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资讯









英皇卫浴迁离石湾,又一家陶瓷企业告别禅城。佛山传统的陶瓷集群地区石湾、南庄如今已开始出现一股外迁的暗流。是什么原因使陶企离开?搬迁以后企业会遇到什么样的现实困难?人们所担心的佛山陶瓷“空心化”会不会出现?
搬与不搬,是企业基于自身利益与发展的现实选择。而针对以上问题,业内各方的说法莫衷一是。“陶企外迁”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佛山陶瓷又将走向何方?
工厂设施正装上大卡车向外搬运,显得紧张而有序。“我们打算这个星期就搬完。”近日,英皇卫浴市场部经理杨红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英皇的新工厂设在高明,离原址并不遥远。原址位于禅城石湾的英皇卫浴是国内专业生产卫浴洁具的大型陶瓷企业之一,在业界有相当知名度,其位于石湾的生产工厂已有10年历史。加上之前已有多家佛山陶企“外迁”,有陶瓷界人士担忧佛山陶瓷基地趋向“空心化”。
场地不足英皇决意搬迁
“现在已经基本搬完了。”英皇卫浴表示,“对于我们来讲,搬迁是必然的。”据介绍,原厂址土地不足等原因困扰着英皇卫浴。那是十多年前的旧厂了,当时的规模还可以,但是现在市场在发展、生产也扩大了,原有的场地就显得捉襟见肘了。据英皇卫浴一位内部人员介绍,厂房里堆放着产品,工人们只能在缝隙之间穿行作业,寻找一个更大的厂区已是当务之急。
但是如果在石湾原址进行扩建,已几乎不可能。附近的工业用地早已厂房林立,再难插足了。
与英皇卫浴一样受到困扰的陶瓷企业不在少数,土地的紧张是重要的因素但绝不是唯一的问题。在禅城这样的中心城区,土地价格、物价水平、人力成本都更高;甚至陶瓷原料也要从清远等其他地方运来;燃油也是陶企必须应付的一项成本,禅城区要求使用燃油以降低空气污染,而全国其他陶瓷产区往往可以使用水煤气等更低价的燃料。
而以上诸多问题,在近期都难以缓解,甚至有愈加严重的趋势。搬迁,或许是个更好的选择。
外地建厂具有低成本优势
与佛山本地的压力相对应的,是迁至他乡的种种吸引条件。更便宜更广阔的土地、更低的人力成本、更接近原料产地、或者更接近市场……近的如高明、三水,省内的清远、肇庆、河源,远的如四川夹江、山西阳泉、重庆等地都成为吸引佛山陶瓷前往投资的地区。而河南、河北、梅州等地也不断有人前来佛山“挖角”,佛山的陶瓷品牌和技术都更成熟,“他们都希望佛山的企业过去投资设厂。”佛山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尹虹称。
除了上述的硬件,各招商地区也利用各种“软件”来吸引佛山陶瓷企业前往。一般当地政府按照“放水养鱼”的理论,在税收、土地等方面都会作出倾斜,而且在环保方面的环境也更宽松,企业可以借助以上条件来化解部分成本压力。针对配套不完善的问题,会集了众多陶瓷巨头的清远还会设立陶瓷工业园及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运作。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诱惑,使得佛山陶瓷心甘情愿走出去。
外迁陶企营销总部多不动
虽然工厂和仓库要迁离,但是英皇卫浴的营销总部以及销售展厅都仍然保留在石湾。石湾和南庄有中国陶瓷城、华夏陶瓷城等两大陶瓷展览中心,有一年两届的陶博会、每年一届的陶瓷工业展览会等专业的行业盛会。“谁都不愿意失去这个窗口。”英皇如今在中国陶瓷城就专门设有展厅,而其新的总部大楼预计明年可交付使用,到时总部会迁到季华路去。
与英皇卫浴一样,“佛山营销总部+外地工厂”几乎成为外迁或者在外地设厂陶瓷企业的经典模式。据分析这样的好处是:生产上有更大的空间,更低的生产成本;而销售上则可以依据佛山石湾、南庄等地的陶瓷产业的集群优势。“在营销部这里接到一个订单,只要打一个电话,我们的工厂就可以从那边发货。”英皇谈到工厂与营销“分居”的状况时显得很轻松。而对于在新厂的未来发展,英皇也同样显得十分自信:“产能至少能够达到原来的两倍。”
[专家访谈]
“陶瓷业重心仍在佛山”
记者(以下简称“记”):如何看待陶瓷企业外迁的现象呢?
尹虹(以下简称“尹”):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佛山的土地、资源、人力等各方面的成本高,那么企业就肯定会向成本低的地方转移。就像台湾把制造业转向大陆,沿海又将部分产业转向内地一样,都是很正常的。
记:目前外迁的现象严重吗?
尹:实际上佛山迁移出去的也并不多,现在真正迁走的估计10%都不到,有时候说起陶瓷企业外迁,有人会说根本没有感觉到。广东人意识本身比较保守,不太愿意离开本乡本土的。再说,在别的地方,陶瓷产业没有那么成熟,企业迁出去了也会遇到很多实际困难。
记:现在很多陶瓷企业采取“工厂在外,营销总部留佛山”的模式。
尹:这样的模式在管理上也有一定的困难。佛山的陶瓷企业不能像可口可乐一样,全球都能统一运营。我们的总部管理人员留在佛山,但是工厂的现场也需要管理呀,而我们的远程管理还没有那么发达。
记:那会不会产生“空心化”的问题?
尹:我认为这个在短期之内是不会出现的,我所指的短期,是在十年八年之内。
佛山作为陶瓷产业基地的优势,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在哪里能找到这么完备的产业配套呢?包括陶瓷机械、化工原料、技术人才等等。如果佛山陶瓷生产企业缺少什么,那么打一个电话立刻就可以在当地搞定了,而在别的地方这是不可想象的。
而佛山陶瓷本身就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区域品牌,将来很长一段时期内,陶瓷业的重心仍在佛山。
陶企外迁喜忧参半
随着多家企业外迁,佛山陶瓷重心会否出现“空心化”成争论焦点
随着不少陶瓷企业的外迁,陶瓷业界人士开始担忧,佛山作为陶瓷业的重心,有可能趋向陶瓷基地的“空心化”,但也有不少人持相反观点,认为短时期内陶瓷业的重心仍旧在佛山。
陶瓷企业外迁是福是祸?
新明珠陶瓷集团在清远斥资数亿元建成新陶瓷厂;鹰牌陶瓷设在河源的工厂目前拥有土地620亩,瓷砖生产线4条,年产值超过3亿元人民币,鹰牌中高档陶瓷产品生产重心已转移到河源;新中源更是先后在广东三水、河源、顺德、清远、四川夹江、衡阳等地区建设现代化工厂,其位于南庄的总部年生产能力达到1亿平方米,但在南庄的产能只占其总产能的10%,其生产重心也已外移……英皇卫浴“出走”之前,佛山众多陶瓷巨头已走在了前面。
“这是公司战略发展的需要。”英皇卫浴市场部经理杨红表示。而从另一角度看,恐怕也是各地方政府的产业布局调整力量在起着作用。地方政府对陶瓷企业可谓“又爱又恨”。
陶瓷企业是地方财政税收的大户,也制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而陶瓷又是一个产生污染的产业,其排放的废水、废气也让政府头疼不已。
佛山的环保控制已日渐收紧,另一方面能源、出口退税调整、人民币升值压力等一步步蚕食陶瓷企业的利润空间。佛山的陶瓷企业要不就是花费成本进行技术升级,要不就是选择远走他乡。
外迁则放弃佛山品牌优势
而地方政府也很舍不得陶企的离开,一位政府官员就表示:陶瓷企业走了,那么税收就不见了,就业机会也减少了,对地方经济影响很大。
对佛山陶瓷企业而言,背井离乡也要面对诸多问题。据了解,英皇卫浴在高明建厂之后,因为生产规模扩大,熟练工人的缺口相当大。
为了能在最近开工时有足够的工人,英皇从今年8月份就开始了招聘,断断续续招了近半年才基本满足需要。禅城的石湾、南庄是陶瓷技术工人最集中的地方,高明离此不远招人已有不小的压力,而不用说离佛山更远的清远、河源、四川等地。
陶企外迁一方面是为了寻求更好的机遇,同时也不得不放弃佛山的品牌优势和配套设施;而外迁使地方的环保压力有所缓解,也同时打击了本地经济的发展。外迁是福是祸,恐怕不是个容易回答的问题。
陶瓷业人士激辩“空心化”
而众多陶瓷企业,尤其是行业巨头的“见异思迁”,令业内产生了佛山陶瓷产业“空心化”的忧虑。清远在招引了众多佛山陶瓷企业之后,还花大力气专门在市中心设立了一个陶瓷营销中心,目的正是为了建立一个产、销一体的产业集中地。随着佛山陶瓷生产重心的外移,将来的商贸、物流等是否会被带走?佛山是否可能只留下一个空壳?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就表示出对“空心化”的担忧,他认为,将来生产转到外地,佛山可以做好陶瓷的品牌、物流、展示等工作。因为这些优势是别处无法替代的。
但也有意见认为:佛山陶瓷是城市的名片和无形资产,这是不会离开佛山的。而佛山在研发和人才方面的优势,也是多年积累的结果,佛山的陶瓷展会、相关配套等都是最成熟的,这样就保证了佛山有很强的辐射作用和集聚力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佛山仍会是全国陶瓷产业的重心,而不会“空心化。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