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资讯








MARCOPOLO
当雅丹地貌的轮廓被晨光唤醒,当丝路古道的沙砾承托第一缕足迹,马可波罗瓷砖 “设计新丝路” 第五季的征程,在敦煌的广袤天地间正式启程。这不只是一场 88 公里的徒步,更是一次与自然对话、与自我相遇的旅程。
关天颀、高志强、范轶、戴祖波四位导师,以脚步为笔,在行走中解锁戈壁的馈赠,沉淀对设计与人生的思考。
设计新丝路
关天颀
空间进化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创始人/首席设计师
“在徒步的过程中,我们会得到很多灵感,这些灵感原本在我们平常书本,或者在其他一些视频当中得不到的。在这种孤独的苦旅当中,更加认清自己。那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见天地,见自己
敦煌的戈壁从不是单调的荒芜,而是一本立体的 “自然画卷”。阳光斜切过岩壁,明暗交错的纹路如天然雕琢的图案,每一道褶皱都藏着风沙千万年的痕迹。
戈壁的征途从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一群人的并肩同行。体力不支时,身旁总会伸出一双有力的手;脚步放缓时,队友会放慢节奏轻声鼓励。原本陌生的伙伴们,在笑声与汗水中渐渐熟络,队友间的扶持,成了征途上最温暖的光。
每一次探索 生命不止
每一步脚印 享受生活
- 设计新丝路 -
这场徒步,不仅是走完88公里的距离,更是突破自我设限的过程。它让每个人看清内心深处那份“不放弃”的斗志,成为更坚定的自己。
设计新丝路
高志强
AFFD建筑设计事务所
创始人
“我用脚全程丈量了这片土地,我真的感受到了敦煌。而且我感受到了敦煌也感受到了我。”
“丈量”从来不是单向的“走过”,而是双脚与土地的对话,是自我与这片古老土地的共鸣。当鞋底磨出痕迹,当汗水渗入沙砾,与敦煌的联结便愈发紧密了。
翻开徒步路线图,从阳关镇出发,经丝路古道遗址、香炉墩、南泉湿地,再到碱泉子地界,88公里的路程被分成了三天的征途。
从第一天的“适应”,在陌生的沙砾路上寻找节奏;到第二天的“突破”,翻越坡度最长的路段;再到第三天的“冲刺”,每一个任务点都是“坚持”的坐标。
当裤脚沾满细碎的沙粒,当夕阳漫过沙丘、与影子相叠。我们才真正懂得:“感受敦煌”从不是一句口号。
徒步行走,感受到戈壁小草在风沙中扎根的坚韧时,读懂了“逆境生长”;触摸到丝路古道的斑驳石碑,领悟历史的重量;站在开阔的戈壁滩上,明白“渺小与广阔”的辩证。
这些从土地中汲取的感悟,远比书本上的文字更鲜活,也让“设计新丝路”的意义,在丈量中愈发清晰。
设计新丝路
范轶
叠加OFFICE
创始人/设计总监
“在走的过程之中,我们就有机会能够和自己做一个对话。就好比人生,在不断前行的过程中,其实你有很多同伴、对手和周边的环境。那么,如何以一个自己的节奏去走,这是非常重要的。”
徒步的路上,“节奏”是隐形的考验:有人习惯大步流星,有人偏爱稳扎稳打;有时身体发出 “疲惫”的信号,却硬撑着跟上队伍,反而打乱了自身的节奏。
前行的路上从不乏“干扰项”,但真正能让人走稳走远的,是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走好人生的道路亦是如此,要做到不被他人的步调左右,不被暂时的困境打乱,懂得在“快” 与“慢”之间找到“呼吸与步伐”的平衡,才能走得从容、走得坚定。
戴祖波
PXD·庞喜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创始合伙人
“说实话,腿真的很痛很痛。但是我还是坚持下来了。我觉得这是一种历练——包括对以后的生活经历也好,还是对小孩的一种说法也好。”
当沙砾反复磨搓着鞋底,腿部肌肉从酸胀到僵硬,每一次抬腿都像拖着灌铅的重量,每一次抬腿都要靠着意志力支撑。这样的疼痛,在 88 公里的征途中反复出现。
(2025)
MARCOPOLO
极目远眺,沙海无边无际,前路似被风沙揉成模糊的轮廓,“停下”的念头曾悄然浮现,但出发时的那份热忱、脚下土地藏着的丝路故事,始终在心底闪耀。一步、再一步,让痛感成为前行的“刻度”,记录着每一次与自我的对抗。
- 设计新丝路 -
这场徒步的“历练”从不止于征服距离。那份在疼痛中坚守的意志,会化作日后面对生活风浪的底气:当工作遇阻、生活承压时,想起戈壁上“痛却不停步”的自己,便多了份直面困境的勇气。
而这份经历也是写给孩子的“人生教案”—— 不是空谈“坚持”的道理,而是用亲身走过的路告诉孩子:唯有不惧痛感、守住初心,才能在历练中长出铠甲,遇见更坚韧的自己。
“设计新丝路”第五季的征途暂告一段落,但与自然的对话、与自我的探索,永远在路上。山河辽阔,行者常在;心向远方,终有回响。下一季,我们再赴山海,再启新程!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