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资讯









美国所以能在短短的二百多年中建成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因为它们没有值得骄傲的过去,只有等待开拓的未来。虽然他们在移民新大陆时一无所有,但是“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对幸福的追求。”《见美国独立宣言》。他们为了明天的幸福,只有不断的开拓和创新,这已成为美国人的文化。从福特的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生产线的创新;斯隆的事业部制的管理制度的创新;特曼教授所推动的硅谷模式的创新等等,无不体现了美国人的创新精神,这种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富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那么,企业家的开拓和创新精神对陶瓷行业有何启示?
首先,我们要改变企业的短视症。
创新就是为了创造美好的未来,并为此而不懈的努力。但我们的企业,甚至一些品牌企业,由于缺乏远见,动不动就举起价格战这把屠刀,并且大肆传播降价的信息。此时,我们是否想过,品牌其实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一个真正对品牌负责的企业,是不应该大张旗鼓打价格战的,当我们正在为我们的产品并不比别人差,但价格却卖不上去而愤愤不平之时,却动不动就打价格战,那么,我们何时才能走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新路?
其次,我们缺乏创新精神。
有远见的的企业才会为了美好的明天而去创新。不久前,同为亚洲发展中国家的韩国三星,能够在今天远远超过以技术创新而著称的索尼,就是因为李健熙对未来市场趋势深刻的洞察力。世界上处于困境的半导体产业,在90年代出现了飞跃的机会,日本人决定放弃,李健熙不顾股东们的强烈反对,强行投入大规模资金,迅速抓住了日本丢弃的机会,三星只花了11年,就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内存制造商,并且最先将256M的D-RAM推向世界市场。看起来三星的这个行动具有偶然性,但是具有远见,洞察力并富于创新精神的李健熙的成功是必然的。
纵观我们的不少陶瓷企业,有一个美名,就是很“实在”,其内涵就是看见别人成功了,我才会去做,也就是说,我们只做眼皮底下能看到的事情,别人成功了我就去模仿,过去到处都是模仿的金花米黄,今天抄袭的洞石又在满天飞。正因为患了短视症,所以不需要有远见,也不需要对市场的洞察力,哪里还谈得上创新?实际上,创新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只是一个时髦的话语,无论在企业漂亮的宣传手册中,墙报上,还是在广告中,都在大谈其创新,其实没有创新的理念,文化和制度为保障,则一切都是空话。
企业崛起最稀缺的要素就是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企业家成长需要有合适的土壤,这就要求老板的目光远大和给予企业家的宽松环境,所以说变革从老板开始。
最后,寄语我们的陶瓷新产区,作为后来者,重复老产区的做法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开拓和创新才能崛起,这就要求新产区的政府和企业,给职业经理人一个像硅谷那样的宽松环境,造成人才辈出的大好局面,以推动新产区经济腾飞!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