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资讯







“这年头生意难做”,相信每位老板都有过这样的感慨。也有人认为“不是生意难做,而是消费者变精明了,他们现在买什么东西都是既要、又要、还要。”
但现实中有些消费者的“精明”,已经打破了道德的底线,他们不仅是既要、又要、还要,而且是硬要、不给就闹、不满意就投诉。前段时间电商平台的“仅退款”风波,便是一个典型的人性“照妖镜”。
消费者收到商品后只要上传一张照片,就可以直接申请“不退货退款”,不花一分钱将商品占为己有;甚至有些居心不良的人会通过恶意下单再退款的手段 “炸店” ,给商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卑劣的人性,让原本能让消费者获得更好购物体验的“仅退款”功能变成日夜折磨电商平台和商家的勒绳。被市场监管总局约谈后,各大电商平台自今年开始陆续取消或者优化了“仅退款”的规则。
各位瓷砖经销商老板要注意的是,这类无底线的“羊毛党”和钻规则漏洞的“白嫖党”,并不只在线上活跃,他们在线下消费时,本质上还是同样一副嘴脸。
网上有一个关于“低端客户”的梗:低端客户只花1块钱,想买2块钱的产品,实现3块钱的效果,享受4块钱的服务,出去吹5块钱的牛,回过头还要拼命你挑毛病,试图抵赖掉5毛钱的尾款,再拿2块钱的赔偿。
今天这篇文章,中陶君打算为瓷砖经销商们说几句公道话,提醒他们“避雷”5类奇葩客户。注意!最后一种最为致命,基本做一单亏一单,甚至还可能把生意拖垮!
第一类:攻略侠
现在人装修上网看攻略,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了。对于瓷砖这种本身就关注度低、专业知识复杂的产品,别说小白用户,刚开始卖瓷砖的导购都很难在短时间内摸清楚。
偏偏有些消费者,在网上看了几个伪科普视频,就觉得自己很专业,一上来就说要看产品质检报告。明明对瓷砖各项性能指标一知半解,还不懂装懂,商家跟他们说实话、讲道理,却是一个字都听不进去。
中陶君在后台经常收到这类消费者的私信,给大家举两个真实的案例。
案例一:有消费者因为家里有小朋友,非常担心装修材料含有甲醛或者辐射,中陶君解释瓷砖是绿色建材,不存在释放甲醛一说,另外担心瓷砖放射性超标,可以选购带有放射性A类3C认证标识的产品。接下来该消费者又开始钻牛角尖,说自己选购的瓷砖虽然有3C认证,但是质检报告上的放射性I Ra≤1.0,网上博主说辐射得小于0.8才是健康的,不敢用了。
案例二:有消费者购买了某品牌的产品,都还没有拆封验收,就开始大喊翻车踩坑。原因竟然是瓷砖包装箱上执行标准一栏,除了标注有附录G(国标),还写了一个附录A(企标),该消费者表示自己焦虑了一晚上,到处查攻略、问“专家”,越发怀疑该产品质量不过关。
针对这类消费者,他们其实一开始就是抱着怀疑的态度,任你说再多都是“对牛弹琴”。东西好不好,只有用过才知道,不要试图通过语言来获取他们的认可。总之一句话:不理解但尊重。
第二类:内幕侠
“瓷砖就是泥巴烧的,成本几块钱,卖一百多,太暴利了”“瓷砖水很深的,不会讲价都是大冤种”“品牌瓷砖全是贴牌的,买品牌就是交智商税”......
大家是不是也经常能刷到类似的言论?这类消费者大多觉得自己很了解市场行情,同时还掌握了一些所谓的行业内幕。在他们眼中,瓷砖经销商一片800×800㎜规格的瓷砖卖30元,至少含泪挣了20元。
给大家举个真实案例:有个消费者在线下门店买了一款750×1500㎜规格的瓷砖,折合下来一片单价是62元,后来他又在线上看到有商家售卖类似花色的产品,价格只要30出头,于是直接破防了,认为是门店坑了他一大笔。对此有网友表示,线下门店有物流费、门店、仓储、人工等成本,还要提供上楼、退换补的服务,62元/片已经算是良心价了。
更让人无语的是,这类消费者通常表现得草木皆兵,任何一项收费对他们来说都是“黑心商家坑人”“坐地起价”的讯号。
在前期询价的时候,他们会下意识拿网上的“瓷砖底价”来做对比,美其名曰“打破信息差”;在后期服务的时候,他们又会下意识把各种服务视为商家本就应该免费提供的,超过次数的退换补货得自己出搬运费?商家坑人!瓷砖切割倒角得自己出加工费?商家坑人!
遇到这类消费者,各位瓷砖经销商不妨放手让他们走,让他们去网上购买所谓工厂底价的“特价砖”,承担没有任何保障、没有任何服务的因果,真正踩过坑、吃过亏,自然就老实了。
第三类:变脸侠
买瓷砖的时候使劲卡预算,不便宜的不买;瓷砖买到手了又开始扣细节,追求完美。这种下单前下单后两副面孔的消费者,大家是不是也经常会遇到?
这类消费者是既要熊掌又要鱼的典型,他们往往忽略了“一分价钱一分货”的道理,殊不知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低价,也不存在100%的完美。说白了,不想给正常合理的价格,就要做好包容小瑕疵的心理准备。
中陶君也见到过很多类似的案例,其中消费者吐槽最多的就是品牌和产地的问题。
案例一:有个消费者在某一线大品牌的门店里看上一款砖,但因为价格超预算,于是选择了该门店里另外一款不太知名品牌的“平替”。货送上门后,消费者又因为包装箱上的品牌和店里门头不一样,说该商家卖假货、诈骗。商家很是无奈,表示导购在介绍时并没有隐瞒品牌不同的事情,而且标签和单子也都写明了,消费者纯属无理取闹。
案例二:有个消费者购买了某品牌门店促销活动的特价产品,各种优惠和奖品都薅完了,全屋瓷砖不到8千元。货送上门后,该消费者发现产地一栏除了广东佛山之外,还有江西景德镇,直呼被坑了!后续该消费者又以砖坯发灰、不是双零吸水率、有水波纹等等原因,要求商家全额退款。
这类消费者最大的问题在于太过理想主义,他们前期眼里只能看到价格,有了低价格的前提之后,眼里又只能看到产品的缺点,不仅折磨别人,也折磨自己。
第四类:网暴侠
进入自媒体时代之后,每个人都有了发声的渠道,消费者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也不再是通过官方客服、消委会或市监局解决,而是在网上发泄自己的不满。因此不管哪个品牌,自媒体平台上基本都会存在一定的负面信息。
此处提到的这类消费者,指的就是消费过程中一有不顺心或者不合意的地方,便不分青红皂白地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发帖“避雷某某品牌”的人。而他们很多避雷的原因令人十分无奈,啼笑皆非。
服务态度不好?避雷!有消费者直接杀到佛山某瓷砖品牌的总部,想从源头厂家购买瓷砖,殊不知该厂家只接待B端客户,不直接向C端用户销售。该消费觉得自己白跑一趟,还被怠慢了,于是发帖称该展厅导购服务态度差,避雷这个品牌!
用不了国补?避雷!有消费者选购了某品牌的瓷砖产品,期间因为个人的原因错过了国补政策,要求商家要按照补贴之后的价格销售给他,被拒绝后恼羞成怒,要求退还全部定金。而商家因为已经做了量房设计等服务,不同意退定,该消费者便在网上到处抹黑这个品牌。
合同不能按照我的要求签?避雷!有消费者在选购瓷砖时,要求商家将“广东制造,假一罚十”“有水波纹、R角无条件退款”等条件写到合同里,商家表示不接受这些条款,直言从来没有签过这样的合同。虽然买卖不成,但该消费者还是在网上发帖,呼吁大家避坑这家门店。
除此之外,还有瓷砖用了几年开裂要赔偿的,瓷砖铺贴完之后发现花色不对要退款的,各种各样的客诉问题都有。更有甚者为了发泄不满特地开一个账号,每天发布一条品牌避雷贴。
有行业人士分析出了这类消费者的心路历程“想占便宜→没占到便宜→网上曝光你”。遇上这种客户,可能有的瓷砖经销商会以为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实际上一次次无底线的退让,只会让他们更加变本加厉、得寸进尺。
第五类:白嫖侠
中陶君经常能在网上看到消费者问买瓷砖要不要给定金、款项应该在什么时候结清的问题。可能有些人是第一次装修没经验,但是买过瓷砖的人大多都知道,市场惯例是先交定金,货到付全款。
众所周知,定金体现了消费者的购买诚意,有助于建立双方的信任关系。只有交了定金,商家才好安排专业人员上门量房、设计铺贴方案、备货或加工定制。
部分不讲理的消费者会提出不交定金或者少交定金的需求,方便后面自己随意更换或取消订单,而商家已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只能打水漂。对于这类消费者,商家可以借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珅的经典台词——我不是要你的钱,而是用你的钱办你的事。
至于何时结清尾款的问题,网上90%以上的装修博主都建议消费者买瓷砖不要付全款,要留部分尾款作为后期验收的保障。但事实上,瓷砖与定制柜、门窗、涂料等等需要包施工按照的品类不同,瓷砖商家收取的只是材料费,并没有挣施工的钱,收到货后确认没问题便付全款,完全合情合理。
有些消费者会要求等到瓷砖和美缝全部施工完再结清款项,然后铺完瓷砖就开始各种找茬。比较常见的有“提灯验砖”现象,发现有一点不平整就要求扣除尾款;还有一种是以各种理由拖延付款,然后赖账失联。
中陶君在小红书上看到过一个比较有趣的案例。有消费者购买了价值1.1万元的瓷砖,定金付了2千元,收到货验收后又付了3千元,剩下的款项要求等开始施工了再付。后面在商家的多次催促下又付了5千元,还剩余1千元尾款迟迟不结清,于是商家上门拉走了价值1千元的瓷砖。业主发现后马上报警处理,指控商家盗窃财务;而商家却表示该消费者花了1万元买了1万元的瓷砖,大家算两清了。
遇到这类消费者,瓷砖经销商们更加不能退让,要切记买卖双方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而诚信也是相互的。不肯给定金、不肯结尾款的行为,实际上就是白嫖。
除了以上5种消费者,你还遇到过哪些奇葩客户?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一起“避雷”!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