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资讯









作为传统产业,建陶行业一直被贴着“三高”的标签,随着国家对环保以及双碳政策的强化,近几年行业落后产能不断出清。陶企不想被淘汰出局,唯有升级改造,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近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狠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决不能搞“一退了之”,必须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此次会议进一步传达了传统产业必须转型升级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从建陶行业来看,随着行业产品附加值低、同质化严重问题不断被诟病,且近年来产能过剩问题愈发突出、价格内卷越演越烈,陶企转型升级早已箭在弦上。
17条新建或技改生产线投产
2023年至少还有23条线规划中
作为制造型企业,陶企转型升级的重点在于制造工厂及生产线的改造升级。近年来,越来越多陶企通过投入资金拆旧建新或技改升级生产线,不断加快企业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广东、江西、福建、广西等产区共有超100个陶企生产线新建、改造项目备案获批,其中合计47条新建或技改建筑陶瓷生产线点火投产。
2023年,建陶行业新建或技改生产线热度仍在持续,截至目前已有17条新建或技改生产线点火投产。更有消息透露,今年泛高安产区将新建/技改瓷砖线或超15条。
5月16日,德耀升企业生产线点火启动盛典在其清远生产基地举行。据悉,此次智能生产线的点火启动,为企业优化了产品结构、扩大了产能,实现产量、质量“双突破”。
5月12日,嘉俊陶瓷大型智能窑炉点火投产仪式在嘉俊陶瓷恩平生产基地顺利举行。据了解,嘉俊对生产基地进行科学改革布局,包括改造生产设备、改革生产管理流程等,提高了生产效率,扩大了生产产能。
同样是5月12日,英超陶瓷清远生产基地透水砖窑炉(6号窑炉)成功点火投运。
4月7日消息,福建豪华陶瓷年产600万㎡高端木纹砖生产线顺利投产。该生产线主要生产150×800mm、150×900mm、200×1200mm、250×1500mm、300×1800mm等规格产品,产品为双零吸水率,窑炉设计日产量14500㎡,目前已超产达到15500㎡/天。
3月30日,广西简一陶瓷有限公司智能生产线点火暨生产启动仪式在简一广西生产基地举行。据了解,简一广西生产基地总投资超过30亿元,规划建设9条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端大理石瓷砖生产线,首期1条大理石瓷砖生产线已点火投产,单线日产能达0.8万㎡。
……
与此同时,此前广西印发的《2023年全区制造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提到,欧神诺陶瓷总投资14.5亿元的墙地砖生产项目,和广西恒希建材总投资2.5亿元的年产1980万㎡中高档陶瓷内墙砖、1800万㎡中高档陶瓷大板地砖(一次烧成)技改项目均计划于今年12月竣工。
总投资18亿元的诺贝尔瓷砖安徽芜湖生产基地拟新建18条高端、智能新材料生产线,目前一期9条生产线即将投产。
此外,据陶业时讯报道,2023年泛高安产区或将有15条新建或技改生产线。其中,宜丰精隆陶瓷、万众陶瓷、宝庆陶瓷均规划建设1条大板线。瑞阳陶瓷集团将投资5亿元,对瑞源抛光砖生产基地进行全面绿色智能化改造升级,拟建4条大线、单线日产能4.5万㎡。报道还透露了,高安7条原已转锂的瓷砖线极有可能回归建陶行业。
单线日产能最高10万㎡
产能数据增大引发担忧
在双碳政策的推动下,陶企不断拆旧建新、技改升级生产线,目的就是为了节能减排和提产增效,从而加企业快转型升级的步伐。随着陶瓷机械设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瓷砖生产线的单线日产能、节能效果和能耗控制都有了极为显著的提升。
新建或技改生产线最为明显的变化便是单线日产能的提高。今年,多家陶企先后投产日产能超7万㎡的瓷砖生产线,引发了不少行业人士的关注。
今年1月,河北新玻尔瓷业日产7.5万㎡的全新数智节能生产线点火投产,主要生产800×800mm抛釉砖;2月,临沂华宇志强陶瓷日产7万㎡多功能岩板瓷砖生产线投产,可生产400×800mm、 800×800mm、750×1500mm、 900×1800mm、800×2600mm等多种规格;3月,福建万利集团日产超7万㎡的瓷砖新线投产;3月消息,湖北知航陶瓷日产7.5万㎡、主产800×800mm的通体瓷砖生产线已经在规划阶段。
另外,全球日产能最大的陶瓷生产线——日产超10万㎡的瓷砖新线已在沙特投产。
对于瓷砖生产线,单线日产能超过4万㎡已经是较大的数据,而这一数据在近两年间不断被刷新,从4万到4.5万、5万、6万、7万、9万、10万。不过,瓷砖单线日产能不断增加也引起了行业人士对瓷砖产能过剩、产品质量等问题的担忧。
能耗最高降低20%
技改新线节能效果显著
相比行业对于瓷砖单线日产能增加的褒贬不一,新建或技改新线在节能环保、能耗控制等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
据了解,为了降能耗、提效率,东鹏投入了5亿元技改资金对六大基地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整体能耗指标下降15%以上。其中,湖南基地5条生产线完成改造稳定生产后,经测试,能耗降低20%,产能提升15%。同步改造的江西基地生产线,节能降耗和产能提升效果同样明显。
今年2月,新明珠集团智能双层窑炉生产线(第二组)成功投产,该节能环保岩板生产线不仅明显提升了产能,在绿色化生产上也有较大的贡献。具体来看,其窑炉综合节能可达15%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预计可减少14.64吨/天,陶瓷烟气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较改造前下降30~50%。
此前投产的简一广西生产基地是建陶行业中第一家全面使用清洁能源(天然气)作为燃料的生产基地。与使用燃煤(水煤气)的生产线相比,简一的窑炉可节能20%,减少碳排放量超过40%;简一单位产值能耗领先国内同行,排名第一,工业增加值能耗低于行业5~8倍。值得一提的是,简一广西生产基地还采用了建筑光伏一体化(即BIPV)设计进行光伏发电,年均光伏发电量6000万度,年均节省标煤20000吨、二氧化碳减排量54000吨、二氧化硫排放减少160吨。
整体来看,行业机械设备的升级、工艺技术的进步可进一步提升陶企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能耗,达到提质增效、节能减排并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优势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陶企在技改升级的前提一定是保证产品品质,否则就无法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