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高仿瓷器首次走进新疆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2006-11-24
阅读量:2348
      曾经为皇家独享、王公贵族梦寐以求的珐琅彩瓷,如今其高仿品可进入首府乌鲁木齐市民家中。11月22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从30万件瓷器中精选出来的20种珐琅彩瓷器高仿品首次在新疆地矿博物馆展出,在展出的半个月内,市民可免费前往参观,还可以9800元至36800元不等的价格购买。 

      展品身价不菲 

      据了解,此次来疆展出的珐琅彩瓷器高仿品,其“真身”均为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代表作品,其中包括珐琅彩、五彩、斗彩、粉彩、青花等,底部均为“双款”,即瓷器原款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字样款,同时附有纪年和绝版编号,其中编号为50号的高仿瓷器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人员夏雪向记者介绍,在疆展出的20种国宝高仿品的价格最低9800元,最高36800元,总价值44万元。 

      8年破解烧制秘方 

      直到去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专家花了8年时间才破解珐琅彩瓷失传了200年的技艺。夏雪说,从制胎到烧窑完成,每件珐琅彩瓷器最少需要3个月。“这中间有数不清的失败和反复,烧100件,能成的最多30件,少的时候10件都不到,成品率不足30%。烧制出的瓷器,和标准有5毫米的偏差,就要打碎重来。” 

      极具收藏价值 

      此次在疆展出的“皇家”珐琅彩瓷仿制品共有20个品种,每个品种仿制50件。前来观看的一位老收藏家告诉记者,仿制文物一看原作价值;二看仿制技艺;三看名声。夏雪向记者介绍,这些皇家瓷器可以进入普通市民家庭,又是官方仿品,工艺和手艺都是炉火纯青,因此具有珍贵的收藏价值。 


     图为11月22日讲解员正在给参观者讲解。 

      □背景链接 

     珐琅彩瓷器是在康熙皇帝的直接授意下在皇宫内创烧,在中国陶瓷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是罕见的。 

      珐琅彩瓷器是中国古陶瓷顶峰期的作品,它代表了中国陶瓷制作的最高水平,被世人美誉为“彩瓷皇后”。然而自乾隆以后,珐琅彩瓷器的烧制技术就失传了。 
责任编辑:欧阳柯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