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邑:陶瓷让政府发现自身产业潜力

来源:《陶瓷信息》报 2010-06-11
阅读量:9205
  已是4月中旬,高邑的天气却说变就变,曾一度下降到零度以下,让人们再次穿上刚刚脱掉的厚衣服,在高邑县城郊外的公路上除了飞驰的大货车外,在漫天的风沙中很难见到行人。然而,这丝毫不影响冯聚海的好心情。
 
  “这个月即将投产的第三条生产线,是在借鉴意大利技术基础上聘请广东陶瓷业界工程技术人员建成的该生产线,属全国最长、最宽生产线,生产能力和节能减排技术在全国堪称一流。”4月13日,冯聚海在介绍该公司生产设备时颇为自豪。作为高邑县福隆陶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隆陶瓷)总经理,冯聚海说,第三条生产线总长365米,窑体宽3.15 米,日生产能力2万平方米,采用了600吨球磨机、5层立体余热干燥器和以水煤浆做燃料的喷雾干燥塔等一系列节能设备,并从山东引进了2台环保除尘设备。

 
  福隆陶瓷的变化是高邑县建陶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高邑县委宣传部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该县建陶行业有18家企业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完成了技术改造,新上自动压机18台,产品已从最初的印花砖发展到现在拥有地板砖、内墙砖、外墙砖三大系列,微 粉、聚晶微粉、抛光、通体、渗花等五大品种300多个花色,有“力马”陶瓷、“盛亚诺”陶瓷等8个省内著名品牌。“这些努力主要是为开拓高端市场做准备。”有业内人士分析说。
 
  然而,这段路让高邑人走了近20年。如今,高邑这个名不转经传的北方小县城,建陶产业已成其第一支柱产业,其未来的大手笔是打造“华北最大建陶生产基地”。
 
  路,并不平坦。

 
  农业县“以瓷立县”
 
  从石家庄驱车向南50余公里便是高邑县。
 
  高邑县位于石家庄最南端,县域面积222平方公里,辖五乡一镇一个街道办事处,107个行政村,18万人口,25万亩耕地。“方圆在25公里左右。”当地人向记者如此描述高邑县的面积小。而在此之前,高邑县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业县。
 
  高邑县委宣传部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高邑县是著名的小麦、玉米、蔬菜、花卉生产基地和石家庄南部重要的商品物资集散地。蔬菜、花卉是高邑的传统优势产业,是国家农业部命名的“全国无公害蔬菜丰收计划项目示范县”,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协命名为“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县”,蔬菜批发市场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定点批发市场”,是河北省“十大农产品市场”之一。

 
  “近水楼台先得月”。高邑县西部丘陵地带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煤炭等矿产资源,开采方便,品质优良。时至近年来,高邑县的建筑陶瓷、纺织、化工等因此发展迅猛,构成了县域工业经济的主要支撑,其中更是成就了其全国知名的大型建陶生产基地。

 
  采访中,当地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高邑建陶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唐朝时成为“邢窑”的一个重要分支。该人士说,20世纪80年代前,主要以生产缸、盆、耐火村料和低档日用瓷为主。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转向建筑陶瓷,并经历了土窑燃煤、辊道窑燃油和煤气、加长辊道窑燃煤气三个发展阶段,规模不断壮大。据高邑县委宣传部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全县拥有建陶生产企业56家,生产线80余条,年生产能力1.5亿平方米,年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4.3亿元,从业人员15807人,产品包括内墙、外墙、地板三大类别,微粉、聚晶微粉、抛光、通体、釉面等100多个花色品种。产品市场畅销东北、华北、西北等十几个省区市,并远销东南亚、俄罗斯。

  上述当地人士说,高邑如今是“以瓷立县”,建陶产业工业增加值占高邑县全县工业增加值45%,是高邑县第一立县产业、石家庄十大特色行业之一和“河北省建筑陶瓷特色生产基地”。
 
  陶瓷让政府发现自身产业潜力
 
  “发展陶瓷产业让当地人得到了实惠。”福隆陶瓷总经理冯聚海告诉记者,高邑县的一个乡镇此前是全县最穷的一个乡镇,只要天不下雨百姓就没有饭吃,“靠天吃饭”。而当地农民利用脚下红瓷土制造生产建陶以来,很快变成了当地最富有的乡镇。陶瓷让当地百姓尝到了甜头,也让政府看到了陶瓷将要带来的财富。
万事俱备。
 
  据高邑县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高邑县委,县政府当时经过深人调查研究论证认为,高邑县发展建陶业具有资源、成本、区位、市场等比较优势。上述部门提供的当初调研资料显示,高邑县西部的太行山中段拥有大量高岭土,长石,粘土等矿产资源,品位高、储量可观。而高邑及邻近县劳动力充足,人工成本相对较低,土地、电力、燃料等与南方相比有绝对的价格优势:同类产品生产成本每平方米比广东低3元,比山东低2元。
 
  而在区位优势方面,高邑地处华北平原中部,产品可辐射周边省市与北京、天津共同构成的京津冀经济区拥有1.2亿消费群体,市场容量占全国大陆总量的10%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让高邑占据了市场优势.北方大中城市和农村建陶市场潜力巨大,内外墙砖及地板砖需求广量大。河北红宝石瓷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宝石瓷业)作为一家山东人在此投资的企业,其销售总经理徐先生认为,2003年,红宝石瓷业来高邑投资建厂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其地理优势。徐先生告诉记者,高邑建陶企业500公里销售范围包括:北京350公里,山西太原200公里,山东济南300公里,天津400公里,河南郑州400公里,河北石家庄50公里等。“这都是山东淄博等地无法企及的。”徐先生说。
 
  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8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理温家宝来到高邑,亲临高邑建陶工业区视察,并对其给予肯定。“这是对高邑发展陶瓷产业的一种鼓舞。”上述政府部门负责人认为,同时,高邑赶上了全国建陶产业重新洗牌、重新布局、产业北移等诸多改革机遇中。
 
  陶瓷,成为高邑的一个必然选择。
 
  一家企业的发展样本

 
  作为高邑建陶产业的“黑马”,河北力马建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马建陶)是目前河北省最大的建陶企业,成为该县建陶产业发展的一个企业样本,也是众多建陶企业追求成功的缩影。
 
  4月14日上午,力马建陶生产厂区外停满了前来运货的车辆,大门前的保安人员热情地接待者每一位来访者。力马建陶人力资源部韩石芳向记者介绍,力马建陶成立于2000年6月20日,座落于河北省高邑县北焦工业区,属于民营股份制企业,现有员工2400名、6条生产线,生产制造销售内墙砖、外墙砖、地板砖。韩石芳说,力马建厂初期,正值高邑第一波内墙、外墙砖因档次低、产品质量差被市场大面积淘汰时。在这一形势,力马发展自动化生产线,用自动压机代替手动压机,用大吨位球磨机代替手工干粉破碎。很快建立起企业的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
 
  1999年,力马建陶董事长、总经理陈增现开始兴办民营企业,2000年投资300万元,建成一条内墙砖生产线。直到2007年,总投资达1.8亿元,年产各种高档抛光地板砖1500万平方米。在省内排名第一。2000年的高邑建陶产业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自由、散漫地缓步发展。当时的陈增现曾考虑力马建陶的发展方向,像其他企业一样“稳定压过一切”还是自己扩大规模?陈增现回忆,毕竟在当时的高邑还没有经验可借、成熟的路子可走,扩大规模要冒很大的经营风险。
 
  陈分析认为,当时我国建筑陶瓷生产企业约为4300余家,仅广东、福建、四川、山东、浙江、五个省份的企业数量就占全国的63%以上,其中年产700万平方米的可算中型企业,规模最大的企业年产量达1亿平方米。而力马建陶当时的三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达1500万平方米,从规模中看,在全国排名处在行业第二层次。在河北省内排名第一。这让陈增现找到了扩大规模的勇气与信心。
 
  不仅如此,力马建陶当时还处于区位交通、市场、原材料、劳动力等优势。陈向记者算过这样一笔账:当时山东淄博每吨煤价格高出高邑本地100元左右,按1条年产300万平米地板砖生产线每天消耗标煤50吨计算,每条线每年比山东淄博要少支出150-200万元。“扩建力马,做大做强。”陈增现回忆。
 
  当时在业界引起轰动的是,2006年5月,力马建陶投入运行的幻彩微粉抛光砖生产线设备均采用全国一流技术与设备,采用了三机一线的顶级配置,“打破了当时多项世界第一:窑长第一,配置第一、产能第一” 。
 
  随之,福隆、恒泰、金正、红宝石、恒力等纷纷涌现、崛起,成为当地有影响力的建陶企业。高邑建陶产业迎来了一个发展高峰期,

  “大手笔遭遇“小算盘”
 
  高邑县面积虽小,但并不阻碍其对陶瓷产业的大手笔规划。
 
  “目标是建成华北最大的建陶生产基地。”高邑县一政府官员向记者介绍,力争通过未来两三年的努力,全县建陶生产能力实现翻番,达到3亿平米以上,占到全国建陶生产能力的10%以上,年销售收入突破50个亿,在全国建陶产业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政府的这一大手笔并不被企业看好。一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负责人说,“除力马、福隆、红宝石、恒盛等几家企业外,整体还是处于低端、无序状态发展,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该人士认为,高邑建陶产业虽然经过近20年的发展,如今却颇有“起大早赶晚集”的意味,在许多人看来高邑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新型产区。
 
  红宝石瓷业销售总经理徐先生向记者介绍,红宝石瓷业销售人员在2004年外出销售其生产的精工砖时,外地经销商对此不认可,甚至对高邑能生产高档砖表示怀疑。而当地陶瓷企业的展厅形象也印证了其整体水平的低端。走在陶瓷生产、销售的工业园区及县城等,记者注意到,其大都是将产品摆放在农家院落里或沿街平房作为展厅,甚至直接把产品摆放在厂区外的空地上、道路边。
 
  徐先生认为,高邑建陶产业中虽然几家大规模的企业已经有所突破,但整体而言目前仍受技术的制约,致使无法实现做高端产品的路子。“如果没有好的技术人队员,产品不稳定,无法谈起好的经济效益与打造品牌。”徐先生说。
 
  而让高邑陶瓷产业面临更为迫切的是其自身行业的自律。
 
  “高邑如此大规模的产业,竟然成立不了一个行业协会,对于投资者更是来者不拒。”上述不愿透露姓名企业负责人说,当地建陶企业基本是农民起家,各自为战,销售产品以淄博为参考,在市场卖多少钱全由自己说了算,一到销售淡季市场就更加混乱。该人士介绍,以价值100元产品为例,广东砖利润是20元,山东砖为10元,而在高邑就少的可怜了,需要政府政策的良好引导。
 
  本报记者获悉,高邑县政府也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提到,“产品低档次的严重雷同,造成了同业间竞争激烈,一些企业为争抢市场,采取降低质量、压低价格等不正当手段进行竞争,影响了行业整体效益,‘高邑建陶’一度成为低档次、低质量的代名词,直接影响了高中档产品市场的开拓。”不仅如此,高邑还面临着污染严重、资金、电力、土地、物流等外部因素制约。
 
  力马建陶董事长陈增现同样认为,高邑县现有陶瓷企业面对的形势并不乐观。陈感叹,近20年的发展,高邑建陶产业没有产生一个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作为企业要采取系统科学的管理方法加强内部管理水平,避免内耗,同时投入研发经费,增加技术研发能力,踏实地搞研发,大力宣传自己的品牌。
高邑建陶产业实现有序化、高端化、品牌化,需要多久?“10年甚至20年。”业内人士给出了这样一个时间表。( 柴刚 )
责任编辑:尔东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