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资讯









先说件事。
某天,笔者的办公室来了几位看起来像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名片交换之后,自称为某知名策划公司来的,有策划员、品牌专员、策划总监等。知本经济时代,又是同性质的工作,自然有着相惜相重的情愫在。岂知交谈结果令人惊讶不已:一是该公司员工才十来个人;二是做策划工作的人员没有销售工作的经历;三是对笔者所从事的行业特征几乎一无所知。
这样一种资质的公司,居然希望担当起笔者所在的这个数亿元规模企业的营销顾问!?勇气真是可钦可佩!
由是,笔者不能不思考一个问题:与企业生命攸关的营销课题,怎么可以如此轻漫对待甚至当作是时髦的谋生职业呢?或者换个说法,是谁在不知深浅地奢谈了营销?
我看,大约在于两类人。
第一类就是上述事例中的一帮子人。这类人,以为营销是读了几本书能够说4P、4C之类的术语就可以胜任的职业。既然他们是把营销当作职业而且是不错的职业来看待的,那自然也知道似是而非糊弄企业的技巧,反正对愿者上钩的企业,只要能开出类似保健品的营销方案,对陶企无益无害就OK。
第二类人是当今社会上有些热门的特别人群。他们大多出门镀了一层洋金,也多少弄了几个很难搞清出处的头衔,借着这些光环,他们往往自视极高,自比华佗,仿佛普天之下凡经营不好的企业经他们一扶就可以起死回生,药到病除。而他们也碰上处于转型期的国内中小民营企业渴求突破并难免有点迷信洋知识洋智慧的骨节眼上,这帮人也骗了不少企业,自己赚了大钱。
笔者平常听多,看多了这两类人的表演,心中自然有一个印象,总觉得这两类人给企业尤其是陶瓷行业的企业带来的损失,除了经济上的,还有企业心理上,本来陶企的营销已落后了,很多老板或高级管理者好不容易认识到需要革命市场观念,实施营销策略,正在探索阶段就被三两下搞砸了,然后产生“一朝被蛇蛟,十年怕营销”的抵抗心理,而这种对营销心理的抵触绝不是那么轻易就可以挽回的,笔者对此深有体会和感慨。
因之,我呼吁,在还不能真正把营销从理论融进实践的时候,不再开口闭口奢谈营销了。这不仅是为自己,为企业,还为了整个营销界的生存大计。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