合作的客户,至今依然保持着合作。陈总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诚信”。
除了产量大、销量大,陈总带领的辉源在研发上的优势同样十分突出:型号上百种,颜色多样,是典型的“专业盖板超市”。此外,去年,辉源推出高密技术,彻底解决了产品透光现象,使得产品颜色保持稳定,掀开了卫浴配件新的一页。在模具开发方面,辉源解决了产品合模线变黑的难题,实现产品“天衣无缝”的梦想……
陈总在员工大会上,经常激励员工,要以“全世界每个角落,都有辉源的盖板”的信念和心态来快乐工作。
坚信世上没有学不成的
除了天时、地利这两个先天优势外,陈镇辉之所以能成为“盖板王”,与其个人思想、见识密不可分。
陈总对当地有些企业学习意识淡薄,不舍得进行学习投入,表示不理解。在他看来,学习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情。“只要学习,没有学不成的,我知道我什么都不懂,所以要不断地学习”。从7年前说潮汕地方方言,到现在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从7年前从事养殖业,到现在在卫浴配件界做出了不俗成绩,陈总本人的成长、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学习改变命运”的最好例子。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陈总的学习并不是机械性地学习,而是可以转化、消化的:学习—知识—智慧—资源—价值。“当学以致用,1块钱的学习投入换来10块钱的价值收获时,学习就会变得特别有激情、让人高兴”。
社会在高速发展,企业不改变是很痛苦的。因为“改变痛苦,不改变更痛苦”,变是为了不变。陈总笑言,自己是个“善变”的人。而学习,无疑是促进改变的利器。
这里是“人才孵化基地”
潮州目前总共有30余家盖板厂,而在这些盖板企业的管理人员中,很多是从辉源这个学习培训平台走出去的。因为这样,辉源被业界称为“人才培训基地”。
陈总认为,现在企业在发展中不仅产品要创新,更重要的是管理要创新,因为“未来企业竞争主要是管理竞争”。什么是创新管理,“管理”——管“人心”,理“流程”,不同的行业其流程各不相同,但是管“人心”,任何行业都是相同的。企业如何用人、育人、留人?陈总认为,大部分的人才并非天生,而是靠后天培养的,这是企业家应该要考虑的问题,也是企业需要“育人”的原因。而“留人”的关键,则在于抓住员工心态。“80后的员工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赚钱,他们同时更需要的是快乐工作以及得到学习成长的空间”。结合年轻员工的心态,辉源特地建设了员工学习园地、健身中心及3个娱乐场地(便于员工生日、聚会时使用),在宿舍安装了空调、电脑,让员工有一个开心、现代的生活环境。
如果说辉源是培训基地,那600平方米的大会议室则是“知识的摇篮”。这个会议室可以容纳500人,“整个粤东没有一家私企有这么大的会议室”。陈镇辉自豪表示。在这个大会议室里,每个月会有一次全体员工(400人)的讲座培训学习活动,陈镇辉有时请到知名的培训专家讲座时,还会邀请其他企业的老板过来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带动整个学习风气”,陈总还特别感慨地表示:“会议室的投资只不过是一部高级小轿车的资金,小轿车享受的是自己一个人,而会议室受益的是全公司员工”。这样的胸怀与远见确实令人佩服。
他是位“甩手掌柜”
重视员工,注重发挥员工才干,培养从上到下的学习气氛,是辉源在“人和”因素上的关键作为。
“如何让下属帮你,发挥他的潜能、作用,是一名企业管理者的领导艺术”,现实中的陈总看起来神清气爽,是典型的“甩手掌柜”的类型,他把事情、权利都下放到高层、中层、基层管理人员身上,这样一来,他自己落得轻松,下面的人又能得到很大的发挥空间。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陈总在“如何授权是科学的,如何激励是有效的”这一新型管理模式的运用中有独到之处。
管理艺术归管理艺术,其作为一种技巧在沟通管理中无疑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艺术始终还是要企业核心文化的支撑。陈总把辉源的企业核心文化定位于:“真正创造财富的是员工,老板办企业是抱着为员工实现梦想的同时顺便实现自己个人的梦想”。充分显示了陈镇辉重视“人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他说“我离成功还很远”
为村里修路,资助福利院,帮助学生、村贫困户,广东扶贫日捐款,陈镇辉一个都没落下,十分值得称道。
但虽然在事业上、公益上都有了较大作为,但是陈镇辉并不认为自己属于成功人士。“从无到有,是成长;只有对社会有较大贡献时,才能称得上是成功;介于成长、成功之间,则是成熟”陈总认为,自己现在只能说是在“成熟”阶段:已经走过了成长阶段,但是离成功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