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资讯









朔州从1989年建市至今,走过了20个年头,全市财政收入从当初的不足亿元到去年突破100亿元。但突如其来的一场金融风暴,让出生证上有着 “煤电”烙印、而又刚行成年之礼的朔州,面临着一次新的机遇与抉择。市委、市政府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更坚定了战胜危机的决心。
朔州决策层认为,金融危机面前,以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为思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是营造科学发展新优势的重点所在;要狠抓项目建设,项目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载体。
应县明禾公司4000万件高档日用瓷、天美公司25万件高档卫生瓷等一批技改项目;右玉全盛公司1.2万吨粉状乳化炸药、三元公司11万吨碳素、平安化肥15万吨合成氨和30万吨多孔硝铵等项目;朔城区金园和新时代3个220万吨干法水泥、平朔1亿块粉煤灰蒸压砖和煤矸石烧结砖等项目;右玉生态、山阴广武、应县释迦塔、怀仁金沙滩、朔城区神头海等旅游项目,将使陶瓷、化工、新型建材、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成长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据今年前两个月的统计显示,新兴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全面实现增长。
以园区建设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
朔州市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专门对火力发电厂粉煤灰排弃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进行攻关研究。他们利用平朔矿区和朔州市粉煤灰资源丰富的优势,自主创新的“自粉煤灰中提取氧化硅和氧化铝的新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已成功开发出氧化铝、超细白炭黑、微硅粉等产品。其中微硅粉应用领域很多,可广泛应用于机场、道路、高层建筑、塑料、橡胶添加剂等,市场潜力巨大。据项目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实现中试车间连续生产,力争在年内实现工业化生产,初步形成粉煤灰产业化开发的又一条循环链条。
矸石发电后产生的粉煤灰,被送到园区内的干法水泥厂,制成了水泥。园区内的硅锰合金厂产生的废渣被粉碎后,直接加工成新型环保建材。每年矿井排放出的300万吨废水和山阴县每年产生的200万吨废水通过管道输送到了园区,净化后被二次利用。同时,发电厂产生的热能被输送到了县城,方便了居民供暖。
据公司副总徐晓峰介绍,随着日产熟料5000吨的新型干法水泥厂、年产2亿块煤矸石烧结砖项目的竣工投产,每年可就地转化煤矸石、电厂粉煤灰、电冶厂硅锰渣等废物废料100多万吨,将全面实现园区“三废”的资源化、效益化和环保化。
除了金海洋、平朔园区外,朔州市今年重点新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旗牧场煤电新区、富甲工业园区、金城东工业园区、云东经济开发区等循环经济园区,以集约、高效、综合利用为主发展煤炭产业循环经济;以煤炭洁净利用和废物综合利用为主发展电力产业循环经济;以煤炭加工转化为主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循环经济;以“三废”利用为主发展新型建材产业循环经济。通过园区集聚企业,在不断改善企业内部产品综合利用、科技创新和节能降耗的基础上,促进企业产品间的相互衔接利用,形成小企业、大产业,小产品、大循环的发展格局。
以雁门关生态畜牧区建设为重点,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朔州强市富民的基础在 “三农”,重点难点也在“三农”。经过几年来雁门关生态经济畜牧区建设,畜牧收入占到了朔州市农民纯收入的近30%,在山阴等重点区县,这一比例更高。畜牧业在全市财政总收入所占的比重虽不及煤电,但已成为全市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去年底,山西天沐合生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右玉县落地建厂,该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设了国内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羊产业“工程技术转移中心”。现存栏规模已达1万余只。公司董事长薛志新表示,公司采用“龙头带动、大户加盟、专业化发展”的模式,愿意同时把育肥基地也放在朔州。这将为全市农民增加畜牧业收入再添新途径。
今年,全市将继续实施规模健康养殖计划,继续抓好人畜分离小区、良种推广、饲料饲草、防疫检疫四大工程。采取省市县三级补贴的办法,新建人畜分离示范小区80个,其中奶牛小区50个,肉羊小区30个;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养殖集中度,实现规模化养殖、现代化管理,从根本上增强产业素质和抗风险能力,推动畜牧业持续壮大。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