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首家陶艺馆打出文化牌

来源:中国陶瓷网 2008-12-19
阅读量:1342
     说起艺术陶瓷,在京城众多角落都能寻到它。家居卖场、软装店、街边小摊都是它的落脚之处,祖传、原创、仿造,什么“来头”的陶瓷应有尽有,但若要寻找一个能真正体现陶瓷文化、“读懂”陶瓷艺术的地方,恐怕要看向即将开业的闽龙陶瓷艺术馆。三大专业高校在此分设展厅、历史名窑作品一一呈现,用闽龙陶瓷艺术馆馆长陈进林的话说,来此一游便能品味陶瓷文化、知晓陶瓷的前世今生。

  三大院校分设展厅尽展陶瓷文化

  再过3天,一座拥有近万平方米的京城首家日用艺术陶瓷馆——闽龙陶瓷艺术馆将在十里河地区开门迎客。作为一个感受陶瓷魅力、领略陶瓷艺术的好去处,闽龙陶艺馆亮出的第一张王牌便是与中央美院、清华美院、景德镇陶瓷学院合作,设立了三大专业院校师生作品展区。

  “为中国三大陶瓷专业院校设立独立展区,将师生们的作品一一呈现,既体现陶瓷艺术馆的专业性,又让人们品味到关于陶瓷的视觉盛宴。”虽然尚未正式开业,但当闽龙陶瓷艺术馆馆长陈进林站在一个个名称不同、装修风格迥异的展区门口时难掩饰兴奋之情。据他介绍,除了替中央美院、清华美院、景德镇陶瓷学院量身打造专业展区外,陶瓷艺术馆还设有“现代陶瓷艺术大师作品展区”、“历史名窑作品展区”、“中青年陶艺家作品展区”、“陶艺大师工作区”、“陶瓷艺术研究报告区”等多个区域。“走进每一个展区,呈现在你面前的都是具有独立体系和鲜明特色的中国陶瓷技术和艺术精品,就像打开了异彩纷呈的中国陶瓷史那流光溢彩的宏伟画卷。”       

  据悉,为方便消费者了解、欣赏,陶瓷艺术馆里每件作品的规格、大小、重量全都一一标明,如果你觉得光看还不过瘾的话,还可到以“鸟巢”为造型的陶瓷体验中心去体验制陶的快乐,感受陶瓷之魅。用业内人士的话说,闽龙陶瓷艺术馆将陶瓷文化展现到极致。

  百万元重奖鼓励原创设计

  “说起陶瓷,外国人认可的不是箭牌、诺贝尔、法恩莎等建筑陶瓷,而是能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陶瓷。”有人这样形容艺术陶瓷的地位。而作为有着近百年历史的陶瓷艺术,虽然有陶瓷艺术馆、博物馆等地进行展示,有中央美院、景德镇陶瓷学院这样的专业院校来传承和发扬,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厂家日夜批量生产,但在信息化、数字化和消费需求变幻莫测的时代,艺术陶瓷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面临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原创设计缺乏。

  “随便到哪个卖陶瓷的地方逛一圈,就会发现有不少陶瓷‘长相’极其相似,而商家说不定会直接告诉你这是模仿某某厂家或某个名家的作品。”景德镇陶瓷协会副会长、闽龙陶瓷艺术馆总经理孙飞说。正因为如此,闽龙不仅以建陶瓷艺术馆的形式宣传陶瓷文化,还通过举办陶瓷原创设计大赛为陶瓷艺术注入新鲜血液。

  据了解,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景德镇陶瓷学院和闽龙联合举办的2009“闽龙杯”全国陶瓷原创设计大奖赛暨作品展已于上月启动,凡是从事陶瓷行业及相关设计者均可参与,获奖者将得到总额达100万元的奖金,仅金奖获得者就可独享50万元重奖。与此同时,闽龙还在景德镇陶瓷学院设立了每年10万元,共计100万元的“闽龙奖学金”,以帮助更多品学兼优的学子顺利完成学业,把掌握的陶瓷技术学以致用。

  用艺术为品牌文化加码

  让陈进林高兴的是,著名艺术家韩美林亲自为“北京闽龙艺术馆”题写了馆名,这坚定了闽龙陶瓷艺术馆“讲好”、“讲透”陶瓷文化的信心。他说,投资8000多万元建立陶瓷艺术馆,不是为了如何从艺术馆上赚钱或挖掘新的生意门路,真正的用意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促进陶瓷文化交流,从而打造北京陶瓷文化产业品牌。

  事实上,闽龙跟陶瓷的渊源从6年前就开始。从最初数万平方米的陶瓷批发市场,到如今经营面积20万平方米、国内外200家知名品牌入驻的闽龙陶瓷总部基地,闽龙与陶瓷有着不解之缘。“以前人们说闽龙都只谈闽龙现象、闽龙的经营模式,现在有了陶瓷艺术馆,人们应该换个话题谈闽龙艺术了。”陈进林说,企业品牌的最高境界还是文化内涵,闽龙正在一步步探索陶瓷文化,为企业文化加码。

  不过,尽管陈进林操盘的营生几乎囊括了陶瓷的全部, 建筑陶瓷、日用艺术陶瓷在闽龙一应俱全,产品、文化、艺术面面俱到,但他始终还有一个思考,就是如何丰富中国陶瓷行业的产业链,因为他希望为中国的陶瓷行业发展尽到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

责任编辑:SAM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