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陶行业新质生产力“方法论”!这7位陶业大咖讲透了

来源:中国陶瓷网 2024-06-28
阅读量:1948

6月20日,2024中国瓷砖设计与工艺创新论坛暨建陶行业首届“新质杯”颁奖典礼隆重举行。此次活动设置了“寻找陶瓷行业新质生产力”高峰论坛环节,特邀国家建筑卫生陶瓷检测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刘亚民、惠达瓷砖事业部总经理严仕杰、新明珠集团产品规划部总监周惠、顺成陶瓷集团研发中心经理张锋、佛山赛德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赖宁、BG葆格荟西班牙瓷砖平台联合创始人李伟成,与主持人鼎维设计创始、总经理程小丽展开深度分享和交流。

七位嘉宾围绕瓷砖设计美学流行趋势走向、瓷砖实用性能技术突破难题、专精特新品牌如何建立竞争壁垒、新型材料出现将助推建陶行业向哪方面发展四个话题各抒己见,现场金句频出。

本文将以文字的形式还原当时热烈探讨的盛况。

程小丽: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以来,这一词很快就席卷全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倡导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与重要着力点。

建陶行业经过前几十年的高速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供大于求的环境,同时还面临着房地产暴雷、消费降级、用户审美疲劳等多重困境,迫切需要“新质生产力”这一良药。从技术装备、材料工艺、市场营销到用户端造物场景实现,建陶行业的整个产业链条都需要系统化升级来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陶行业新质生产力有三个核心要素:一是科技创新的原创性和颠覆性,二是数字经济的大力发展,三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目前,建陶行业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我们做到了哪些?哪些还需要我们继续发挥大干快上、艰苦奋斗的精神去探索?

主持人鼎维设计创始人程小丽

接下来进入话题探讨环节——

 

话题一

程小丽:复刻天然石材纹理、光感、质感是今年瓷砖设计流行趋势,复刻釉、真石釉、胶水干粒等等新工艺频出,它主要是实现了哪方面的突破?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这些技术的创新迎合了哪些大众审美的趋势变化?

周惠:我认为,瓷砖的工艺迭代不代表趋势,是为产品的效果而服务的。研发的最高境界让产品更自然,初衷一定是以用户为导向,用户不在乎瓷砖运用了哪些工艺,而是考虑颜色、纹理、质感效果和规格。因此,我们做产品不能只关注某个工艺的创新,而要考量如何利用产品使空间达到最舒适的状态。


新明珠集团产品规划部总监周惠

张锋:结合品牌销售及用户需求来看,行业的产品研发出现了三“化”趋势。一是数字化,解决生产创新效率问题;二是功能化,纵向解决使用空间的需求;三是时代化,满足新消费群体质价比需求。

在产品研发上,顺成陶瓷集团一直遵循三个“一代”理念—储备一代、开发一代、销售一代,迎合市场趋势,缩短与国外产品设计的差距,在生产上不断突破技术瓶颈,目前已经成为行业首家解决亮面岩板热弯工艺难题的企业。

顺成陶瓷集团研发中心经理张锋


话题二

程小丽:瓷砖有两大性能,一个是装饰性,一个是实用性。最近几年,不少品牌开始走细分赛道,在功能上做功课,比如耐磨、防污、防滑等等,从工艺的角度来看,您觉得哪个技术是最难攻克的?从市场需求和人口结构来看,哪一个是最具备市场竞争力的?

严仕杰:瓷砖的所有功能中,防滑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一方面,目前国内整个建筑装饰行业对防滑功能的关注度和应用太低太少了;另一方面,随着老龄化社会来临,空间健康防滑将是刚需。在安全的环境内欣赏美,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方向。

惠达瓷砖事业部总经理严仕杰

值得一提的是,惠达从2023年就坚定不易走差异化路线,驶入防滑赛道,树立“打造防滑砖第一品牌”的目标,践行新的slogan——瓷砖防滑,我选惠达。

刘亚民:从国家相关标准来看,产品安全是首要,而建筑空间产品安全标准之一就是防滑。

防滑产品的研发首先要考虑应用场所,例如墙砖,那就不需要考虑这一性能,而家居空间中的客厅对防滑性能的要求相对低一点,但是会议室、学校、食堂、医院、浴室这些场所则需要更高的防滑性能。因此,建陶行业需要针对防滑瓷砖制定相关标准,以适应不同的场所需求。

国家建筑卫生陶瓷检测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刘亚民

目前,行业已经有相关标准提出了对不同场所防滑等级的要求。需要强调的是,瓷砖的功能性指标不是越高越好,防滑级别高可能会影响防污、耐磨效果,要匹配使用场所研发最优解决方案。

 

话题三

程小丽:众所周知,建陶行业不乏“小而美 专而精”的品牌,它们可能专门做水泥砖、木纹砖、奢石砖,或者专门做地铺石、外墙砖、马赛克。这类品牌在创新方面有哪些方向?您建议他们如何建立自己的竞争壁垒?“小众产品”是否意味着很难做大市场规模,实现不了规模经济?

赖宁:我认为赛徳不是只做某个小而美的品类,而是专注一个场景里的装饰性产品应用,定位精准很重要。在空间中,瓷砖是衬衫,既有功能属性也有装饰效果;艺术砖是领带,则属于空间场景的装饰性材料。对于材料的装饰性功能,其设计美感、艺术性是关键,也是品牌创新聚焦的方向。

佛山赛德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赖宁

诚然,艺术砖的市场与整个建陶行业的体量比较相对小众,要实现规模经济,我们只能做大渠道。其实在国外的建筑空间中,接近60%的材料都是装饰性产品,只要找准定位、找对渠道,“小众产品”也会有可观的产出量。

李伟成:产品的创新走向应该由空间来引导。首先要研究目标受众群体是哪些,不同的受众有不同的需求;其次要考虑产品用在什么空间,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产品创新不能只谈工艺,工艺只是产品差异化中的一种,要为空间服务。当下建陶行业的产品理性有余,感性不足。消费者有美学认知,生产者缺乏美感,因此造成了供需失衡。因此,创新还可以从审美角度入手,提高产品美感,匹配新的市场消费群体。

BG葆格荟西班牙瓷砖平台联合创始人李伟成

品牌的竞争壁垒来自于两个维度,一是专业性,二是系统性。作为小而美特色品牌,我们不能只关注产品和设计,要多维度多层面构建品牌的专业性和运作体系,当你的产品组合、空间应用、包装展示、推广输出、渠道建设都做到行业顶配,那你的品牌竞争力绝对超越其他品牌。

 

话题四

程小丽:新材也是近几年大家比较关注的点,很多头部品牌都入局了,比如金意陶一直在做的发泡陶瓷、东鹏的生态石,就连新明珠也开始做软瓷,您觉得这类新型材料还属于建陶的范畴吗,该如何看待这类产品的创新?在国家大力提倡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前提下,瓷砖产品工艺创新有可能往哪些方向去发展?

赖宁:由于款式出色、施工便捷,软瓷其实在国外应用很广泛,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张锋:新型材料属于建陶行业的横向发展,算是跨越到建材范畴。我认为陶企只要能在这些材料领域保持成本优势和工艺领先优势,未来市场前景可观。

周惠:虽然陶瓷材料能够模仿很多材料,但材料应用所衍生的铺贴、运输成本高的问题会制约陶瓷市场发展。软瓷这些材料刚好弥补了陶瓷材料的缺陷,未来会抢占一部分陶瓷的市场。另外,人们的居住空间不可能全部使用单一材料,空间材料多元化是一个趋势。

严仕杰:新型材料也属于建筑材料范畴,陶企该不该增加新的经营范围,应该结合房地产及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来考虑。

李伟成:新材是未来空间应用趋势之一,空间该用什么材料,应该由材料的特性和优势决定,“万物皆可陶瓷”不可取。此外,瓷砖与新材结合应用也可以出现无限可能,只要是为空间服务、令消费者受益,我认为就是一个好产品、好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做好取与舍,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建陶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个长期过程,陶企要以新质生产力为抓手突破传统产业局限,大胆创新模式,从低端制造向中高端制造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刘思桃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