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制造”面临国际大考 (图)

来源:佛山日报 2008-04-25
阅读量:1955
     核心提示:人民币升值“破七奔六”、美国次贷危机扩散、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中国制造”质量危机、劳动力成本上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国际贸易壁垒重重……第103届广交会开幕前,困扰中国出口的消息接踵而来。作为中国外贸出口的风向标,作为西方消费力折射的透视镜,第103届广交会众多出口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走上全球化道路上的“佛山制造”而言,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正面临着更巨大的压力。

  从今天起,本报记者深入第103届广交会展会现场,及时、全方位报道“佛山制造”在全新的国际市场压力下的焦虑、艰难、困惑或是突围后的喜悦,探寻“佛山制造”国际化的新轨迹。

  广交会展位扩容  

       直面“出口重压”

  本届展会商务部将认真“观测”传统出口产品成交“晴雨值”

  佛山日报 记者 叶美英、黄义仲   

  目前尚不见底的美国次贷危机,人民币兑美元“破七奔六”,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制造企业正陷入一种出口迷局,出口企业在广交会上如何突出重围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广交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徐兵在昨日举行的第10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说,鉴于广交会是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商务部门将在广交会期间组织调研组,对服装、玩具、鞋帽等传统出口产品的成交变化进行调研。

  ■出口重压下

  企业参展热情高涨

  第103届广交会今天开幕,与又一次大规模展位扩容并肩而来的,是中国外贸出口的重重压力:人民币加速升值、美国次贷危机、CPI高企、劳工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中国制造”质量风波……

  今年一季度中国出口增长21.4%,低于去年同期6.4个百分点,累计贸易顺差同比下降10.6%,持续多年的出口高增长曲线正在走向平缓。虽然今年出口面临重重压力,但并不影响企业参加广交会的热情。

  据悉,出口展区展览面积为83.6万平方米,比上届增加21.6万平方米。设标准展位41823个,比上一届增加10666个。按工业类、日用消费品类、纺织服装类、医药保健类、礼品类5大类商品设置34个展区。一期在琶洲展馆A、B区展出工业类及医药保健类商品,流花路展馆展出纺织服装类商品;二期琶洲展馆A、B区展出日用消费品类商品;流花路展馆展出礼品类商品。

  出口展区共有18207家中国境内企业参展,比上届增加3633家。其中第一期参展企业9831家,第二期参展企业8376家。进口展区方面,展览面积约1.5万平方米,设机械设备、小型车辆及配件、电子信息及家电、五金工具、建材及厨卫设备、原材料、日用消费品、装饰品及礼品、食品及农产品等9个产品区,位于琶洲展馆A区4.2和5.2展厅,展出时间4月15日~20日。

  ■出口订单面临变数

  企业参展热情不受影响,交易会否受影响?“目前出口压力很大”。徐兵坦承,美国市场前景的不确定,及人民币升值的加速,都给出口带来较大压力,这都会影响此次广交会的订单。

  不过,徐兵介绍说,今年采购商的邀请力度加大了。据悉,本届海外采购商的邀请总量为36.6万户,比第102届增加4.6万户,“从目前反馈的情况看,采购商与会情况较稳定”。此外,将继续设立跨国公司采购区,本届共邀请了法国、美国、德国、丹麦、芬兰、日本、韩国、印度等国的13家跨国企业进场采购。

  ■环保不过关企业禁止参展

  在谈到本届广交会的特点时,徐兵说,本届广交会突出 “质量、环保、知识产权保护和自主创新”主题。进一步完善了《广交会参展企业资质标准》,增加了对参展企业在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产品质量、信用状况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列入商务部‘黑名单’的企业禁止参展”。

  此外,违反商务部和原国家环保总局下发的《关于加强出口企业环境监管的通知》要求,被原国家环保总局通报的环境违法违规企业在处罚期内禁止参展;在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和商务、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的产品质量检验检疫中有不良记录的产品,禁止参展;严重侵犯知识产权的企业将被永久取消参展资格。本届广交会还完善了新的网络与管理系统,实行开放式网上申请,增加展位分配透明度。

  ■广交会规模还会扩大

  广交会是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本届广交会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共有来自境内外的18721家企业参展,比上届增加3667家。徐兵透露,目前广交会的展位仍然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参展要求。

  “已经举办了102届的交易会未来将继续推进改革计划,但广交会不会改变综合性展会的根本性质。”徐兵说,商务部已就广交会的改革方案进行了一年多的调查研究。目前广交会的展位仍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参展要求,本届广交会上商务部仍将进一步听取参展商、采购商的意见,适度扩大展览规模,在坚持综合性的前提下,加快提高广交会的专业化水平。

  徐兵表示,具体的改革措施还将在广交会期间商务部举行的座谈会上继续征求参展商、采购商的意见,成熟后立即向社会公布。

  南海106家企业抱团参加广交会

  家电、汽车汽配等新兴行业占有相当分量

  本报讯 记者管俊 通讯员何广华报道:第103届广交会今日开幕。南海区组织106家企业包揽240.5个展位抱团参展,尤其是南海家电、汽车汽配等新兴产业从本届开始在广交会中占有相当分量。

  本次南海参展企业主要涉及六大行业,在总共240.5个展位中,家电企业设展位43个,汽车及汽配企业设展位12个。其中,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在本届广交会中首获入场券,获得54平方米的车展展位,将携其自主品牌“福迪”、“富迪”整车及汽车配件参展。南海区经贸局副局长陈伟新说,随着南海产业结构调整,家电、汽车汽配等产业异军突起,而在本届广交会中,家电、汽车汽配等企业占有相当的分量,充分体现了南海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南海106家企业此次抱团参展,其特点可用“多、好、新、高”4个字来概括。据介绍,此次南海参展企业比上届增加43个,同比增长68%,其中包括歌纳洁具、阳晨厨具等43家从未参加过广交会的企业,获得的展位比上届增加111个,同比增长85%。此外,南海进入品牌展区的企业也大幅增加。除原有的志高空调、联邦家私等3家获得省级以上名优企业能进入品牌、名优新特展区外,本届又新增了雪莱特、坚美等7家名优企业进入品牌展区,增幅达233%。

  一直以来,南海企业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不遗余力。据统计,今年1~2月,南海实现外贸进出口15.81亿美元,同比增长32.5%,充分体现了南海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陈伟新认为,家电、汽车汽配等六大行业的展位占了此次南海企业所有展位数近7成,将成为南海区对外贸易签单的热点,推动南海进出口总额的进一步增长。

    出口环境“变天” 铝企利润“转凉”

  专家建议降低经营成本、调整产业结构,应对制造业高成本趋势

  文/本报记者 纪可

  人民币持续升值破“七”奔“六”;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经济衰退;新劳动法实施,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上述因素近来始终困扰着佛山铝型材出口企业。

  凤铝等多家铝企接受采访时表示,从去年开始,铝型材行业的出口量普遍出现回落。面对空前恶化的出口环境,企业正想方设法度过此次危机。

  困境 对美出口大幅下跌

  “出口大环境正在恶化,铝型材企业如今面临多重压力。”省有色金属行业协会有关人士指出,一方面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其零售市场需求减少,采购商的订单也因此缩减;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加速、生产成本大幅度攀升和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原因也在压缩企业利润。

  据了解,自去年7月以来,我市铝型材企业的出口额都出现不同程度“缩水”,并呈现持续下跌趋势。以出口北美市场为主的部分铝材企业透露,目前北美的出口量已同比减少近一半,而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又大幅缩减了北美采购商的订单。

  铝型材出口企业普遍反映,现在不敢轻易接单。“因为单价上涨的幅度跟不上成本上涨的幅度,利润日益萎缩,有些订单甚至只能亏本生产。”一家小型铝厂的负责人说。

  应对 涨价是否为长久之计?

  面对空前恶化的出口环境,铝型材企业纷纷各施其法,尽力突围,而涨价是目前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今年以来,铝型材行业价格不断上扬,我市的铝型材出口企业也与订货商展开了一场价格“拉锯战”。

  “去年出口退税增加了11%的成本,我们只有调高部分产品的价格,但要采购商接受大幅度的涨价很难。”凤铝铝业有关负责人介绍,即使终端客户可以接受涨价,利润本来就不高的代理和经销商也不会接受。协调的结果是大家各让一步,厂家必须消化一半左右的成本上涨压力。

  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以涨价为手段的成本转嫁并不是长久之计。从宏观发展形势上看,人民币升值和生产价格上涨还将持续,而铝型材产品的价格上涨幅度毕竟有限。其价格如果过高,中国的铝型材出口将丧失竞争力,国际采购商可能转向东南亚等地进行采购。

  建议 企业应加速产业结构调整

  凤铝铝业有关负责人透露,为应对生产成本的不断上涨,凤铝正考虑逐步放弃传统的中低端铝型材产品,转向生产有更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产品,以及时占领更高利润的高端市场。

  对此,南海区有色金属创新中心有关负责人认为,对铝型材企业来说,从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及拓展内销等方面突围,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他建议,铝企应首先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效率,从内部降低经营成本。同时,逐步加大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开发,调整产业结构,开拓新的利润空间。此外,还应通过技术、工艺的改进节能减排,进一步节省成本,应对制造业高成本时代的到来。

  佛山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吴浩亮称

  纺企平均毛利润低于1%

  本报记者 曾庆斌

   “纺织行业现在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困难的时候。”佛山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吴浩亮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纺织服装行业现在内外交困,出口订单减少,企业利润更降到历史最低位。  

  今年一至二月,佛山纺织服装出口总额约为3.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远远低于往年15%左右的增幅。吴浩亮估计,今年上半年佛山纺织服装出口将继续增长,但增幅肯定很小,甚至不排除负增长的可能。

  多种因素导致出口形势恶化 通过与企业的广泛接触,吴浩亮发现造成目前出口形势恶化的因素众多:

  次贷危机,造成欧美主要发达国家经济放缓,消费需求骤减。全球纺织行业的景气指数已由往年的4%,下调到今年的3%。“佛山一家主要做美国市场的老牌丝织企业接到的订单甚至少了一半。”

  人民币升值,使得企业不敢随意接单,特别是长期订单。“最大的麻烦是,企业对于人民币到底升到什么位置,心中没底。”

  欧美环保标准、社会责任标准提高。“佛山大部分纺织企业是中小企业,没有相关的认证。”

  越南、印度等周边国家纺织行业的兴起,使得国际订单争夺战日益激烈。“这些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比我们低得多,我们在低端产品上无法跟他们竞争。”

  外部环境恶化的同时,佛山纺织企业内部也面临诸多问题,生产成本逐年提高。吴浩亮分析说:中小企业以往的运作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将使得企业人力成本上升10%至15%左右;政府加强环保监管使不少企业的污水处理成本翻了一番,从1~2元/吨提高到3~4元/吨;能源、水以及化纤等原材料涨价,也让纺企压力倍增。

  “现在佛山纺织服装行业的平均毛利润估计不到1%。” 吴浩亮认为,相比之下,大企业压力较小,因为在社保、环保方面一直比较规范;而中小企业在这一块历史‘欠账’较大,现在麻烦也更大,有一部分企业甚至不得不关门。现在已有纺企到广西、四川、越南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考察,考虑将厂子搬过去。

  提高企业竞争力是生存的关键

  尽管困难重重,吴浩亮对前景也并不完全悲观。浸淫纺织行业多年的吴浩亮表示,佛山纺织服装行业历史上也曾经历不少大风大浪,结果不但挺过来,而且规模越做越大。

  针对当前实际,吴浩亮认为企业应对的关键在于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竞争力。“只有产品档次提高了,价钱才能上去。根据我们了解,这次广交会上,大部分佛山纺企都会提高报价。”

  第二个应对之策是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吴浩亮特别提到要通过清洁生产、节能降耗来降低成本。“现在佛山还有一些企业生产一吨针织布需要耗费三四百吨水,而国内先进的生产工艺仅需二三百吨水;目前佛山行内中水回用的比例约为10%,而通过技术改造完全可以实现50%的生产用水处理后循环利用。”

  第三个应对之策是考虑一些规避风险的方法。比如尽量与客户协商使用欧元、日元等非美元货币报价结汇。

  〖外贸公司支招〗

  与外商协商共担汇率风险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断升值,佛山制造企业纷纷寻求各种化解风险的对策。而长期从事外贸业务的佛山外贸公司,在应对外贸汇率风险方面经验丰富。

  顺德轻工业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莫炳良说,公司经常为生产厂家减小汇率风险出主意。

  常见的做法是:生产厂与外商签协议时以当前汇率来报价,同时商定共担汇率风险。结算时多退少补,如果人民币升值了则要加价,人民币贬值了则降价。外商一般也能接受。

  用非美元货币结汇

  外商难接受

  顺德轻工业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莫炳良说,公司也尝试用欧元、日元、英镑等货币结算,但除了欧盟部分客户能接受欧元外,大部分客商还是难以接受。估计目前公司99%的业务还是用美元来结汇,用非美元结汇的业务仅占1%。

  佛山市玛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志斌则表示,即使是中东的客商也习惯用美元结汇,目前公司的出口业务全部都是用美元结汇。

                                (摄影  本网记者苏振明)

责任编辑:苏振明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